天水雕漆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1986年,在距市区70多公里的放马滩,发现秦汉墓葬群一百余座,从清理过的14座墓葬中出土
漆器11件,有盘、耳环、樽、奁和棒等,其中五件尚完整。内有一圆盘,木胎、糅黑漆无纹饰,仅盘内饰凸线一条,似为镒胎时所留。另有三件耳杯,椭圆形,敞口、双耳、平底,木胎,操黑漆,有光泽,无纹饰。一件底部刻有“日贷”二字,似为匠作名。此外,在北道区马跑泉、甘泉、赵崖西山坪、甘谷县七甲村、清水县等地的汉、唐、宋、明、清各代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彩绘漆棺残片及漆奁、漆碗、漆盒、漆箱等物,皆证明天水雕漆
工艺2000多年来一直在发展着。
天水雕漆工艺从古至今之所以兴旺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生漆木材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漆质优良,被专家称为“甲于全国之第一等漆质”。《诗经·秦风》“阪有漆,隱有栗”,是天水产漆之最早记载。杜甫客居秦州时,亦有“近闻西枝西,有谷杉漆稠”之吟,可见天水产漆之盛。
天水雕漆工艺在长期的发展中,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经历代能工巧匠的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我国雕漆工艺中一个出类拔萃的品种。早期的漆器生产,主要是家用器具,如桌、椅、柜、箱等,形式品种较多,多系木胎,亦有竹胎、皮胎、藤胎。油饰作法为漆地做好后,以熟桐油调朱色褓涂,绘泥金花草纹饰,漆色艳丽光亮。罩漆作法为红漆地以堆漆方法堆塑花鸟博古纹饰,贴银箔,再罩以熟桐油生漆配制之透明漆,入荫干燥后漆色深红如枣皮,纹饰呈棕红色并泛金光,有浮雕感,古朴典雅,名贵一时。20世纪初,天水探漆业开始振兴。但当时的装饰手法仅有雕填一种,即在造型胎型上探涂调好的色漆,待达到所需厚度时趁其未干用刀雕刻出各式纹样,再在刻纹处填上不同颜色的彩漆,干后磨平抛光即成。雕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填入之彩漆与漆面相同,一种是填漆低于漆面,显出刀工韵味。
这种雕填技艺是清代未年由四川经陕西传入的,产品以木胎、皮胎的漆木碗、手杖、印盒、笔筒、梳妆匣、茶碗等为主,也有靠背椅、摇椅、匾、圆桌、茶几等之类的大件。1916年,经天水道尹张继洪的筹措,由西安来天水的汪基成、汪俊杰二人开办了陇南工艺厂,生产以漆器为主的工艺品。汪氏二人能不善画,故请当地
书画界知名人士参与,或书钟鼎八分,或画竹兰梅菊,兼绘翎毛山水,题诗勒款,俨然文人书画与雕漆工艺双璧合一,成一新格局,颇得人们喜爱,一直延续至今。
抗战胜利后,时局混乱,雕漆业亦严重受挫,至解放前夕,艺人或改行,或流落,仅存两户小作坊濒临倒闭。1949年天水解放后,雕e业开始受到重视。1953年在政府的扶持下,由雕漆老艺人郭力学、郭炳学、巨珍等27人组建成一个雕漆生产合作社。产品大致与前相同,年产值约3万余元。1957年,该社派员赴闽、渝等地学习新工艺,开发出新产品。其工艺由以前的雕填漆器,进一步增加了脱胎的仿瓷,仿铜的古式瓶器,以及套盒、果盘、茶具、烟具、酒具等,外饰以贴金、贴银、堆光漆,平绘和漆宝砂等产品,均达到高雅绚丽的工艺水平。从1957年起,天水漆器经由上海远销海外,开创了
甘肃漆器出口的历史。
1958年,天水市雕漆生产合作社改为国营天水雕漆工艺厂,再次派员赴北京、天津、扬州学习石雕、牙雕、嵌技术。1972年又从北京玉器厂学回玉雕技术。至此,天水雕漆艺人在操饰技法上除传统的雕填外,还能熟练掌握彩绘、镶嵌、镶银、描金、胎花、印锦、金、平螺細、研磨彩绘等几十种装饰技法。更有著名的书画家何晓峰、胡囊、周兆颐等人精心设计图案,相得益彰,使天水雕漆工艺焕发出了异彩。
近半个世纪以来,天水雕漆工艺广泛吸取了福州、北京、天津、扬州、四川等地制漆和制品工艺技术的优点,兼众家之长,创自己特色。在绘画艺术创作上继承了以往的优良民族传统,参照敦煌壁画,麦积山雕塑,甘肃彩陶以及出土
文物,宋、元瓷器,明代玉器,兼取民间剪纸、刺绣、木刻、年画等的特点,融汇成了天水雕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天水雕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选料严格,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图案古朴,漆质硬亮,耐酸碱高温,集观赏、实用的特点为一体。在产品工艺上要经过木工、漆工、石刻、镶嵌、描金等100多道工序。雕漆色彩除传统的乌黑色外,还有红、酒红、墨绿、宝蓝、翠绿、驼黄、古绢黄、朱砂红、玫瑰红等色,色彩绚丽,摇曳多姿,光可鉴人。美术图案多取材于《西厢记》、《红楼梦》、《聊斋》,唐宋传奇等的故事人物,兼以花草、文物、鸟兽、博古、山水为题材。情节以游园、赏梅、合乐、宴坐、清饮等为主,章法布局疏密有致,典雅绮丽。其木胎用料精细严格,一般采用东北红松、搬木等优质木材,所用漆为小陇山盛产的优质天然漆。石刻艺术大抵属浅浮雕,由各种有色石料和象牙、玛瑙、珊瑚、珠玉、孔雀石、青金石、贝壳等镶嵌而成。其用料以浙江青田石,福建寿山石、山东绿冻石、萧山红石、掖县白滑石、北京黄石为主,附以东北岫岩玉、河南黄花石、太湖蚌皮等。
天水雕漆产品有床榻、躺椅、屏风、茶几、餐桌、书架、茶盘、烟具以及旅游纪念品十几大类200多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其中的文物精品系列和麦积山石窟艺术系列产品,古朴典雅,精致生动,形成了天水雕漆的独特格局。近年来,不断创新工艺,改进了嵌工艺,有的屏风上嵌有数万枚甜瓜籽形的小镖钿片,与象牙、玉石雕刻的人物、花鸟、文物博古形象交相辉映,珠光宝气,富丽堂皇,光彩夺目,形成了强烈的地方特色。1969年制成的高2.8米的仿古铜毛主席全身脱胎塑像,1973年制成的高2.8米,长6米,由12扇屏风组成的《群仙祝寿图》,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雕漆工艺表现技术,屏面人物众多,各具神态,且配有奇峰秀水,五彩飘云,布局疏密有致,内容丰富动人,精美无比,堪称精品。此外,根据各类题材创作的巨屏《巡天图》、《八仙过海》、《九天玄女》、《海棠诗社》、《西施浣纱》、《罗汉说法》、《松鹤延年》、《富贵长寿》,以及《杨门女将》、《曹孟德观沧海》、《喜鹊闹梅》、《花好月圆》、《戈壁驼铃》、《十里相送》、《牧马图》等传统和创新产品,把画师们的精心设计和雕漆艺人的高超技艺熔为一炉。使画、雕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充分显示了天水雕漆工艺的独特风格,收到了奇特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天水雕漆器具中的组合桌,为制做漆器组合家具开辟了新途径。此种桌子为一方桌带两张半月形桌、并配8把椅子,可拆开组合成4—8人用的餐桌。深受用户的欢迎。
天水雕漆以其工艺精湛、风格多样、雕法缜密、纹饰绮丽、色彩绚烂、漆色光润、造型古朴典雅、图案生动逼真和经久耐用而享誉国内外。飞天牌雕漆产品于1986年获国优银质奖,1990年又获国优金杯奖,雕漆屏风荣获轻工部优秀出口产品金牌奖,雕漆沙发桌获甘肃省优质产品证书,全部出口产品获外贸部门免检。曾被评为“出口创汇先进企业”。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天水雕漆业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现在全市有国家、集体、私营的雕漆产品制造企业40余家,个体作坊160多家,规模宏大,是任何时期无法比拟的。“坚牢于质,光华于文”的天水雕漆业正以新的姿态迈进新世纪,将再铸辉煌,标新立异于世界雕漆之林。(李子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