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光迷局:山西
平遥漆器髹饰艺术
央视国际 2006年11月26日 19:21 来源:CCTV.com
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
CCTV10《百科探秘》播出时间:2007年1月16日晚19:59
遗产项目:平遥
漆器髹饰艺术
调查时间:2006年8月
调查地点:山西省平遥县
主要人物: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平遥永隆号漆器店老板张锦,浑漆斋老板耿保国
推光迷局
平遥:漆器的世界
古城平遥。充满这座城市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游客们在这里会看到难得一见的古代城池和那些创造过惊人财富的票号,他们还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里的商店似乎只出售一种商品:平遥漆器。
在中国,人们发现的最
古老的漆器距今已有七千年的历史。之所以这种器具能够保持如此长久的时间,是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一种天然的漆树里面的汁液有着神奇的防腐放水的功效。经过一种古老而复杂的工艺,这种木制器皿可以达到瓷器一样的坚硬。今天,人们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手工制作的东西了,但是在 古城平遥,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据说一件平遥漆器要经过上百道程序,其中最神秘的部分就是推光。上漆之后的器具要通过打磨才会产生夺目的光彩,这个工序全部用人手完成。并且必须是少女的手。豆蔻少女们用她们温润细腻的手掌在上漆表面反复推磨。经过了人与漆器的无数次亲密接触之后才会有一件推光精品的问世。
《中国记忆》记者来到了平遥最繁华的一条明清街上,随处可见卖漆器的店铺。几百米的小街竟有四十多家。古老的漆器在这里似乎辉煌依旧。
我们发现这里漆器的价格并不昂贵。这就是传说中被那些富可敌国的古代金融家们珍藏的推光漆器吗?在采访中当地人告诉我们,平遥倒是有还有一个制作传统漆器的高手薛生金,只是此人已经八十多岁了,耳聋眼花已经不再做了。
漆器大师是否真的退出江湖?大师的远去是否会导致这门古老的技艺走向消亡呢?为了了解漆器的真实情况,我们继续打听这里的制漆高手。
大师:退隐江湖的独行侠
我们采访了几位老百姓,他们都说永隆号是此地最好的漆器行。于是我们来到了永隆号,这里的老板名叫张锦。
张锦坦白地告诉我们,一般漆器店里那些价格便宜的漆器其实是用现代漆制作的。在他的店里,除了几件古代藏品以外,其他的漆器也几乎都是用现代漆制作的。
我们问起传说中的薛生金,没有料到,我们四处寻找的大师竟然是张锦的师傅,张锦还告诉我们,其实薛生金并不像传说的那样退出江湖,而是还在制作
大漆。
在张锦的指点下,我们前往一个平遥的一个乡村。薛生金的
徒弟在城里开着一家最大的漆器行,而薛生金却独自住在一个荒僻的地方。
薛生金向我们介绍,目前做漆器有很多种不同的漆,主要有青漆、聚氨酯、腰果漆等,还有天然大漆。平遥漆器里有一种工艺叫堆鼓罩漆,化学漆画上去是平的,天然大漆画上去是鼓起来的,比较有立体感。
但是薛师傅也承认,大漆虽好,成本实在是太高,别的不说,就是用大漆来作画,没有几年的工夫也是驾驭不了的。并且大漆在干燥之前是有毒性的,初学者都会过敏。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能吃得了这份苦。
在薛生金的徒弟耿保国的漆器行,我们终于见识到了大漆的整个制作过程,尤其是传说中的“推光”,让我们赞叹不已。
漆器:艺术和商品的争论
薛生金、张锦和耿保国以前都在平遥漆器厂工作,以前,漆器厂生产的大漆漆器是由国家包销的,成为外贸换取外汇的重要出口商品。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不再进行包销,这种工艺复杂,价格昂贵的手工艺品日渐被市场所冷落,工厂面临倒闭的境地,厂里的艺人们开始自谋生路。
随之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平遥的旅游业骤然火爆。采用现代化学漆生产的低档漆器成为这里最热门的旅游产品。而第一个敢于下水的张锦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行的龙头老大。现在他的产品已经不仅覆盖平遥的旅游市场,全国的合作伙伴也纷至沓来。
对于漆器的发展,耿保国有着自己的意见。他要和张锦走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买下了平遥最大的一所宅院作为自己的漆器行,准备打造成一个大漆文化的亮点。耿保国认为,低档漆器赚钱的效率实在太低,传统大漆市场的黄金时期很快就会到来。被人认可的日子已经为期不远了。
而薛生金是最后一个离开工厂的。他选择了回到农村老家一个人搞创作。因为他对市场上日渐火爆的漆器旅游产品有着自己的意见。薛生金说,作为旅游产品化学漆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艺术那不是发展的方向。
这三个人选择的三条道路,到底哪一条能够繁荣平遥漆器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