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我国重要的
漆器产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扬州
漆器就已出现,并且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秦汉时期,扬州漆器涌现出彩绘
工艺和
镶嵌工艺,并取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唐代的扬州漆器雍容富丽、灿烂辉煌、绚丽多彩,另外还产生了形态柔和逼真、质地轻便的夹纻佛像;宋朝扬州漆器创新出新的素髹工艺技法,其简约大方、清新素雅、稳重质朴,一反前朝华美富丽之风。
另外,在硬(厚)螺钿镶嵌的基础上,出现了软(薄)螺钿镶嵌,进而使漆器纹饰更加细密有致;元代,扬州漆艺日臻完善,尤其以镶嵌、雕漆技艺更加纯熟。
明代,扬州漆器剔红、百宝镶嵌和螺钿镶嵌的数量最多,著名漆工有黄成、周翥及江千里等,
髹漆技艺高超并创新技法,使扬州漆艺的面貌日新月异。从商周至明清,扬州漆器历经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工艺水平及审美趣味皆发展至较高水平,明清时期扬州漆器己全然进入全盛时期。
每一个漆器纹饰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它的形成离不开当代社会背景的影响。漆器纹饰母体的形成离不开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影响,其中外在因素指的是所处时代背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在因素指的是工艺技法和装饰材料等。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一、多样的工艺技法
清代扬州漆器的髹漆工艺品类繁多,正如漆艺学者张燕所说“工艺上承接明代,螺钿镶嵌、百宝嵌、剔红等盛名不衰,波罗漆(犀皮)、八宝灰、刻漆、填漆、戗金、描金、描银、描漆、剔黑、嵌银丝、嵌法琅、仿紫砂漆、绿沉漆、针刻、堆漆、镶斑竹、硬木多宝嵌等工艺,较明代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此外,漆砂工艺在清代得以重现并发展起来,另有彩绘勾刀、漆画等新工艺出现,由此可见,清代扬州漆器工艺品类繁多。
一是镶嵌工艺。螺钿镶嵌,指用钿螺与海贝等色彩绚丽的壳类,镌刻成具有装饰意味的纹样薄片,根据画面所需嵌于器物表面,形成五彩缤纷的画面。螺钿镶嵌中以“点螺”技法最为突出,其在明清两代达到顶峰。
清朝的扬州螺钿漆器,一面是仿明软螺钿的大量制作,一面是厚螺钿数量的增加,并逐渐取代软螺钿,成为扬州的主要漆器品种。清代扬州的螺钿镶嵌分为软(薄)螺钿镶嵌和硬(厚)螺钿镶嵌两种。
百宝嵌,亦称骨石镶嵌,其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不同于螺钿镶嵌之处在于其采用各种名贵材料,如宝石、玳瑁、珍珠、珊瑚、玛瑙、象牙、玉石等。
百宝嵌工艺为明代扬州漆艺大师周翥所创,故亦称“周制”或“周铸”,百宝嵌风行于明末,清代至高峰,以扬州为生产中心。清代扬州百宝嵌可做屏风、桌椅等大件物,亦可做漆盒、文玩等小物件,其审美情趣多与文人志士相符,追求素雅淡致。
二是雕漆工艺。雕漆工艺在清代扬州的发展尤为鼎盛,它是一种在漆胎上涂抹数层
大漆,待漆稍干后,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图案的髹饰工艺。“黑漆者谓剔黑,朱漆者谓剔红,黄漆者谓剔黄,黑红相间谓剔犀,多彩者谓剔彩。”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清代扬州雕漆在继承明代雕漆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由单一的剔红发展为剔黄、剔绿、剔犀、剔彩等工艺,较明代漆器而言更工细且重磨工。清代雕漆主要以扬州、苏州制造为主,两地所制雕漆皆为精品,主要以剔红为主。
清代扬州创新出一种独具扬州地方特色的工艺技法,即雕漆嵌玉,其为雕漆和百宝嵌结合发展而成的漆器品种,在所髹胎体表面涂抹几百层,甚至千层天然大漆后雕刻纹饰,再运用百宝嵌镶嵌工艺将翡翠、玛瑙、青金、白玉、珊瑚等几十种名贵材料镶嵌至上,纹饰立体感强,装饰效果佳。再加之各种镶嵌材料的辅助,画面华丽奇巧无比。
三是刻漆工艺。刻漆,亦称“款彩”或“大雕填”,是指在刻凹下去花纹的漆地上填入漆色、油色、金银的髹饰工艺,又因其在刊刻时,刻至漆灰为止,故又名“刻灰”,分为深刻与浅刻两种,以深刻为主。
清代扬州刻漆作品大量摹刻文人字画,艺术价值极高且独具扬州地方特色,留存作品中以晚清卢葵生作品最多。与书法家、画家合作,在深色漆器上用漆皮雕工艺制诗、书、画、印,表现江南文化情味与文人意趣,是卢葵生漆玩一大特色。卢葵生刻漆作品,多移植“扬州八怪”的画稿及书法,其作品呈清淡洒脱、疏朗雅致之风。
四是八宝灰工艺。八宝灰工艺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工艺品类,髹饰范围广,大至屏风、楹联等,小至花盆、花架等。清代扬州漆器多用八宝灰工艺髹饰漆地,其可与百宝嵌等工艺相互结合运用,亦可自成一体,独具魅力。
八宝灰工艺以珍珠、珊瑚及各种宝石碎末与漆调制,星星点点、隐隐约约、色彩神奇。其在灰黑的漆地上闪烁不同颜色的斑点,朴素淡雅,符合文人志士的审美逸趣。
五是漆砂工艺。漆砂工艺始于汉代,宋以后失传,后经清代卢映之恢复,又经卢葵生之手广为流传,声名大噪,为扬州最负盛名的漆器工艺技法。
漆砂工艺多用于制作漆砂砚和砚盒、案头文玩用品以及臂搁、花盆、漆壶等物件,漆砂砚的制造结合了漆工艺和砂工艺,并创新使用了金刚砂工艺,将轻细的金刚砂与色漆进行适度调和髹涂于木质砚上。
此外,漆匠善于将名家书画及诗句绘制漆器之上,作品不仅轻便且朴素深沉、色泽明丽,还深得文人志士的喜爱,常携其赶考外出。清代诗人袁牧曾以“阴花细缬珊瑚明,赪霞隐隐东方生”的诗句来赞美漆砂砚,漆砂漆器色泽如珊瑚般明丽,如霞光般熠熠生辉,却不失质朴之感,绝妙精美。
六是紫砂漆和绿沉漆。紫砂漆始于宋代,是紫色颜料和细砂配以适当大漆调合髹饰而成,此工艺为清代扬州卢映之恢复,此后其孙卢葵生将其沿用在器表以模仿紫砂陶,以紫色髹涂器物做成紫砂漆壶和砚台等器物,并刻以文人书画及诗句备受文人喜爱。
绿沉漆名出魏晋,方以智《通雅》:“绿沉,深绿也”。卢葵生又以深绿漆髹饰漆玩,并刻以文人书画、诗词。至此,造就了深沉质朴、素色相宜的漆砂色、绿沉色,深受清代文人喜爱,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色。
总之,清代扬州漆器工艺多达二十几种,除以上所述工艺之外,还有其他诸多工艺,但鉴于漆器工艺与本文漆器纹饰的主题不甚相关,故对清代扬州漆器工艺不再做全面详细的阐释。
二、丰富的装饰材料
漆器纹饰的制作材料分为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两大类。毫无疑问,色漆是制作漆器的主要材料之一,色漆在清代扬州主要有朱漆、黄漆、黒漆、蓝漆、紫漆、褐色漆、彩漆等。
现存清代扬州漆器中,除朱漆外,当属紫漆运用得最为繁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早期“玉周铸吉庆有余图八方漆盒”以及清晚期“紫漆地镶嵌梅花漆圆盒”、扬州博物馆藏清代“汪廷璋铭木胎漆琴几”、王世襄先生藏清晚期“梅花纹黑漆镌甸册页盒”皆以紫漆为地,表现清新淡雅之风格。
另外,南京博物院藏清中期“描金加彩漆游乐图漆圆盘”两只,髹朱漆为地,加之盘内以彩漆加描金工艺制山石、树木、人物纹饰,色彩极其丰富。
漆器纹饰的展现亦离不开辅助材料的装饰,在辅助材料中当属镶嵌材料最具代表性。清代扬州漆器镶嵌工艺主要选取玛瑙、黑玉、砗磲、竹石、白玉、蜜蜡、碧玉、染骨、螺钿、象牙、绿松石、岫岩、紫晶、金银片、牛角、云母等各色名贵材料,根据画面所需选取不同材料。
如扬州博物馆藏清代扬州漆器“漆艺折骨扇”16柄,其中“百宝嵌加堆漆漆扇骨”,以稠漆堆起树梗,以孔雀石、云母、蜜蜡及象牙等材料嵌成花朵、枝叶以及小鸟等纹饰,其中茶花纹以红漆雕刻而成,所用辅助材料为漆器纹饰增加了审美性。
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早期扬州漆器“黑漆嵌螺钿加金片婴戏图箱”,箱呈方形,通体髹黑漆地,所用辅助材料为薄螺钿、金、银片等,嵌儿童嬉戏玩耍游戏的场面,充满真实性与趣味性,画面上五彩十光的螺钿片与金银相互辉映,斑斓绚丽。
三、总结
综上可知,首先,清代扬州漆器的生产状况随着清代发展阶段的不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其次,清代扬州漆器现存收藏遍布于世界各个角落,且数量繁多;最后,漆器纹饰的形成不仅需要外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内在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