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安宁河溯源而上,经过南丝路的孙水关遗址,再从喜德县城一直往东,到了两河口镇也就是成昆铁路在这里盘了个“S”形的那个地方,就有一条公路开始向北延伸进山,一路上时而清泉叮咚,时而山涧潺潺,时而怪石嶙峋,时而翠峰雄立,时而花香扑鼻,时而鸟语啾啾,真可谓山清水秀,风光迷人!一次峰回路转,拐过一个叫“手肘湾”的地方,眼前豁然开阔,原来这山的背后还有偌大一个田坝,公路在这里分成了两条,顺着田坝的两边继续蜿蜒进山,田坝的周围都是山,南有玛果梁子,北有红莫梁子,这里山势平缓,各自向外绵延,山上草丰竹密,万木葱茏,使人心旷神怡,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彝乡米市夹古。1953年5月,吉伍巫且就出生在米市夹古西侧一个叫阿普如哈的彝家山寨。
彝族漆器和 传承人在第五届圣塔菲国际民间艺术商交会上(美国新墨西哥州)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阿普如哈这个地方很偏僻,名气却不小,几乎所有的彝人都知道阿普如哈,因为绝大部分彝族 漆器就出自这里。彝族漆器制作有家族传承的传统,解放前,世代居住在阿普如哈的吉伍、吉果两个家族世代传承彝族漆器传统制作 技艺,吉伍家族尤为出名。彝族漆器制作技艺在吉伍家传承了整整十九代,吉伍巫且是吉伍家族第十六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中国首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四川省第一届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第一届(2002—2007)理事会理事。
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吉伍巫且。
吉伍巫且8岁跟父学艺,深得彝族漆器传统制作与髤饰技艺。经过几十年的执着努力,遍访了国内外其他漆器工艺能手之后,吉伍巫且的工艺理念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他制作的彝族漆器从木胎原料、漆器颜料、漆器花纹、制作流程等方面保持了传统风格,保存了完整的彝族漆器民间手工技艺。同时,他打破了本家族“传内不传外,传媳不传女”的传统家规,把技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女儿和吉伍氏其她女性,培养了包括阿坡氏、吉克氏、吉果氏和阿育氏在内的学徒120余人。来自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登门拜访者络绎不绝。吉伍巫且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推出新作品,把彝族漆器产品从传统的十几种发展到了近百种;把彝族漆器从传统的实用品阶段发展到了现代工艺品阶段;把彝族漆器技艺的应用扩展到了装饰、装修、建筑等各个领域。
制作木胚。
曾经荣获喜德县突出贡献奖、雪花啤酒杯旅游商品设计奖、迎世博纪念品全球华人设计大奖赛“优秀艺术”奖、凉山州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先后参加了东亚漆器研讨会、圣塔菲国际民间艺术商交会、西博会、中国民交会、上海世博会和历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等盛会,作品被世界民俗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等多家收藏。
吉伍巫且使彝族漆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为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漆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杨庆
图/申报文本
主编:蒋映春 副主编:苏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