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获原作者授权发布
上世纪全国
漆器评比、全国漆器教育工作会议我曾两往
平遥,一晃三十年,听说平遥漆器已经化工涂料化了,此言当真?平遥推光漆艺传统到底传承下来没有,我必须一探究竟。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建英主动提出开车陪同,我决定第五度造访山西。
漆艺家许冠予叮嘱夫人小卫在平遥北门口迎我,张锦先生和他的长子祥东已经在客栈等候。先到永隆号漆器铺看张先生藏品(图1)。最珍贵是明代中期“园林仕女图款彩大围屏”,刻工细腻,敷色古雅,线条粗细变化,游龙流云有稷山青龙寺腰殿壁画意味,断纹益增年深月久的美感(图2、3)。
图1:张锦先生陪同考察
图2:[明代]园林仕女图款彩大围屏内堂,张锦先生藏
图3:[明代]园林仕女图款彩大围屏边饰,张锦先生藏
再看众多擦色漆器,有漆盒,有漆柜,漆盒盖和四面擦色为博古图案(图4、5、6、7、8),漆柜门擦色为庭院仕女,朴雅沉静,民间本色,让人好生喜欢,正是《髹饰录》所记“干着”。
图4:[
清代]平遥擦色漆盒,张锦先生藏
图5:[清代]平遥擦色漆盒旁墙,张锦先生藏
图6:[清代]平遥擦色漆盒旁墙,张锦先生藏
图7:[清代]平遥擦色漆盒旁墙,张锦先生藏
图8:[清代]平遥擦色漆盒旁墙,张锦先生藏
张锦先生拿起上世纪作坊制作的光底漆胎一边“笃、笃”地敲一边说:“看,多结实!”(图9)我由衷赞叹:“呀,掼不坏!”张锦先生又拿起
近代平遥日升昌商号日常使用的漆盘,至今完好如新(图10)。
图9:[近代]平遥光底漆胎,张锦先生藏
图10:[近代]平遥日升昌商号所用漆盘,张锦先生藏
看到平遥近代漆工制作的“描金加彩漆漆盒” (图11),我想起多方求教未得其解的问题:“请问,平遥漆工称‘描金加彩漆’叫‘三金三彩’,哪‘三金’、哪‘三彩’呢?”张锦先生指着作品回答说,“‘三金’是指金箔有九六金、七四金和淡金(银箔熏成),‘三彩’是指颜料以红、蓝、白为主。根据具体产品增加用色,不一定局限在三种金、三种色”。呵,原来平遥的“三金”指金箔颜色有青,有黄,有赤,擦敷为冷暖变化的金色花纹,漆工俗谓‘搜金’,正是《髹饰录》记录的“彩金象”!再看近代平遥“描金加彩漆漆盒”和乔泉玉师傅所画插屏上的红、蓝、黑(图12),看
当代平遥“堆鼓描金三彩山水屏风”(图13),我顿时明白了漆器上由用金用色特色形成、对比强烈又不火冒的平遥味。
图11:[近代]平遥描金加彩漆漆盒,张锦先生藏
图12:[近代]平遥三彩漆插屏,乔泉玉作品,张锦藏
图13:[当代]平遥堆鼓描金三彩山水屏风
永隆漆艺生产基地制作
张锦先生指着永隆号“搜银横挂屏”说,“山西的‘搜金’,与北京的‘扫金’、福州的‘晕金’是同一种工艺,‘搜银’将金箔粉换成银箔粉就行”。在永隆号藏品室,我还看到近代平遥“平金漆木皮箱”(图14),上世纪平遥“平金开黑瓜楞形漆盒”(图15)和福建永春“漆线雕漆提篮”“填漆草虫漆方盘”(图16)等,
图14:[近代]平遥平金漆木皮箱,张锦先生藏
图15:[20世纪]平遥平金开黑瓜楞形漆盒,张锦藏
图16:[20世纪]福州填漆草虫漆方盘,张锦藏
当代平遥作品琳琅满目,其中难忘者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薛生金所画 “猫蝶富贵横挂屏”(图17),染色细腻,功力不凡;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郝大忠所画“金理勾描漆锦绣前程斜插屏”(图18)与当代工人集体绘制的“金理勾描漆加沥粉堆金四大美女屏风”(图19),放在上世纪老厂货中,也绝对是杰出作品。
图17:[当代]横挂屏“猫蝶富贵”,薛生金画,张锦藏
图18:[当代]金理勾描漆斜插屏“锦绣前程”
郝大忠画 永隆漆艺生产基地制作
图19:[当代]金理勾描漆加沥粉堆金屏风
“四大美女”局部 永隆漆艺生产基地制作
下午,宾主趋车往永隆漆艺生产基地,张锦次子张祥喜负责打理(图20),有工人80余人,产品有用
大漆,有用腰果漆,有用化工漆。我看到有女工凝神敛气在用大漆画出游丝般的线条(图21),看到工人抹样(日本称置目)(图22),从沥粉堆鼓的工具——一头扎起、一头套上针管的橡皮轮胎内挤出沥粉线条(图23),看到女工在为金象开黑(图24),我为平遥搜金、彩绘、堆鼓描金(或称沥粉堆金)等特色漆艺没有断绝、为平遥仍然有技艺过硬的手工艺人高兴,期待擦色这一失传工艺在平遥恢复并且振兴。
图20:考察永隆漆艺生产基地,王建英摄
图21:[当代]女工在用大漆勾线,笔者摄
图22:[当代]工人在抹样,笔者摄
图23:[当代]工人在用沥粉堆起线条,笔者摄
图24:[当代]女工在为金象开黑,笔者摄
我们回到张锦先生工作室,满室墙壁悬挂着他的绘画和书法(图25)。作为同龄人,张锦先生1944年出生于平遥殷实之家,从小打下了文化功底。
图25:张锦工作室满壁悬挂着他的绘画,王建英摄
如果不是50年代强调阶级成分,平遥会少一个漆艺家却多走出去一位文化人。他失学进入平遥漆器厂,成为当代漆艺大师薛生金先生第一代传人。半个世纪的漆器生产实践,让他夯实了作为漆器画师的绘画和理论功底,成为山西省民间艺术家、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进入古稀之年,仍然为永隆漆器担任设计。他曾经主编《漫谈平遥漆艺》,对平遥漆艺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对平遥传统髹饰工艺进行靠实记录 ,令笔者获益良多。他将漆艺七千年历史画成漆画(图26),将《髹饰录》对匠人训诫用毛笔写出贴在墙上告诫工匠(图27),将师傅乔泉玉简历写成漆牌以示永久纪念(图28),将漆祖师塑像供奉于祖堂。他对传统漆艺情怀若此!
图26:张锦先生将漆艺七千年历史画成漆画,张锦摄
图27:张锦先生将《髹饰录》对匠人训诫
用毛笔写出贴在墙上告诫工匠,张锦摄
图28:张锦先生将平遥漆器一代宗师乔泉玉简历
写成漆牌以示永久纪念,张锦摄
他拿出1986年全国漆器评比全部作品照片,并且拿出我1986年在平遥与参会代表的合影。我们回忆往昔,似乎有说不完的话语。他将拙著《髹饰录图说》看到纸烂,包上书皮,爱如至宝,扉页加批,环衬再加批道,“学者张燕对漆器艺术有很深的造诣,学术研究深刻严谨,文风独特,读之如甘露似清泉,明了透彻……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漆艺传承做出了贡献”(图29)。看着这本别人购赠他的小书,我惭愧从没有寄拙著给爱书之人张锦先生教正。
图29:张锦先生在拙著《髹饰录图说》环衬加批
王建英摄
在平遥,小卫始终陪伴着我们,热情邀我们往他家看两代人收藏漆器。其家所藏都是小件。我最喜一件犀皮烟灰缸,传十代百代不会朽坏(图30)。布胎漆盘胎之轻、篾面之细(图31),可见古代工匠入禅般心定之一斑。小卫又引我看冠予父亲侯林辉先生收藏的漆艺书籍和手制“关羽”漆泥塑(图32)。侯先生与我素昧平生,却搜集我
著作视若珍宝,生前在我95版处女著《扬州漆器史》上题写“张燕主持过中国漆艺期刊,为漆艺可谓锲而不舍,在经济社会之今天,不为名利左右,实在是难能可贵者”,令我感动(图33)。于是,我为冠宇题词“家道传承,漆彩人生”。
图30:[近代]犀皮烟灰缸,许冠予藏,笔者摄
图31:[近代]篾骨漆盘,许冠予藏,笔者摄
图32:[当代] “关羽”漆泥塑,作者:侯林辉,笔者摄
图33:侯林辉先生在拙著《扬州漆器史》扉页加批
王建英摄
在平遥,薛生金先生年事已高,未便打扰;其子薛晓东在陪中央电视台拍片,失之交臂。如果说化工涂料漆器像山西馆子里的和子饭,油头十足却少实质,平遥天然大漆手工制作的民间漆器至淳至美,地方风味浓郁,像祥东为我起早赶做的和子饭,不求表面鲜亮却揪片滑溜菜绿豆子烂,吃了暖心暖胃。完成山西考察之旅回到南京,满脑子仍然是平遥温馨印象。
作者简介
长北(1944-),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博物馆聘任专家,主要著作有:《中国艺术史纲》《中国古代艺术论著导读》《中国古代艺术论著集注与研究》《传统艺术与文化传统》《与东亚漆艺》《析解》《扬州漆器史》《南京民国建筑艺术》《扬州建筑雕饰艺术》《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徽州卷》《江南建筑雕饰艺术•南京卷》等,《髹饰工艺技术与传承》《中国工艺美术全集•江苏卷•漆艺》待印,自选集《长北艺术论集》《长北漆艺笔记》《长北审美记游》《长北谈艺述往》和《江苏工艺史》在陆续出版之中。《中国艺术史纲》获2006-2009年“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与东亚漆艺》获2017年“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等多种奖项,其余著作获1994、1997、2016年江苏省政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2000年江苏省教育厅“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南京市政府“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8南京市政府“市文艺奖银奖”、2011年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2001、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会优秀科研著作二等奖与一等奖等。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委员会突出贡献奖、江苏省文联艺术贡献奖、东南大学特殊贡献奖)
近期精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