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香港
故宫博物院。
香港故宫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合作项目,是彰显香港与中国大陆之间紧密连接的文化纽带。
博物馆坐落在香港西九文化区,面向维港和中环,风景绝佳。其建筑也是一个亮点,采用现代设计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与现代美学融合在一起。建筑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有三层
展览空间。
这座博物馆于2021年5月向公众开放,展览了包括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收藏家的上千件藏品,并不时与内地或其它国家博物馆举办特别展览。
常驻的馆藏以明清物件为主,这些珍品种类丰富、工艺精湛。不仅艺术价值高,还寄托着深刻的象征和寓意。我们挑一些精品与大家分享。
乾隆彩云蝠寿字金龙纹男龙袍
清朝皇帝的龙袍是中国传统服饰代表,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堪称艺术珍品。
龙袍采用优质缎子制成,细节处理
精细,色彩鲜艳。制作工艺复杂精细,使用顶级丝线手工刺绣,彰显高超工艺水平。得益于优质材料和精湛工艺,这件龙袍经过几百年仍保持亮丽色彩和细腻纹路,令人惊叹!
点翠凤凰纹头花
点翠是中国传统工艺,用翠鸟羽毛制作美丽的装饰品,工艺复杂精细。点翠工艺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尤其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这只点翠头花造型为回首的凤凰,头冠紫色翠羽点白色小点,脖颈、翅膀、尾部用宝蓝色翠羽装饰,身体羽毛为勾勒金边的淡蓝色翠羽。凤凰尾部有五岔,末端饰小珠。头簪小巧精致,用不同颜色的翠羽点缀凤凰部位,加上金边装饰,色彩丰富,展现工匠的用心。
龙纹束髻冠
龙纹束髻冠在中国传统中专属于皇族和贵族。龙纹束髻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真正成为皇室礼仪的标志性饰品是在明清时代。它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这只冠冕呈半球形,中间是束髻部分,而束髻上方则装饰有龙纹,搭配红宝石点缀。束髻和龙纹由黄金制成,制作非常精致华丽。
福寿万代纹扁方
扁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发饰,通常用金属或玉石等材料制成。它是一种长方形的发饰,平面扁平,因此被称为“扁方”。
扁方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代。在封建王朝中,扁方被广泛使用,不仅是美丽的发饰,也象征身份和地位。
香港故宫展出的金嵌玉石扁方设计和制作非常讲究。这件扁方属于清代作品,长约30.70厘米,宽约3.90厘米,曾收藏于清宫中。簪头呈现卷曲花瓣形状,上面镶嵌了翡翠质蝙蝠,两侧嵌有碧玺制成的梅花和珍珠各一颗。簪身上采用金质雕刻空心的古钱图案,边缘装饰梅花。扁方主体镶嵌了粉色碧玺双蝠捧着翡翠团寿和万字
花纹,花心部分则嵌有珍珠。
金
葫芦
中国文化中,葫芦象征着福气、富贵和长寿。金葫芦也象征着财富和富足,代表着财运的兴旺,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这件金葫芦为剖开的半边葫芦。器身外有葫芦藤叶缠绕,并有盛开的花朵,花瓣上有昆虫趴卧。设计巧妙,做工精细,是清代中晚期妇女用来装小首饰的陈设品。
金累丝花囊
清代皇室用的金累丝香囊,采用传统金丝织造工艺,黄金丝与丝线交织,配以珍珠、宝石和珠片等精美装饰,形成独特细致的设计。金累丝香囊展示清代皇室高超工艺水平,彰显皇帝奢华品味。
这款香囊外形圆形,镂空累丝花朵组成,上饰点翠花叶,香囊上下有丝绳串珊瑚珍珠为饰,增添华丽感和精致度。
白玉团花纹盖罐
白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珍贵材料之一,洁白如云,寓意纯净和吉祥如意,具有极高的装饰和收藏价值。
这件白玉团花纹盖罐推测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作品,精美无比。盖罐高9.5厘米,直径14.2厘米,呈圆形。盖子上的团花纹极惊艳,有栩栩如生的盘龙嬉戏于花叶纹间,与盘旋的云纹和花卉相得益彰,简洁而美观。整体线条流畅,雕刻精细,展示了高超的玉雕技艺。
剔红葡萄纹椭圆盘
这件红色
漆器盘子是明早期官办漆器作坊的杰作,展示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水准与风貌。
漆盘采用传统漆器工艺,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呈现光滑细腻、鲜艳的红色。盘面精雕细刻了栩栩如生的葡萄藤纹样,而中心凸起的大葡萄更是引人注目,晶莹饱满,以葡萄藤和葡萄为主题的图案寓意丰收和喜悦。
香港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揭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展览的珍品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人穿越时空,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在香港这个文化交汇之地,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拉近了两岸的距离。
大家去香港,可以将香港故宫加入行程哦!
今天就到这里,回见!
注: 文中价格和信息截止到2023年5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