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第 期安顺学院学报9 2ol.19 No.21V JOURNAL OFANSHUN UNIVERSITY2 年 月 A r.2017017 4p
贵州大方彝族漆器髹饰工艺的传承困境及对策任小宇(,)贵州财经大学文化法律学院 贵州 贵阳 500255:,摘 要 贵州大方县的彝族
漆器髹饰工艺作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蕴含着特殊的民族历。,史 虽然彝族髹饰工艺于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在现代化科2008,技批量生产的产品已逐渐取代了凝结着民间智慧与民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品的大背景下 传,,,统的手工艺正面临着空前的困境 如何在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 保留民族文化的内核 增强,,传统文化的民族认同感 将传统
技艺在新老艺人间无缝隙的传承 并促使其长远的发展下,。去 成为研究者需要关注的重点:;;关键词 彝族漆器髹饰工艺 传承困境 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529673-9507 2017 02-0107-04JA1贵州借助于其独特的地形特征与复杂的民族年 月举办的第四届跨湖桥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1 ,,, 结构 形成了特有的传统民族文化 建立在这种具暨中国漆艺术论坛启动仪式中 确定了在杭州萧山、,“ 有独特地域性 民族性的众多传统手工技艺 历经区跨湖桥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 漆、、”,多。
百年的磨砺成为巧夺天工 精益求精 技艺精湛的弓 为世界上最早的漆器 距今 000年的历史8。? 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大方彝族的漆器髹饰工艺自那么贵州的漆器工艺有多久呢 贵州自明朝起多,, 诞生距今已有 00年的发展历史 从早期单纯的才设立了独立的省级行政管理单位 在此之前一直6,,。,、 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到后来的社会地位明象征 彝无具体行政划分 水西位于今贵州西部 地处川,、,, 族漆器在几百年的发展中不断成长更新 直至明清黔 滇交界之处 两汉时期没有行政划分 长期属。。 时期一度成为驰名全国的皇家贡品 然而现今的手于彝族人的领地 现今贵州鸭池河以西的广大彝族,“ ” 属于彝族土司政 工漆器品却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逐渐面临成为经济发地区自宋代末年被称为 水西。,权。 《··》 展牺牲品的困境 手艺人数量的逐年下降 大量劣管辖地区 据 大定府志 惠人志 诸葛亮传“: 以,,、 、 、 质复制品的替代把彝族漆器髹饰工艺向覆灭的道路载渐服于汉 成夷汉部曲 出其金 银 丹[ ]2”。 ,、 、 ,,。 上推的更远 因此 合理的政策与扶持在发展民族漆 耕牛 战马 给军国之用 安氏由是兴焉、。
可 ,多, 经济 保留文化底蕴中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知 700 年前的蜀汉时期 南中水西彝族首1,——、( ) 用 — 漆。一 漆器工艺的历史溯源领 济火特产来支援蜀汉政权 也可?《·。漆器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何时 韩非子以说当时已有了采割天然漆的技术了 掌握了采漆,,,“》: 尧,,技术 自然会衍生出漆艺 当时水西的彝族人 已 十过篇 中记载禅天下 虞舜受之 作为食 ,,,,、 、, 器 斩山而财之 削踞修之迹 流漆墨其上 输之学会将漆液涂髹在皮胄 马鞍 箭筒之上 防潮抗,,,,,。, 于官 为食器 诸候以为益侈 国之不服者十三湿 增加耐用度 自发现了漆树的价值 学会了使,,,,,, 舜禅天下 而传之于禹 禹作漆器 墨染其外 朱用生漆后 这里的彝族先人便以兽皮为胎坯 调漆[ ]1,、,”。 由,涂髹 制成酒 茶具等各种革器 成为大方漆器的 画其内此可见 关于文献记载的漆器工艺至,。,, 少可溯源到三皇五帝时期 虽然漆器在当时属于贵雏形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 在彝族女政治家奢香,,, 重器物 非贵族不能享用 但也证明了自中华文化为了促进汉文化与彝文化的交融 带领彝族人把凉,。
年在浙江余姚, 的始端 漆器工艺便已相伴 978山漆器工艺和大方漆艺有机结合 使大方漆器有了1,, 河姆渡遗址的第三个文化层中 考古出土了一支朱进一步发展 大方漆器艺人们在革器的基础上发展,的,,, 漆木碗 根据碳 4检测 其产生于公元前 000提高 自创了皮胎漆器 此后由贵州大方产的生漆15,。, 至前年间 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 ,“” 得到000000013 被研制成 朱漆 上贡 取得 皇家认证472收稿日期:2017-03-10作:( ), ,,。:者简介 任小宇 1女 湖北襄阳人 贵州财经大学文化法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少数民族经991~济与民族地区发展。· ·107 安顺学院学报年第 期2017 2[ ]3 当。到,、, 时官方的支持了清代 大方漆器髹饰工艺点 不同时间晾晒 以及晾晒时间的长短都会直接,。,, 逐渐走向巅峰 已可制作出当时顶级的漆艺制品影响漆的成色 而在炼制的过程中 由于漆液的自《 ·》, 康熙年间的田雯曾在 黔书 革器说 中称赞贵州身属性 制漆艺人还要克服生漆过敏而产生的种种, “,”。
漆器 用 雕虫镂卉 运斤成风 来形容贡品漆器障碍 制作工艺的繁琐是漆器成品所耗费的时间成。,,, 的焕彩生辉 道光年间更是盛极一时 生产作坊遍本之所在 极大的影响着漆器的经济价值 而采漆,,。 及贵州大方地区大街小巷 从业者千人左右 素有环境的恶劣更增加了一件手工艺品的制作时间 “ ”。,, 漆城 之美名 由此可见 贵州大方彝族的漆器生产周期过长 收益回报较低.2,, 及髹饰技艺已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举国闻名 器物至世纪的中国社会 随着国际浪潮迅速从农20 ,。, 美 手艺至精耕社会过度到工业社会 这使得手工艺人及手工制、,二 髹饰工艺的传承困境造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在大方漆器最鼎盛的时期,——,,制作工艺繁琐 采集环境恶劣— 清道光年间 漆器店铺从南至北 从业者千余.1、、。,漆器制作从生漆收割 胎坯挑选 胎体制作到人 即使在社会较为动荡的民国时期 大方县各类,,。, 图文的绘制及漆物的过程中 一共有 多道工序漆器店铺也有 余家年以后 国营漆器厂50000012,,。, 道环节 耗时费力 繁琐而奢侈 依照传统的无法适应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于 2 80042,、、,, 彝族制漆做法 从原木的砍伐 皮胎制作
大漆的年停止生产 四年后正式倒闭 所有技术人员被遣、、、 、。
收集 生漆的晾晒 漆色的形成以及漆物 打磨散回家另谋出路 漆器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最根本,。, 推光等程序的制作过程少则十月 多则三五年 但原因是其过长的制作周期与时间成本 经过长达数。, 漆器手艺人却始终坚持对漆器近乎极致的追求 上月甚至数年打磨而成的工艺品 再验收成品后所带,。 品彝族漆器的主体以皮质与木头为主 皮质要以优来的收益始终不能与制作成本互相平衡 一件凝聚,、、 质的牛羊皮或其它兽皮 木质则要以杜鹃木 桦槁了手艺工人心血 包涵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品在完,, 树等优质木材作为原材料 经过深埋之后做成胚成以后无法为手工艺人带来相应的经济收入 甚至 ,————————— 胎 将胚胎进行干燥粗胚 干燥细胚,,使其入不敷出 日常生活无法维系 迫使手工艺人 ————— ——————————干磨吃青补灰三次水磨三次。选择其他生存方式 这种收支失衡现状既不利于大—————— ————————— 验收打底 细磨小补塞孔磨孔,方漆器的发展 也严重制约了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的 ———— —————— —— ——————点敏磨敏验收清洗 吹尘传承与发展。
—————— ————————— 盖面阴干 磨花除尘盖面阴干工,3. 匠社会地位不高 新老艺人断层 ———— —————— —— ——————验收磨花圈地阴干 验收世年、 、根据 0 纪 0 代中期相关学者对川 黔25 清, 洁等五十多道工序 直到此时也只是原材料的初滇三地彝族传统社会中的手工业生产状况调查资料 ,。:, 成 而接下来的制漆工序更是繁琐表明 民主改革前 凉山彝族社会中的手工艺人大[ ]4,、。每一个成功的漆器都离不开生漆的采集 而天多为社会身份最低下的阿加 呷西等级当时的。、 然漆的采集则更加费时费力 天刚黑就需要匠人们彝族还处于奴隶制 农奴制和封建制并存的社会阶,,, 出门采漆 需要在漆黑的崇山峻岭中搜寻到每一棵段 由于生活所迫 从事传统手工艺的彝族人社会,。 优良的漆树 在每颗漆树上刻上大约十个 字型地位较低下 虽然现今的彝族地区已不存在相类似V,,, 刀口 V 字刀口要四刀成型 多出一刀便流不出一的社会情况 但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显著提,,,, 滴漆液 这种技术不仅是对匠人们手艺的要求 更升 较多少数民族群众更倾向于外出打工 加之制。
, 是对匠人心理上的挑战 优秀的采漆匠人在天亮之作髹饰漆器所带来的利润十分微薄 更多的彝族人 前可以割到大约 颗,民缺少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认同感。60 漆树 一晚上的忙碌能采漆,“”。重, 约八两 正是 百里千刀一斤漆 的现实回放 采. 视程度不高 扶持力度较弱4,、 、 漆的难度不仅是体现在工匠们手艺与心理的挑战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 始终在追求真 善 ,。。,、 上 还体现在环境的险恶中 匠人们必须在月色下美 制作一个成功的彝族漆器 从漆树的培育 漆,、 劳作 而能产生优良生漆的漆树一般都生长在地势液的采割炼制到胎体的制作打磨 调色涂髹等五十,,。 险恶的深山丛林之中 采漆人的身后就是万丈深多道工艺中 无不遵循自然法则与科学规律 漆器 ,,,。, 渊 稍有不慎 轻则受伤 重则命丧黄泉 经历千“、” 恪 “纹饰的内涵遵循 成教化 助人伦守 志于;、 难万险收集到了天然漆也只是完成了制漆的一半工、、、” 而漆器的造型道 据于德 依于人 游于艺 ,,。、, “” 序 在生漆刷在原木上之前 还需要漆的晾晒 刚色彩 工艺中所追求的生命律动 与 工匠精神“,“” 精”。
采割的漆是乳白色 经过氧化与光晒之后则会越变所追求的 道技合一益求精 不谋而合 这,, 越深 晒漆之时也要十分谨慎 同一批漆在不同地“”种优良的技艺及 工匠精神 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关 · · 108安顺学院学报年第 期2017 2 学,,, 者和部门的重视 翻阅查询学者的研究及政府部省大量的前期投入成本 增加利润空间 使工匠在,一件漆器中的收益上有所提升。 门的宣传不难发现 同为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的四川,优,“ 、” 凉山却有着大量的学术研究及报道 人们对彝族漆2 化市场环境 促进 工 商合营.,以次充好的市场乱象极大地耗损这贵州大方彝 器的认识更多是来自于四川凉山而非贵州大方 扶多年以来积攒的, 持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贵州漆器手工艺的传承发族漆器 00良好口碑 一件优秀的6 ,。,, 展 需要更多学者和行政机构的关注漆器手工艺品 贵在工匠们用心费时的制作过程,,市场乱象严重 监管缺失虽然制作成本的降低会相应的提升其利润空间 但.5“,在人文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 经济市场中大量打着彝族手工漆器旗号鱼目混珠的劣质, 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于文化的价值判断复制品将促使消费群体迅速减少 口碑的消弭也将。
,, 和选择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 人们对更为优大量的削减漆器的成交价格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 越的物质条件的追求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在文化选力度 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的交易行为 优化市场环[ ]5”。 这种倾向与偏好极大的促进。, 择上的倾向和偏好境 由于漆器的制作过程较长 对手工艺人的细致,, 了人们以逐利为主的心态的形成 在这种心态的驱有特殊要求 使得工匠在制物与销售两者中分身乏,,,,( )( 使下 虽然手工漆器的制作过程十分漫长 时间成术 应由政府牵头 扶持工匠 供方 与商户 销,) ,, 本较高 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缺乏诚信的生产者方 结合 工匠们只负责漆器的制作 不用担心客,,;, 以次充好 使用便宜的化学漆取代土漆 缩减工艺户的来源 而商户只负责漆器成品的销售及预订,,,, 步骤 用廉价的机器制造取代手工制作 却以纯手让双方有机结合 各司其职 将大方彝族漆器产业。。, 工艺产品之名进行销售 更有甚者将器皿做成钢具化 多数漆器手艺人对经济市场不甚了解 无法为,,, 模套 喷上化学漆 将外形和正宗漆器相似的产品自己谋取合适的利益 相关部门应正对该群体建立,,,, 充当大方漆器 此法虽可极大提高漆器制作效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商会 为其保驾护航 既维护,, “ 、” 赚取巨额利润 但这样的市场乱象不仅以覆灭的形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又对 工 商合营 进行有效的监,,, 式摧毁着真正的手工艺品及艺人 影响漆器成品的管 确保工匠在市场经济中得到经济保障 无恶性竞,。
, 流通 彻底破坏大方漆器的市场信用率 相关部门争的滋扰 全力打造具有规模性的龙头企业和知名,, 的监管力度未完全发挥 放任市场经济下诚信缺失,“ ” 走。品牌 让贵州彝族漆器走出 深闺向世界。,“” 所带来的短暂利益攫取现象的滋生 越来越多的年健全非遗传承人机制 弘扬 工匠精神.3“ ” 轻人在速食化经济形态的 洗礼 中否定手工艺品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 的核心文化 将快速的攫取经济利益当作追求 导法负担的 加之彝族髹饰工艺的工序极为繁琐 技,, 致老艺人空有一身技艺无处传播 新艺人不被认艺十分复杂 而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目 ,,, 可 收入微薄被迫转行 漆器技艺在传承发展中也却不可观 确定为传承人的工匠依旧挣扎在经济利 变得岌岌可危。,润薄弱无法寻觅新艺人的困境中 而那些尚未成为、,三 髹饰工艺优良发展的对策建议被保护的传承人更是无法享有传承人的便利条件增,,1 加技术投入 缩短时间成本不仅挫伤该群体的积极性 也直接影响到彝族髹饰.,。一件优秀的漆器从一个优秀的胎体开始 传统技艺的纵向发展 各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 、,, 技艺中胎坯分为皮胎 半纸皮胎 纸胎 木胎等心应尽早健全传承人机制 将更多的手工艺人纳入,世年,, 虽然纸胎由于档次较低 在 0纪 0 代已逐渐保护体系之中 为其开辟独立的创作发展空间 在2 5,、, 被淘汰 但胎坯的初步挑选 脱胎制作依然是一项新老艺人的承接问题上 可更多的效仿同为国家级。
, 、、 、, 巨大的工程 在制作中 翻模 调漆粉 烫漆 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其他技艺的保护传承办法 如苗 、、、、、 磨 推光及各种油 漆的调合都将无限的增加一个绣 水族马尾绣 苗族蜡染技艺 银饰锻制技艺,,, 漆器的时间成本 而时间成本的加大会直接影响到等 大力开办与传统技艺有关的民间艺术活动 提,,“ 一件漆器的利润空间 进而控制手工艺人的收入所升大方漆器髹饰技艺的知名度 开办 彝族漆器髹 。,”, 得 应加大对修饰技艺的技术投入 加强工艺技术饰技艺 传承人培训班 为老艺人培养新手艺人兴,。“, 的突破与改进 虽然传统的手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文趣群体 蕴含在传统手工艺中的 著一事 传一,,”“” 化的展现 但任何古老的工艺都需符合当下的审美艺 显一技 师徒相传的 工匠精神 也应该成为,, 与需求 工艺技术的改革不仅优化了工艺品的视觉一种精神文化符号 一个行业乃至社会的价值标,、,。 呈现效果 在工人们的挑选 调制环节上亦节省大杆 是一种值得被弘扬的时代精神 随着国家对企,“”, 量的时间 使得更多的手工成本用在手工推光与打业 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要求的确立 在为,,, 磨之上 既保证产品的手工质量 又为一件漆器节老艺人寻找合适的技艺传承人时 不仅需要培养年· ·109 安顺学院学报年第 期2017 2 轻,,。
, 群体的兴趣 更应该将髹饰技艺作为一类民族文刻 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危险困境 00年来6 化符号发扬光大。这份技艺中所蕴含的内容已不只是彝族人民的历史拓,,. 展宣传渠道 培育潜在空间与生活方式的重现 更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民族文4。优秀的民族手工艺品不仅能为生产者带来足够化 这些被匠人们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物品不仅可,, 的经济收入 还能为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完美以观赏及日常生活使用 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 的空间 但从大方县的实地调研中不难发现 农耕承 传统手工艺人们在沉默中的坚守更是中华文明“” “” “” “ 时代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形态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中 知行合一 道技合一 强而力行 精益求[ ]6 消解 ,在大”。 ,方县不仅仅是很多传统的手工艺作坊精 的处世守则与职业态度 如今 各行各业的传,、, 逐渐衰落 手工艺品由于不易清洗 没有工业化产统手工业都正经历着千百年来最严酷的寒冬 只有 品方便等原因逐渐退出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范围,为其量身打造出合适的保护与发展政策才能有效的 由这些手工艺品而衍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所体现的,阻止传统文化被现代化工业碾压的步伐 真正做到,, 民族文化认同 也随着工业化的脚步发生着价值上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使民族文化与经,。
。 的转移 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被消解 认同感的缺济并行“”, 失及 精益求精 的价值观体系的不被认可 使得。参考文献: 漆器髹饰技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风险 相关部门应[]《》[ ] :韩非子校注 组 韩非子校注苏州 江苏人民1.M .,、 多从宣传渠道入手 借助各类广告 电视等文化平出版社, :198292., 台建立起新一代彝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性 使更多的[][],转引自兰一方 大方漆器今探贵州民族研究2.J .、、 彝族群众明白漆器中技艺的来历 形成过程 所具()19904.[ ]7 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方向 ,要足够认识自己的文[] 南川 贵州大方漆器研究[ ]:李 .贵阳 贵州民族大3D . ,, 化 并充分理解他者文化 在现代化多民族文化大学硕士论文,:014 16.2 融合的时代背景中始终保持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认同[]陈丹 凉山彝族传统漆器工艺当代传承与发展调查4 . 。 感 这就需要相关单位组织大量的宣传及培训活[] 文化遗产, ()J .014 3.2 ,, 动 增加传统手工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弘扬手工[]———方李莉 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报告5.[ ]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艺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力量 不仅起到宣传贵州大方M .010 6.2[] 真刚 贵州世居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及其产6周 ., 彝族漆器的作用 也为髹饰技艺的传承培育出新的[],业化发展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J . 潜在的文化孕育空间。
2 ( )013 10.结语[][]费孝通 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思7.J .,贵州大方的彝族髹饰技艺从诞生发展至今 带想战线, ()004 2.2 着特有的民族文化符号一路走过了最鼎盛繁荣的时’heInheritanceDilemmaandCountermeasureofYisLac uerCraftT q inDafan inGuizhoug RenXiao uy(,,uizhouUniversit ofFinanceandEconomicsHumanitiesandLaw Institute Gui an 550025G yy g, )uizhou ChinaG :techniuesinDafan Count astheGuizhou ethnicminorit traditionalAbstract Yilacuer aintin q p gqgyy,,’ handicraft retainstherichnationalcharacteristics containsasecialnationalhistor.Althou htheYi s pyg, lacuercraftwasincludedinthesecondbatchofnationalintanibleculturalherita elist inthemoderniza - qgg trelacedthecondensationoffolkwisdom andnational ionofmass roductionof roductshas raduall pppgy cultureoftraditionalhandicraftsinthecontextoftraditionalHandicraftsarefacin anun recedenteddi- gp lthecoreofnationalcultureatthesametimeasthedevelo mentofnationaleconom , emma.Howtokee ppy, toenhancethenationalidentit oftraditionalculture toinheritthetraditionalskillsinthenew andold y
文章来源: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830/130820847.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