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手工业时代,人们生活的日常
用品我们常称之为器物、器具、器皿,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须臾不能离开。器物的材料往往来源于大自然界的动植物、矿物。青铜器及其它金属器具,陶、瓷器皿,竹、木器具是最早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日常用品。……而这些器物特别是木竹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损坏被腐蚀、虫蛀、变形等,为了延长器物的使用寿命以及增添器物的外形美观,漆,应运而生了。
漆,是北纬30度,东经120度左右我国南方山区生长的一种落叶阔叶林树上的汁液,如同橡胶、松脂提取的方法一样,割皮使之渗液收集,新鲜的生漆呈乳白色状,遇空气迅速氧化成褐黑色,因此,生漆最纯正的颜色为褐黑色。漆,最常见最初的功效可能就是与桐油结合涂于木、竹、帛之表面起到防护作用,我们称之为油漆。与矿物等颜料结合涂于器具表面起到美化效果,我们称之为髹饰。以软质材料塑造形体并以生漆、苎麻、漆灰等材料包裹凝固后剔除软质材料,其凝固后的外壳再髹饰,我们称之为脱胎漆。
1979年,年方24岁的甘而可招工到屯溪市工艺厂当一名学徒工,师从俞金海学习
漆器工艺,早在1959年,屯溪工艺厂曾参加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屏风漆画‘’百子图‘’的制作,随后,以甘金元、俞金海为代表的老漆工成功试制出螺钿镶嵌和犀皮漆、漆砂砚等失传多年的徽州髹饰
技艺,工艺厂声名远播。这个15岁学过木匠血液里流淌着
工匠基因的年轻人,在厚重的徽州文化滋养下,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他默默地跟着师傅从最基础的工艺学起,勾图画稿,制作木模,刻漆,
雕刻砚台,只要是工艺厂需要的技艺,初生牛犊不怕虎,他都去尝试。1985年,作为优秀人才被选拔到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他更有机会深入探索刻砚、刻漆、脱胎漆及髹饰技艺,1988年,身怀多门技艺的甘而可毅然辞职下海,成立屯溪旅游工艺开发研究所,同时在屯溪老街开了家集雅斋文房四宝店。
甘而可有了自己的门店,他清楚记得,第一天,第一笔生意,一盒徽墨,赚了5元钱。他让妻子将钱夾在书里留作永久的纪念,再困难也不能用。做生意他依然恪守做手艺的精神,不欺不假保本微利,一天,他的小店卖出一些文房用品,一下赚了5000元,他感到异常的激动和兴奋,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就是财富的标识。甘而可一边雕刻歙砚,一边经营自己的小店,文房四宝作为徽州的特色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喜爱,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富足殷实了。1996年恩师俞金海离世了,徽州犀皮漆、漆砂砚眼看后继无人,面临失传境地,市场上漆器工艺粗糙,漆料多用腰果漆或树脂漆,
大漆鲜见,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2001年,生意正在红火之时,他与妻子商量,关店谢客,要用有生之年恢复抢救濒于失传的漆器工艺,重操旧业,重振辉煌。
他又成为了一名工匠,从哪儿开始呢,这几年雕刻歙砚有了感情,还是从恢复漆砂砚开始吧。他从台北故宫出版的《西清砚谱》里挑了6方不同款式砚样,开始了他艰难的探索。
这6方砚取自乾隆仿古石质砚,分别为绿端〔天成风字砚〕、歙石〔玉兔朝元砚〕、澄泥〔八棱澄泥砚〕、〔寿殿犀纹砚〕、〔石渠阁瓦砚〕和〔海天初月砚〕。以上乾隆年制的6方砚,材质不同,色泽各异,为了
再现每方砚的原貌特征,从形开始,到色彩的调配,他不知熬过多少过不眠之夜,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甚至岁月在砚上留下的痕迹也要逼真,以达到乱真的地步。所有这一切漆是主角。
如何表现绿端的浅嫩色彩,古代漆砂砚从未出现过,因为极细的粉末倒入生漆后都会变成深褐色,只有将生漆处理成接近透明状。为了突出澄泥的虾皮红特征,他在生漆中加入大量的红紫砂和银朱砂粉末。在制作歙砚时,他别出心裁地使用犀皮漆的原理,大胆使用色差,放弃前人用雕刻来表现兔子。瓦砚制作别有讲究,砚面色彩力求表现出屋瓦经年历久的损旧与古朴,砚背的凹面也用稠漆做成麻布纹,与屋瓦疏鬆有孔的质感相呼应。6方砚造型典雅,线条挺括,弧面舒展,转角连接自然,他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找回了失传己久的技艺,唤醒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书写了漆器工艺史上的一段神话。
他的探索在继续中,为了给6方漆砂砚中的歙砚配上相匹的盒子,他尝试闯入工艺复杂,工序严格,费时耗力,代表徽州特色的犀皮漆的世界里,犀皮漆在中国南方行业术语里称‘’菠萝漆‘’,器物表面平滑,由数种色彩组成变幻莫测具有韵律美的纹饰的漆器髹饰技艺,因其工序中打埝突起的漆面似菠萝眼,故名菠萝漆。北方称其‘’犀皮漆‘’或‘’桦木漆‘’,也是因为其变化律动的花纹与犀牛肚脐坐卧磨光的皮肤肌理或是桦树皮天然斑驳的纹理相似。犀皮漆在中国的漆器文化中虽有悠久的历史,也有传世的经典作品,但存世量极其有限,技艺复杂,变幻无穷,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可心领不能手传,可能制约了它的延续和发展。
有了制作漆砂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犀皮漆的探索中,他渐渐领悟了漆的玄妙,品尝到漆给他带来的乐趣与甘甜。他肆意放纵自己的奇思妙想,守古意而不循古制,他约束收敛自己的心情和心境,不为喧嚣尘上的精彩世界所动,不为利益至上的金钱世界所惑,充分发挥自己工艺方面综合的能力和素养,盯着一个目标,守住一颗初心、平常心,做一件事,再现犀皮漆的美丽与辉煌。
汲天地之精华,养浩然之正气,就地取材,入乡随俗,因地制宜,随遇而安,这是养生的道理,制器何尝不是如此。制胎骨他选择木性稳定的老房料,漆灰用古砖瓦灰,缠帛用纻麻织成的夏布,漆用纯正的土漆不添加任何调料,颜料选天然的矿物,一切原料取自天然,经历风霜,要的就是形不变,性不燥,色不杂。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他把打埝看作是自己游历于徽州山水的一次行旅,把上漆视为一次次经历风霜雪雨浸蚀的过程,把抛光当作阳光普照万物的一次光合作用,他的脑海里一片梦幻般的图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犀皮漆在他的手中,纹饰更加绚丽多姿,更具灵动韵律,有人说它像一块天然的玛脑玉石,有人说它就是一幅徽州立体山水的平面地形图,那线条不就是一条条等高线吗?他超越了古人,超越了师傅,超越了自我,犀皮漆在他的手中,如一只涅槃的凤凰,光彩照人,丰滋华美,流光溢彩,灿烂辉煌。2010年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在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百花奖‘’中获得金奖,次年,此件作品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之前,他被文化部确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並享受国务院津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高层次的专家,他的活动应酬多了,在屯溪黎阳老街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依旧低调淡然,对自已的技艺他并不秘而不宣,而是活跃在大学讲堂上,电视网络媒体上,向人们宣传展示古老而又神秘的传统技艺。他不惧仿制,他说,一件漆器工艺品,用二分力即可完工,我却用十二分力去做,别人舍得吗?即使舍得,他们有一颗安静的心吗?一件完美的作品不是用手而是用心去完成的,这样的作品才能立得住,传得下,他的作品只为那些酷爱中国传统工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定制,为中国制造、为工匠精神、为流芳百世而打造。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