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古刹——南普陀寺,是闽南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然而,同中国其他地区的佛教名寺相比,它更独特的还是其天王殿里的四尊天王像。
四座金刚 佛像,威严矗立,金光熠熠。它们的衣服色泽鲜艳,飘带铠甲的纹路凸凹有致,线条精细异常,呈现出浅浮雕的效果,让人目不暇接。但少有人知道,这四座高达4.5米的金刚佛像,正是出自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之手。1981年,蔡水况大师受命重塑毁坏殆尽的这四座金刚佛像,他领着团队,多地考察,艰辛创作,经过近四年时间的呕心沥血,为世人留下了一份传世之作。
蔡水况大师重塑四大金刚佛像
蔡水况大师重塑佛像的这门技艺,正是蔡氏漆线雕技艺,它植根于闽南丰厚的文化土壤,在厦门已流传三百多年,历经蔡氏十四代传人。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三百年传承,半世纪创新
“真正使蔡氏漆线雕焕发生机的还是第十一代传承人和第十二代传承人,他们也是两位最典型的传承人......”厦门惟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学平表示。蔡文沛先生是蔡氏漆线雕的第十一代传人,他首次把“漆线妆佛”工艺用于英雄人物、民间故事等题材的创作,以做工精妙而广受好评。到了第十二传承人蔡水况先生,也许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成为蔡家第十二代传人中唯一一个掌握了漆线雕全套工艺的人,同时他将漆线雕从佛像身上剥离,让这门手艺脱胎换骨,又赋予了漆线雕全新的表达形式。
“他的艺术成就、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远被世人铭记。”蔡水况老先生是第一个给漆线雕命名的人,他也将一生奉献给了漆线雕,同时长年致力于漆线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业界颇受赞誉。
蔡水况先生的肖像
在完成重塑南普陀寺四大金刚后的一段时日里,蔡水况时常思考,如何在艺术与人生各种纷纷扰扰的困惑中,找到超然脱俗的道路。因此,他下定决心,为漆线雕艺术做一个总结,创作一套在各方面都达到完美的作品。此后,他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10年。从1985年到1996年,蔡水况费尽心力创作了十多件能体现他全部艺术功力和融合漆线雕所有技艺的作品。
其中,《波月洞悟空降妖》和《还我河山》于1994年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1988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哪吒试法》和《龙之魂》2008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为传统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几乎将漆线雕艺术的全部技艺综合起来,坯体运用 漆器脱胎技法,这在漆线雕中属首创。
蔡水况大师作品《大闹天宫》
蔡水况大师作品《还我河山》
《波月洞悟空降妖》
2017年9月,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蔡氏漆线雕的一件极富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神武大元帅》,被作为国礼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并获得了普京总统的高度赞赏。这件作品光华夺目、精美异常,鳞甲片片分明,金线丝丝入扣,从外表看像是一件缩小版的中国古代将帅盔甲,金属感十足。
赠予普京总统的作品—《神武大元帅》
三百年的传承让蔡氏家族人才辈出,如今,在新一代传承人蔡彩羡、蔡超荣等人的接力下,厦门漆线雕技艺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代元素,迎合了新文化、新时代人们的口味。此外,蔡彩羡、蔡超荣等传承人们致力于非遗传承的推广工作,常年组织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传承与保护公益活动,并与厦门市数所高职和中小学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厦门漆线雕技艺的传播和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蔡氏漆线雕艺术馆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蔡氏漆线雕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在张总的介绍中,推开一扇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年轻小伙子正在聚精会神地俯身创作。“时代在变化,人的思维不得不变。年轻人就爱倒腾些新花样,这种创新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他们去自由发挥,他们比我们更懂得年轻人的想法……”张总感慨道。
90后区级传承人正在进行妆金填彩工序
在传统工艺与现代因素结合的探索上,蔡氏漆线雕一直步履不停。在造型设计上,借鉴现代雕塑艺术、装置艺术理念,将古老技艺融入现代元素,尝试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题材,大胆突破创新;在表达形式上,由漆线雕变成漆线雕画,逐步涉足室内装饰,为漆线雕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在技术使用上,尝试3D建模技术创新造型,例如今年与生肖属相结合的福兔造型,也是畅销工艺品。另一方面引入元宇宙概念,使品类呈现更加丰富多彩。
2023年的褔兔聚宝造型
室内装饰漆线雕壁画
瓶系列漆线雕工艺制品
异形系列漆线雕工艺制品
一根线缠绕一世界,一门老手艺惊艳了时光。如今,蔡氏漆线雕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是千丝万缕的情感表达,是金光闪烁的文化名片。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漆线雕作品,成为了国内外许多热爱中国文化人士收藏的上等佳品。在一代代传承人的匠心与智慧、传承和坚守中,历经岁月,愈焕光彩。(撰稿:袁婷婷、摄影:范张泽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