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1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17 04:01:12 | 查看: 684| 回复: 0
订单多到什么程度?老先生曾在央视节目《我有传家宝》中回忆,厦门蛋糕厂房打蛋剩下的蛋壳不够用,他们还去周边城市采购。

1973年的广交会上,有媒体和客商询问蔡水况这项工艺的名称,蔡水况辗转反侧好几个晚上,终于想出“漆线雕”三个字。他解释道,这门工艺首先是以漆线为表现手法的,图案绘在物体上又像雕刻一样立体,所以采用了“雕”字。

“漆线雕”三个字见报后,沿用至今。这门传统技艺也由此从一个单纯的民间工艺技巧脱胎为一种全新的独立工艺类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漆线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蔡水况先生。摄影陈伟

1986年到1997年间,蔡水况的《闹天宫》等14件取材自中国古典名著的脱胎漆线雕作品诞生,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几乎综合了漆线雕艺术的全部技艺,坯体运用脱胎漆器技法,这在漆线雕领域中属于首创,为传统艺术宝库增添了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品《闹天宫》(摄影:陈伟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品《还我河山》 (摄影:陈伟凯)

2006年,厦门漆线雕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漆线雕也逐步从濒危的手工技艺蜕变为了世人瞩目的国礼,成了家喻户晓的闽南地方文化代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传统的漆线雕是用陈年的砖粉、大漆和熟桐油等原料调和,反复舂打、手工搓成柔软而又富有韧性的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胚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塑造浮凸的图形。它的制作包括打稿、舂泥、搓线、盘线、安金油、贴金、洗金等工序,创作一件作品,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打稿,即工艺大师经过精心设计,将底稿图案按比例绘画于器皿上,构型、图案、颜色、意境等要素在此构思定型,这往往是一件作品成败的关键。

舂泥,是按照非常精细的比例,将天然的大漆跟桐油调和的原材料和入粉料搅拌、舂打。一件不满一尺作品用料,都需要捶打几个小时,过程十分辛苦。

搓线,是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用特别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这个工序十分考验工艺师的手艺,最细的线条如同发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搓揉(摄影:陈伟凯)

盘线,是漆线雕的核心工艺,极似手工版的3D打印技术。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堆叠,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等精美的立体图案,盘漆线的过程相当精细,层层叠叠程序丝毫不能错乱,并且过程十分漫长,需要工艺师有超高的技艺、超凡的耐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盘线(摄影:陈伟凯)

经过刷安金油、贴金、洗金、晾干、工艺大师打磨后,一件光彩夺目的作品才正式成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安金油,安金油能够将金箔与漆线紧紧地贴合在一起(摄影:陈伟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贴金,将24K金箔贴在已绕出的纹样的漆线上,过程也异常漫长。(摄影:陈伟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洗金,将先前没有扫除掉的金箔用小毛笔慢慢清洗掉,一件镂金错彩的漆线雕作品就完成了。(摄影:陈伟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传承创新 再攀高峰

在执着于艺术创新的同时,蔡水况也把大量精力放在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上。蔡水况认为,“我的身份是个传人,做好传承是我的职业,这远远比赚钱来得重要。”2008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蔡水况推动开设了“蔡氏漆线雕艺术馆”和传习所广传技艺,同时大力推动漆线雕技艺进入大中小学课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言传身教,耐心培养,蔡氏漆线雕后续有人。(摄影:陈伟凯)

如今,厦门漆线雕呈现人才辈出、梯次完善的欣欣向荣景象,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就有蔡士东(蔡水况长子)、庄南燕、王志强、蔡彩羡(蔡水况侄女)、蔡超荣(蔡水况侄子)等,一批90后工艺师也相继成长起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厦门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厦门漆线雕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蔡超荣先生。(摄影:陈伟凯)

如何让漆线雕这门“老传统”不成为被时代淘汰的“老掉牙”?厦门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蔡超荣认为,“需要通过材料的运用、造型的塑造、结构的设计,使得漆线雕技艺更加迎合新文化、新时代、现代人的口味。”蔡超荣灵活运用古老技艺融入现代元素,在作品的选题上大胆突破传统,尝试古今中外包罗万象的题材;在造型设计上,借鉴现代雕塑艺术、装置艺术理念,创作出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超荣创新作品《瞻前顾后》(来源: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

《瞻前顾后》便是蔡超荣的创新之作,它采用漆线雕的甲花编织技艺,粗细线结合,创作出青蛙、蛇等一系列灵动活泼的动物形象,极具趣味性和观赏性。

而他的另一件作品《虎踞龙盘》,融入“龙虎”与“武将”的传统中国元素,更在头盔铠甲的装饰上运用了最具蔡氏代表性的“战袍甲花”,极具线条艺术之美。2015年,《虎踞龙盘》一举摘获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作品《虎踞龙盘》。(供图:蔡氏漆线雕)

这些充满探索创新精神的优秀作品,表现出传统漆线雕技艺发展的无限活力,也彰显着传承人勇攀工艺美学高峰的决心,是漆线雕行业创新发展的风向标。

从用途单一的塑像装饰手法到非遗技艺,再到世人瞩目的艺术瑰宝,其间无不展现工匠们的传承和坚守、匠心与智慧,在一代代传人努力下,漆线雕艺术必将历经岁月而愈焕光彩。

来源:“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作者单位:厦门市委讲师团 福建画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7:20 , Processed in 0.06194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