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大肉庄」原创内容
大肉庄2023开年大展
“围炉煮茶——历代茶道具及周边特展”
将于3月1日开展
近50件高质量藏品
瓷器、
漆器、玉器、锡器……
还原一场旧时光里的旖旎茶事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将推出系列文章
选取与茶宴相关的代表性瓷器品类
呈现一场艺术盛宴
如果有一件剔犀摆在你面前,你能分得清是
宋代、
元代的吗?
剔犀盏托
【围炉煮茶】展品
老实说,不容易。但有迹可循。
当我们谈及剔犀,甚至是漆器的时候,有三个朝代永远绕不开去:宋、元、明。从宋到明的这段时期,中国的漆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且对其他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例如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宋元雕漆作品,在中国保存下来的数量其实并不多,它们大多珍藏于日本和美国。其中日本通常称剔犀为“屈轮”。
屈轮纹天目台 | 日本德川美术馆藏
堆朱屈轮文天目台
剔犀属于雕漆的一种,以红、黑二色为主。它的制作工艺是在胎骨上刷涂一定厚度的一色漆,等待自然阴干后刷涂另一种颜色的漆层。反复数次甚至是数十、上百次,再加以剔刻,此时刀口断面会显露出不同颜色的漆层,与犀牛角横断面层层环绕的肌理
效果极其相似,故得名“剔犀”。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不管是宋代剔犀、元代剔犀,它们的种类、颜色、纹饰,甚至是器物的器型,其实并没有太大改变,是一种明显的承袭关系。
南宋 剔犀圆盘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元 剔犀如意纹漆盘 |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从器型来看,集中在盒、盘、盏托上,也有一些文房用品如笔、拂尘等。圆形为主,也有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倭角等。
从颜色上来分,剔犀主要有红、黑两色,根据漆层堆叠的先后顺序,出现不同的效果。
《髹饰录》中记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补等复,或三色更叠。”
这里面给出了几个信息点:一是剔犀的颜色有红,有黑,有“透明紫面”(非常少);二是通过这几种颜色,可以有纯红色、纯黑色、乌间朱线、红间黑带、雕补、三色(红黄黑)更叠等不同组合。
剔犀盏托
【围炉煮茶】展品
此件展品采用的即“乌间朱线”工艺
乌间朱线是一种制作工艺,在剔犀髹涂的过程中,黑色漆层刷涂得相对较厚,而红色漆层较薄。于是在后续剔刻时,断面就会呈现出一种特别的艺术效果,即以黑色占据主色调,在黑色中夹杂着一条一条的红线,形成“乌间朱线”。“红间黑带”则与“乌间朱线”相反,以红色占据主色调,在红色中间夹杂着黑线。
上图:南宋 堆黑屈轮文长方合子
下图:堆黑屈轮文盘
这些都是典型的“三色更叠”剔犀器物
剔犀本身是一种既复杂又简单的工艺。
说它复杂,是因为剔犀的制作工艺非常繁复,无论是不断刷涂漆层等待阴干的过程,还是用刀剔刻并且不能出错的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说它简单,是因为剔犀的题材其实很简单。它不像其他雕漆,如剔红、剔黑等作品,有花鸟、山水、虫鱼,甚至是人物等等纹样,而是以简单的回转性线条为主,比如云纹、回纹、绦环、圆圈等等。
现代制作剔犀
因此如果单纯从颜色和纹饰上来看的话,宋代剔犀和元代剔犀没有大改动。但如果从工艺上来看,那就比较明显了。
当我们把宋代剔犀和元代剔犀放在一起做对比,除了漆面自然的老化程度和漆面光泽会有不同以外,最明显的不同会是,宋代的漆层更薄,而元代的漆层,堆得极为肥厚。
“肥厚”怎么解释呢?
集中表现在宋代剔犀作品剔刻的留白更多,剔刻的斜面更宽,显得空间感更足;而元代剔犀作品因为漆层厚度足够,剔刻纵深更大,看上去特别饱满,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立体感。
上图:元 “张成造”剔犀棱形云纹盘 |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下图:元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 安徽省博物院藏
这两件剔犀作品,一件是朱漆,一件是黑漆,“肥厚”这个形容词的存在感就非常明显
从艺术风格来看,元代剔犀作品更加富丽奢华,就如同当时社会的整体风格一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大气磅礴感。相比之下,宋代剔犀作品则会更加“朴素”。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宋元剔犀的纹样始终不太多,但相比之下,宋代剔犀的纹样还是要比元代纹样稍微多一些的。
南宋 剔犀盘 |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南宋 剔犀盘 |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南宋 剔犀执镜盒 | 常州博物馆藏
考虑到元代改进了宋代的制作手法,“厚用款刻”,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堆叠漆层,简化纹样也属于情理之中。毕竟浑厚的漆面和更加简单的纹样,能让纹饰雕刻得更加流畅自如。这也使得元代剔犀作品呈现典型的刀锋内敛状态,也就是所谓的“藏锋”。
当然不管是宋代剔犀还是元代剔犀,都很少能看到大件作品。这点和剔犀本身的制作特点关系密切。
由于需要一个非常长的生产周期和复杂的制作工艺,剔犀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贵族或上层人士才能拥有的“珍品”。哪怕是被制作成盏托形式的剔犀,除去实用性以外,观赏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剔犀盏托搭配吉州窑剪纸贴花盏
【围炉煮茶】展品
再加上宋代瓷器大发展,人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日用器都可以被更加廉价的瓷器取代,需要时间沉淀的漆器慢慢失去了市场。元明时期剔犀漆器的功能,已经有很多转向了欣赏、收藏。
END
2023肉庄开年第一展
【围炉煮茶】
我们拿历代茶道具一起喝茶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日至4月1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苹果社区3号楼B座
观展方式:预约观展
预约观展及获取配套电子图录,请联系肉庄小二。下面的二维码请一定码住!
大 肉 庄
视频号:竹林带你玩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