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漆夹苎 技艺
On dry paint ramming technology
干漆夹苎技艺起源于东晋时期的天台山,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戴逵父子在天台山一带将民间流传的“干漆夹苎法”工艺用于寺院的佛像制作,制成木雕“干漆夹苎”佛像。这种技艺世代相传,在唐宋时期形成独特手工技法,自立一派,被冠之为“百工之范”,誉为“唐招提派之冠”。
这种独特的装饰技艺,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亦不变形。它应用于民间的寿棺制作、祠堂柱梁等外表装饰、寺院的佛像制作,也可用于宫殿、宗教殿堂以及楼阁、匾额等建筑装饰和保护。
由于干漆夹苎技艺一直只限于民间工匠的师承相传,口传身教,因此历史上未能形成较大的制作规模。解放以前,由于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民间的干漆夹苎工匠纷纷改行,使得这门工艺处于几乎失传的状况。解放初,只有极少的民间工匠还熟谙此法。
关于技艺传承人汤春甫
About Tang Chunfu, the inheritor of the skill
汤春甫,1952年9月出生,浙江天台人,高级工艺 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造像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任天台山佛教城董事长,台州传统艺术博物院院长,汤春甫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 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漆艺分会副会长,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工艺美术评委委员,澳大利亚APEC文化论坛中心副理事长。历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台州市历届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委员,浙江省侨联副主席。
六十多年来,汤春甫专注研究濒危失传的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与天然材料的质性关系,掌握了该技艺13种天然原材料的采集提炼及使用方法。经过几十年来319次的反复试验,总结出该技艺168道工序、48道完整工艺流程,前后培育技能人才326位。五十多年来汤春甫创作的作品前后荣获国际、国家级金奖60余次,畅销60多个国家,累计创汇七千多万美元,被6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珍藏,为弘扬中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如1999年作品《千手观音像》被故宫博物院视国宝珍藏,2006年作品《九龙大屏风》被中南海收藏。
汤春甫大师为蓝态 捐赠
Master Tang Chunfu donated for Blue State
▲王西胜老师、李凯歌老师一行拜访汤春甫大师
正值蓝态 公益十周年慈善庆典,汤春甫大师向蓝态公益捐赠他老人家于1999年9月亲手打造的阿弥陀佛金身圣像(1.28米)。金身圣像于2022年11月5日下午17时运抵蓝态公益基金会,金光灿烂,殊胜庄严!
感恩汤春甫大师为蓝态公益捐赠阿弥陀佛金身圣像,爱心助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左右滑动查看
▲点击视频观看,视觉效果更好
【十周年致谢】两则特别消息:
(一)展讯
2022年11月17日,由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主办、《文化参考报》承办的蓝态公益十周年庆典暨《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爱心艺术精品展暨《我们这十年》蓝态公益十年照片展在蓝态艺术馆内展览,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需要接洽的朋友请在此文留言或公众号私信)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部分展品展示(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星雲大师 法尔如是 96x88 书法
刘济荣 红荔飘香 176x91 绘画
叁狮瑞兽 玉器古董
许鸿飞 牛气冲天 雕塑
(二)直播预约
蓝态十周年系列直播第六场——拍品专场(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预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