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4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19 09:02:50 | 查看: 472| 回复: 0


【写在前面的话】

由荆州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共同承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荆楚传统漆艺培训班、漆艺创新设计研修班于7月10日在我院正式开班,共有来自全国16个省的60位学员参加学习。本次研培学员“层次高、基础好、实力强”。不仅有各地漆艺爱好者、从业者,也有硕士、博士、高校教师和传承人。

本次研培共邀请到21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传承人、专家、学者授课。25日,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甘而可即将赴工作站为学员授课。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永葆“匠心”,传承“漆”道的大师。



大师与大漆



甘而可

甘而可,男,汉族 ,1955年生,安徽黄山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师简介

2010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5岁时开始做木工,打下了良好的造型基础;1979年就职于屯溪漆器工艺厂刻漆车间,师从汪福林、俞金海学习漆器制作技艺,从事雕刻、堆塑、刻漆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屯溪漆器工艺厂最多时有150多人。1989年营业额达到400多万。1985年,甘而可调至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86年,被任命为研究所下设特种工艺雕刻厂的副厂长。在屯溪漆器工艺厂和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期间,甘而可既要深入研究徽州传统的髹饰技艺,又要设计新产品,同时还要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工艺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1988年,甘而可开始创业;2013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将工作室搬到了黎阳老街的新安江畔,闹中取静,空气湿润,适宜制漆。

甘而可创作风格崇尚宋元之美,在漆器作品中始终保持中正儒雅的气息,使每件作品都具有新的创意。扎根于徽派漆艺传统,原料与工艺恪守天然大漆制作的古法原则,探寻以精、雅为风貌的徽派漆艺继续深化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将徽漆特色的菠萝漆、推光漆、漆砂砚及精细漆面纹饰推向新高度。

大师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的戗金、描金等漆器艺术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

大师漆言



“我不做第一,就做徽州老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杨澜学做犀皮漆器

此前,不止我们拜访了甘老,连著名主持人杨澜和演员张晓龙也曾跟随甘老学习制作犀皮漆器。杨澜学习拉胚技艺,张晓龙则上山取漆,这两者的困难程度不相上下。甘老非常注重胎体的制作,他认为应该先把造型和胎体做好,再去进行漆工艺。因此,杨澜一刻也不敢放松。而张晓龙取漆的过程也可谓是艰险万分,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任务。最终,在甘老的指导下,杨澜和张晓龙完成了梅瓶的成品造型。

梅瓶成品造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自己动手做,甘老也热衷于收藏。甘老自己有一件收藏的宋代漆碗,这个漆碗采用了圈叠胎工艺,内胎是由窄而长的薄木片软化后圈成圆环,再由一个个圆环粘合成胎骨。薄木片相互叠加约1mm,胎内外漆层各为1mm,胎体坚实、轻薄、不变形、不龟裂。甘老没谈到它,都会赞叹说: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薄如纸,轻如翼”。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什么?现代人不能去臆造,而应从传统最好的东西中去寻找灵感来丰富自己的审美和创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为甘而可、甘菲和章国华在甘而可漆艺工作室接待“2019漆艺中国行”大篷车东线团队

甘老经常说,漆器的制作要追求极致,对每个细微处,不起眼的地方都要做到完美无瑕,要注意点线面的转折过渡关系。如果细节没做好,作品是会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诉说这件漆器还不是真正的好作品,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好。

甘老已经把徽州漆器做到了极致,在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现代人4件作品中,他的“菠萝漆”圆盒就是其中之一。可他对人总是说:“我是老‘漆’。”《史记》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甘老说“我不做第一,就做徽州老‘漆’,任何事情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第一就太完美了,完美的事情也是做不到的。”甘老是这样说的,可不是这样做的,他已经把徽州的漆器做到了高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甘老向我们展示宋代漆碗和正在制作的漆器新产品



“工匠精神源自内心”

“真正合格的匠人,从来都是对自己从事的那份工作怀有敬畏心,以修行的心态,一丝不苟、严谨的态度,以最高的工艺标准,完成作品的每一道工序,追求工艺的极致和艺术的完美,以致理想的最高境界。”甘而可说。

一件漆器,可以仅仅刷一遍,也可以用12分以上的力气,但不能太张扬,而要收敛,让人细看以后才发现其内藏乾坤。”甘老认为,做漆器就像做人一样,要内敛、含蓄、真诚,要把它的美做到内心可以看到的地方,“以滴水穿石的毅力、耐心和坚持,把自己的作品打磨到极致,达到无限完美的境界,这是中国匠人一种内在的精神,一种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种追求真善美的信仰,一种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力量。”

甘老经常说,自古以来,漆器多为生活用品,但漆器精致的制作、精美的造型,使其美感上升到精神层面。而在漆器制作中,同样要深刻体悟作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再将这无形之美用有形的艺术语言传递出来,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积累。



“让漆器之美走进国内外千家万户”

如何将传统的漆艺制品融入到当下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优雅,回归到中国的传统审美中来。在甘老看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振兴中国传统工艺,漆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二是犀皮漆制作技艺恢复的意义,作为一个漆器艺人,最重要的是明白以什么心态来做、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意义;三是传承徽州漆艺文脉,因为徽州漆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他作为这个项目的传承人,更要把这个艺术传承下去、发扬下去;四是传统工艺美术怎么传承,怎么融入到当代生活。

作为手艺人,甘老认为我们不仅要学习古人的技艺,还要学习他们的坚守精神,手艺靠手作,手要靠心灵去维持。在古代艺术的影响下,我们应当创造出适合我们生活的器物,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中。

漆器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十多年前,这还是一种不为人知的技艺,通过努力,这种技艺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并传承和发展。这种技艺已经广泛运用到了很多器皿上,包括茶碗、茶壶、项链、手镯等,甘老深感庆幸,希望通过媒体的宣传将这个技艺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大家,把漆器做成一个品牌,让这种品牌得到国内及国外人的共同认可,这才是所谓的的传统工艺的继承和振兴。

甘老始终奔赴在漆艺工作的第一线,不断完善技艺的同时,始终不忘自己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致力于传承精湛漆艺、弘扬漆人精神!

▶“大篷车”行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甘而可大师即将赴工作站授课

大师、大漆定能催生大才

期待学员能有所收获

图/部分来源于网络

文/网络文字整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6:54 , Processed in 0.0584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