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4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19 21:00:47 | 查看: 768| 回复: 0
安徽,地处江淮之间,周连六省,历史上深受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影响。当然深处徽州文化圈之中,古老的徽州文化也深深生长于它的文化血脉之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老的青铜文明,独具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雅致的纸墨瑰宝等等,安徽博物院带我们进入了一个曾经古老辉煌的过去时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安徽博物院由新旧两个展馆组成。旧馆建成于1956年,苏式建筑,位于合肥市安庆路。新馆建成于2011年,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位于怀宁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安徽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2万余件(套)。其中有八大国宝级文物为其“镇院之宝”。它们中有青铜器、玛瑙制品,还有瓷器和漆器

一、铸客大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33年,出土于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又称“楚大鼎”。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公斤。鼎口边沿刻有十二字铭文,前两字为“铸客”。它是东周时最大的三足圆鼎。

此鼎当时为盗墓贼挖出,体型巨大不易于搬运,被当地政府发现送到安庆。抗战期间四处流转,1952年最终落身合肥。

二、龙虎纹四环铜鼓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0年,出土于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残高约29厘米,底径约80厘米,重约67公斤,上刻有龙虎浮雕,外侧有四个衔环。外壁刻有铭文150字。

这是一个建鼓的底座。建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祭祀、娱乐等场合,由鼓座、楹杆和形体硕大的鼓体组成。

三、吴王光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5年,寿县蔡侯墓出土。通高37.7厘米,口径60厘米,重29.6公斤。圆口、弧腹,外延有一对兽耳衔环。

内刻铭文52字,记载了此件器物乃是春秋时期吴王光嫁女于蔡侯的随嫁品。吴王光即吴王阖闾。

四、鄂君启金节之车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为车节

五、鄂君启金节之舟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左为车节,右为舟节

1957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目前共出土五件金节,三件车节,两件舟节,分别为安徽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此金节乃铜制,是战国时楚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商品的水陆免税通行证。形似竹节,上面有错金铭文。舟节稍长。

六、金扣玛瑙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2年,出土于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高5.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7.5厘米。

玛瑙碗形似钵状,碗壁极薄,碗口镶嵌金边,凸显华贵,是北宋富贵之家的用品。

七、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通高27厘米。

此温壶是宋代的温酒用具,由注子和注碗组成。执壶坐于温碗之中,执壶表面施青白釉,有冰裂纹。温碗为一朵七瓣莲花,相邻两个莲瓣接合处饰如意纹。

八、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56年,安徽屯溪张新吾先生捐献。高9.5厘米直径14.5厘米。通体髹漆肥厚,黝黑发亮,纹饰精美。

此物是元代漆雕名家张成的作品。“剔犀“是一种复杂的漆雕技法,漆的层层涂抹极其讲究,只此一道工序就要耗费三四个月时间。然后才是依势而为的纹饰雕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3:24 , Processed in 0.0513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