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西平祖籍河南,1951年生于四川 成都。幼时的宋西平,和许多川西女孩儿一样,喜欢剪纸、喜欢刺绣。
1957年,成都市成立“手工业管理局”,其中就有专门制作成都 漆器的“ 漆器社”。当年的“漆器社”聚集了成都在解放前散落民间的许多顶级漆器 艺人,使得有着古老制作工艺的成都漆器重新焕发生机。
当年,宋西平的家就在“漆器社”隔壁,她常常跑到生产车间去看师傅们制作漆器。第一次见到漆器的宋西平,对成都漆器是“一见倾心”,可是她没有想到,她会与成都漆器结下一生的情缘。
1972年,在三年自然灾害中早已解散的“漆器社”与其他手工艺品制作社,重新组建了“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并招进了第一批学徒。
她得偿心愿,终于成为了一名漆器工人,可以接触到她从小就喜欢上的成都漆器。可是后来的学徒生活,却并不像她想象中的那么光鲜。
因为对漆严重 过敏,宋西平的手上、胳膊、脖子、脸上长满了漆疮。当时很多朋友劝她离开,说这种工作不适合女孩子,但是宋西平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宋西平的坚持是正确的。伴随着 改革开放的步伐,漆器厂也迎来了最兴盛最光辉的“黄金时期”。
可是戏剧性的一幕在九十年代初又发生了,国营企业改制、产权问题、债务问题、人事问题……漆器厂“极盛而衰”,又一次“倒下了”。这一次“倒下”,让成都漆器陷入了发展的最低谷,甚至走向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下岗后的宋西平有些不知所措,她不明白,这么大的厂子怎么说倒就倒了?她更不知道,自己做了半辈子漆器,厂子倒了,她还能干些什么。
后来,在一次去杭州旅游的途中,她发现苏杭地区有很多手工艺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一个念头从宋西平脑子里闪过。回到成都以后的宋西平就开始着手自己在家试着制作成都漆器,从选材到制作,没有钱就到处借,没有工具就自己做,宋西平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她在漆器厂扎实的功底,让成都漆器“起死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