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1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9-21 13:02:37 | 查看: 574|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19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发布会在广州市举办,现场公布了十大优秀案例。凉山彝族火把节榜上有名,这也是全省唯一一个上榜的案例。

据悉,本次展示活动旨在深入促进非遗旅游传播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开拓文旅融合的新思路,厚植文旅融合时代新风,促使非遗获得传承创新的新动力,积极有效地促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经过各省文化和旅游厅(局)主管部门的推荐、有关单位自荐,活动共征集到150个候选案例。经文化和旅游领域的专家学者评定,最终遴选出十个优秀案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根植厚重的沃土 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彝族火文化

凉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片热土上遗存下了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毕摩文化、彝族歌舞服饰、泸沽湖摩梭文化、木里藏乡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凉山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非遗传承保护利用工作持续领跑全省第一方阵。

目前,全州有18项国家级、104项省级非遗名录,12名国家级、113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2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

崇尚火的彝族先民认为,火是生命的起点,火也是生命的终结。

火,成为彝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在对火图腾的敬畏与崇拜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彝族火文化。

火把节是凉山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2006年,火把节文化遗产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火把节是一年一度传统的重大节日,自汉唐起,至今已沿袭一千多年,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期间将举办摔跤、选美、斗鸡、斗羊等传统活动。

摔跤场上,健硕的彝族小伙靠力量灵活调整身体重心来摔倒对手,十分讲究技巧。赛马场上,骑手驾驭不备鞍具的骏马狂飙角逐,唯有爆发力最好、耐力最强的赛马与骑术最好的骑手默契配合,方能一轮一轮淘汰对手,历经艰辛夺得冠军。

摔跤、赛马彰显出勇敢和质朴,斗牛、斗羊、斗鸡、朵洛荷等活动则让火把节充满古朴、悠远的民俗文化魅力。

不远处,青青的草地上,古老的爱情民歌依然在姑娘的黄伞下传唱着:“妈妈的女儿呀,虽然不愿嫁,阿爸阿妈在逼迫,阿哥阿弟在帮腔,左邻右舍在诱导,洪水拦路也要走,大雪飘飞也要走,暴雨如注也要走......”

蓝天白云下,彝家姑娘手持黄油纸伞,身着美丽的百褶裙,迈着轻盈的舞步在青翠欲滴的草坪围成一圈又一圈。

“朵洛荷”是深藏在大山的艺术奇葩,是彝家姑娘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真情吟唱,是彝家人对和平、和睦以及和美生活的深情向往。伴随姑娘们史诗般的歌谣,长者们已从她们中间选出了美女。

凉山彝族自古以来都喜欢举办独具特色的选美活动,据古彝文记载,凉山彝族的选美活动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的传说,来自传统的审美意识。选美,是为了纪念火把节,也是为了纪念火把节的创始人亨体拉巴和妮章阿芝。

火把节的夜晚,充满了浪漫与热情。夜幕降临,点燃火把,男女老少点燃火把,行走在田间地头、山上山腰、驱虫驱咒。熊熊的火焰直升天空,漫山遍野都被火光照亮,在凉山的星空下尽情地唱歌跳舞,尽情狂欢。

一幅幅充满彝家民族风情的生活画卷优美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处处彰显着凉山各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旅深度融合 不断提升的火把文化品牌

火是民族的魂,火是城市的标志。

“我在凉山,打着火把等着你。”魅力中国城的舞台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向全国的观众发出了邀请。

2017年,央视鸡年春节联欢晚会分会场,热情洋溢的凉山,以“火”为主题,并将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向全国观众展现出了一个火红的大凉山。

“听说这里是一座可以玩儿火的城市。”充满好奇心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体验火文化,感受民俗风情。

火把点亮了城市,点亮了乡村。

近年来,州内各县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火把节文化内涵,不断提升凉山火把节这块节庆招牌。

热闹的西昌火把节向游客展示了一个热情奔放、意义非凡的火把节。游客不仅可以“玩儿火”,还可参加荧光夜跑、音乐派对、邛海开海节等一系列活动。

昭觉谷克德火把节主会场,以回归为主题,场面震撼、气势恢弘,充分展示了彝族火文化,更是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到凉视察昭觉后,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用火一样的热情提振小康梦征程的精气神。打造“云端上的彝族火把节”,迅即观者如云,芳名远播,让凉山“打造世界彝族文化旅游之都”之火,燃烧得更加浓烈旺盛。

布拖是彝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国务院在“彝族火把节”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将布拖确定为影像资料的主要采集地。2018年7月,布拖县在“火把节”活动中,创下十万人持火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此外,以火把节、彝族年等为核心的彝族阿都特色文化至今在民间还保留较为完整,口弦、朵洛荷、银饰、阿都高腔等百余个民间文化项目入选国家级、省级、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把之乡普格,有着厚重的火把节文化。普格县日都迪萨是火把节的发源地,这里是彝族阿都地区最负盛名的火把场,是彝人的心灵牧场,精神家园,也是彝族阿都文化的“源头”,被誉为“彝族文化圣地”。

每年的7月,火把都会在这里点燃。老人们摇着火把绕着房间和农田驱邪祈福,口中念念有词;小孩子们举着火把满山欢舞,银铃般的笑声响彻夜幕下的山寨。无论你是腰缠万贯的商贾,还是负重拼搏的小卒;无论你是重回故里的游子,还是在彝乡旅行的外乡游客,只要你置身其中,就忘记了烦恼,忘掉了忧愁,让自己在火光中歌舞欢呼,让自己在火光中狂欢跳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以节为媒 打开开放的窗口

如今,伴随大凉山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不断推进,火把节享有了“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节”、“东方情人节”等美誉。

火把节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让凉山人自豪感倍增。

每年火把节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赶赴这里,参加一场“火”的盛宴。西昌的宾馆、酒店一房难求,餐饮业生意火爆,火把节节庆活动的举办,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

节日期间,大凉山频频亮相各大媒体,央视、四川卫视、中国新闻网等各大媒体的报道,吸引了全国亿万观众的眼球。

以火把节为牵引,同时举办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期间,31座城市相聚凉山,展现各自城市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凉山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

在魅力中国城市文旅项目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凉山签下千亿元大单,进一步加强与各个城市之间的合作,并吸引大量游客到凉山观光旅游、休闲度假,2018年火把节期间,我州共接待游客379.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34亿元。

首届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的举办,为凉山文化旅游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创造了新机遇、开拓了新空间,为促进各参会城市深度交流、密切合作、共赢发展搭建了新舞台、打开了新窗口、探索了新路径,并全方位展示了今日凉山脱贫奔康崭新气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非遗+扶贫” 助推脱贫攻坚

把非遗产品变成商品,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依托凉山丰富的非遗文化,凉山正积极探寻一条“非遗+扶贫”的新路径。

6月10日,我州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展示活动在西昌举行。在非遗体验展销区,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体验。300元一只的彝族银手镯、860元一套的彝族娃娃、彝族漆器、手工刺绣……曾经画册上的非遗图片,变换成了可挑选购买的商品,除了在凉山本地销售,这些商品还借助各种展销会、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2018年,彝族元素女士手提包获得全国旅游商品铜奖,去年一年的销量达2万个。更难得的是,这些包都是由凉山的绣娘手工制作的,她们中间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建档贫困户。

今年2月,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支持建设的“唯品会驻四川凉山传统工艺工作站”在西昌挂牌成立,工作站将发挥唯品会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优势,以凉山州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为基础,以彝族服饰、彝绣、彝族羊毛擀毡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为重点,挖掘彝族文化内涵,推出产品品牌,加大销售力度,让凉山的民族传统工艺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让深度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使凉山的“非遗+扶贫”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

点燃的火把吸引了外界关注的目光,也点燃了百姓的小康梦。积千年厚重文化的彝族火把节,进一步助推了我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

记者 | 袁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素材来源 | 凉山日报全媒体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3:27 , Processed in 0.0675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