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 漆器有史可寻已经有着七千多年的历史了。东汉末年三国魏蜀吴鼎力时期,中原人民为了生存,大举搬迁到如今的福建地区。当时的 漆器制作工艺也开始传到福建,在宋朝时期有着传世的“福犀”。到了明朝 贵州建省之后,当时的彝族统领着“水西”地区,也就是如今的大方,当地人民开始使用生漆,无论是防御的甲胄还是马鞍都涂上了上好的生漆。
大方漆器已有600余年历史,其漆制品采用牛、羊等皮革和棉、麻、绸、木等做胎,用当地的优质生漆作原料,明洪武年间形成了一套以皮胎漆器为主的漆器制作工艺。大方漆器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是贵州省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曾与贵州茅台酒、贵州玉屏箫笛合称为“贵州三宝”。
大方漆器的选料及其精良,需要精心筛选牛、马皮脱胎,才能制作大方漆器的材料。一件大方漆器的诞生共需经历四十多道工序。漆器制作工艺中最为重要的几个环节便是制坯、漆地、装饰等,在这几个环节之中又属装饰最为复杂。装饰的技法细分有一百多种,但将这一百多种进行总结归纳又可分为浮花、平花、暗花三个大类。大方漆器还拥有图案优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泽艳丽、经久耐用等优点,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用作食具具有不导热、不串味、不漏水、不生虫、耐酸碱、不易腐朽和不褪色等特点。
大方漆器有如闻名世界的中国画一般,在明暗深浅之中透出一股悠扬而婉转的气息。并且大方漆器与北京的雕漆、山西的调漆、甘肃填彩、江苏百宝嵌漆齐名。历经几百年的时光,大方漆器正在向世界展现他的方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