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荆州
作为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式
漆器的故乡
在不少出土文物中,我们都会看到漆器的身影
这些沉睡了几千年的漆器在拂去尘土后
仍然是一抹抹不褪色的世间繁华
春秋战国时期
楚式漆器尽显浪漫主义文化特色
造型、彩绘之精美被世界公认为
“漆器工艺的高峰”
然而,又有多少人还记得
这项
古老的楚式漆器髹饰
技艺?
就在它逐渐远离现代生活
淡出东方文化视野的关头
有一个人点燃星星之火
扬起
传承风帆 沧海踏浪
“赫赫楚国,几度巅峰;重现辉煌,时不我待。”
本期《大写湖北人》嘉宾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传承人
国家级“功勋式非遗大师”
邹传志
邹传志,到底是谁?
他如何复原了楚式漆器古老而神秘的技法?
20多年磨炼中,他曾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匠人匠心塑梦想 千锤百炼铸传奇
本期《大写湖北人》带你走进
指尖上的
髹漆人生
“髹漆”小贴士
●所谓髹[xiū]漆,以漆漆物谓之髹。“漆”被称为“涂料之王”,是从漆树上割下来的天然液汁。古人将漆液涂在木器或陶器上,形成了最早的漆器,这种工艺被称为“髹漆”。
●中国是漆树原生地,是
大漆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用漆的国家。“漆”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与审美精神符号的象征,它是承载着先人丰富的创造智慧与人文修养的历史文化宝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理想精神生活的物化表现形式。
●2011年,楚式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项目。
●2019年5月15日,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非遗传承最高荣誉“功勋式非遗大师”称号授予了邹传志,表彰他在楚式髹漆的传承上做出的卓越贡献。
传承•上阵父子兵
邹传志,1970年出生在湖北荆州市,是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第三代传承人是他的父亲邹德香。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从小邹传志就对楚式漆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0年正式随父学艺。
邹传志父亲
一件漆器的制作,全部靠手工完成,因此每一件面世的漆器,都是唯一的存世孤品。
木料一般要存放两年以上,待完全干燥后,才能加工制作。经过设计造型、雕刻、打磨、刮灰、补灰、上漆、绘画、描金等2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因生漆荫干一次至少12个小时,所以一件工艺品少则用时三个多月,多则一年才能完成。一整套流程下来,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件漆器作品就会前功尽弃。
对于手艺人邹传志来说,只有长期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专注并且坚持,才能守得住繁华。
史诗纪录片《楚国八百年》一开篇,就是荆州的“虎座鸟架鼓”。说起虎座鸟架鼓,荆州人都倍感骄傲,这件举世闻名的器物,是楚国特有之物,在荆州出土最多。
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它是楚文化中特有的一种乐器,受欢迎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编钟。
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和荆州市博物馆的两尊虎座鸟架鼓
邹传志跟随父亲学艺后,所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博物馆复原虎座鸟架鼓。这个已经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的漆器,绚丽的色彩何以保存千年不变?它又是怎么被复制出来的呢?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本期《大写湖北人》哟!
邹传志参与复制的虎座鸟架鼓
创新•漆艺小镇
为了汲取更多的养分,邹传志在学艺之余,做起了“北漂”。梦想在北京琉璃厂开一家古玩店,却遭到了朋友无情的嘲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2005年,肩负传承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使命的邹传志,从北京回到老家,在荆州老城南门外的城乡接合部租下了500多平米的破旧厂房,开始批量生产漆器。2007年,邹氏父子成立了荆州市唯楚木艺有限公司,计划将漆器产品打入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虽然这一路走得坎坷,依然没有挫败他的雄心。
子承父业的邹传志,不仅传统工艺功底扎实,同时又锐意创新。成功设计开发出的“斗牛”、“鸳鸯墨盒”等漆器,受到了社会名流的赞赏和珍藏。由他开发的“九头鸟”、“蝉形砚”文房用品,分别获得第二届、第四届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铜奖、银奖。
邹传志脱胎漆器作品《鸳鸯砚》
邹传志文创作品
邹传志作品:《一个楚士的清晨》
邹传志作品:《曾侯乙豆》获得2015年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太阳神鸟金奖
随着“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邹传志和父亲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尽管荆楚漆文化开始逐步受到重视,但邹传志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在节目录制中,他流露出最多的一种情绪,就是“不服”。他不服气楚式漆器在当今的微弱影响力,更不愿向自己低头服输:“我做得还不够……”点开下方小视频,精彩节目,一睹为快!
荆楚先民将千年的智慧都镌刻于历史的锦囊之中,楚文化的历史画卷也被匠人在指尖传承。重现楚式漆器昔日辉煌,让漆器古为今用,这是邹传志当下最迫切的心愿。如今,他正在全身心搭建荆楚文化传承平台,吸纳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
荆楚漆艺小镇项目,以传承与创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式漆器技艺为核心,规划于荆州区马山镇双垱村,占地范围1500亩,总投资近5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荆州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特色小镇。
后记
我们对髹漆感到陌生,是因为它和现在隔着不可跨越的时空,唯有跟踪它的传承人才能重新领略绽放在千年前的璀璨文明。
邹传志,在人生最黄金的岁月,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漆器文化。他用湖北这片热土上最古老的髹漆,艺术地再现了一个大写湖北人的工匠历程。
我们深信,他也必将再现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