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彝族漆器文化和毕摩文化面临的威胁及对策
【摘要】彝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一资源既要进行保护又要加以合理适当的开发利用。文章在陈述彝族毕摩文化遗产和
漆器文化遗产特征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目前面临的威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漆器文化;毕摩文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72-01
彝族文化遗产对于彝族社会传统文化的稳定和传承,社会秩序的和谐构建都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都市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冲击影响,导致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迅速消失,这就迫切的要求我们加制定切实可行的关于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方面的对策措施。
一、彝族文化遗产概述
彝族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物质文化方面有四川
凉山漆器工艺,四川彝族地区的古栈道,石林岩画,贵州土司官邸遗址,服饰艺术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丰富多彩:例如史诗歌谣《勒俄特依》、《梅葛》等;神话传说《开天辟地》、《阿鲁举热》等;民间故事《孟获的传说》等等。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四川凉山的漆器工艺及毕摩文化。
(一)彝族漆器文化
众多彝族物质文化遗产中,漆器是具有代表性的种类之一。在云南、贵州、四川都有漆器,且各地均有自身特色,文章主要以凉山的漆器来实证描述彝族漆器文化。
西南地区盛产野生漆树,彝族民众生活漂泊不定,不便携带易碎的陶器,瓷器等生活用品,因此相传在1450年前左右,不易碎且轻巧的木质漆具诞生了。漆器既是彝族传统的生活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彝族漆器主要为餐具(包含木盔、木盘、木钵、竹钵、碗、勺、大餐盘等),酒具(各式酒壶、酒杯),生活用具(如马具、毕摩做法术的用具擒克等)及部分兵器(如头盔、牛角号等),造型古朴厚重,其中风格较为独特的是鹰爪杯,牛角杯,野猪蹄杯等饮酒器皿。用凶猛动物的部件做酒杯,显示了主人的勇敢灵巧和地位。传统彝族漆器制作原料的胎质有木胎、皮胎、竹胎、角胎、皮木胎等,制作漆器首先经过锯、刨、磨、粘等工序,然后用植物胶类的土漆,以矿物质颜料调配即锅烟、石黄、朱砂分别调出黑、黄、红三色,精心在器物表面漆绘图案纹饰。漆器上用黑、黄、红三种色彩有其文化渊源,彝族尚黑,黑色表示高贵、庄重、严谨,黄色表示吉祥、幸福、美丽、光明,红色则象征勇敢、热情、喜悦、追求。漆器纹饰中黑色作底,红黄两色作纹,三色错综搭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亮丽,给人光华之感。纹样来于生活,源于自然,大致分为动植物、生活生产、人文自然等。图案结构讲究章法,有单一纹样、连续纹样、单元纹样,不论文饰繁复,均以一个中心统领全图,匀而不乱,层次分明,明快简洁。
(二)毕摩文化
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毕摩文化是彝族人民数千年来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不可重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被誉为
“镶嵌在彝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四川凉山的美姑县是彝族毕摩文化最浓厚的地区,以彝族文化聚宝盆而闻名海内外。
文献是历史的记录,毕摩文献作为毕摩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其联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彝族毕摩文化及其口头传承,是彝族书写历史和口头演述相结合的重要文本。毕摩的经籍叙事、口头演述等传道形式,既是彝族历史文明的主要载体,也是彝族目前保存下来的相对完整且具典型性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