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线雕——当代形态和观念表达
视频欣赏(实践过程记录)↓↓
目录
①前期准备
②成果展示
③总结归纳
01
前期准备
整体规划
设备准备
文案准备
可左右滑动查看
场地采风
成果展示
漆线雕简介
厦门漆线雕不同于
泉州漆线雕。厦门漆线雕线条更
精细,做工更繁杂。比如龙,不管是龙头,还是龙身,和泉州流派的漆线雕都有极大的不同,耗费的时间和心力都更多。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源于泉州,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 。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漆线雕是福建泉州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精品,可考的有1400多年的历史。而后在闽南流传多年。
可左右滑动查看
厦门漆线雕艺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留下来的蕴含特定历史信息的漆线雕作品,充分展现了古代泉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穷的艺术创造力,对于我们研究闽南宗教文化与漆线雕艺术渊源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漆线雕工艺是古代佛像
雕塑艺术的遗脉,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的。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在闽南地区的发展与民间宗教的兴盛及神佛雕塑行业的繁荣密不可分。明末清初,泉州工匠们开始把漆线雕工艺用在寺庙、神佛雕像的装饰上。因技法尚不成熟,且用材粗简,以糯米粉和木胎为主,作品普遍存在保质期短、易虫蛀、易变形的缺陷。后来,工匠们发现用红砖瓦粉和漆液糅合成漆泥,再把漆泥附着在木胎上进行雕制,可使其保质几年、甚至十几年。此后,漆线雕作为独特的工艺品开始流向市场,但早期的漆线雕作品少而昂贵,清朝康熙年间只在闽南一带大寺大庙中收藏着部分精品。
漆线雕与佛像雕刻艺术密不可分,泉州漆线雕脱胎于佛雕漆线雕,历经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传统的制作
技艺一直延续;泉州漆线雕保留着浓烈的佛雕色彩,在继承佛雕漆线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工艺美术雕塑的长处,漆线雕艺术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泉州惠南地区已拥有漆线雕工艺厂近百家,漆线雕广泛分布于泉州市、漳州、厦门、台湾地区及全国各地、东南亚各国、南美、北美各国,影响广泛。厦门作为开放前沿城市,品牌推广为先,大部分漆线雕产品都在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进行代工,然后包装上市。随着泉州市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在漆线雕的新产品研发、制作和营销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发展历史
漆线雕是起于泉州,漆线雕发源于泉州,有着1400多年的历史,是闽南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自唐代彩塑兴盛以来,漆线雕便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佛”。
闽南漆线雕技艺原为佛雕技艺的装饰工序之一,迄今有据可考的为1400多年的历史,泉州市永春县仙洞山真宝殿偏殿祀奉着一尊隋代古佛“毗庐遮那佛”,佛像的衣襟、袖口上就饰有精美的漆线雕。
制作
闽南地区(泉州、晋江、莆田、惠安、仙游、永春、德化、安溪、同安[下辖厦门]、南安、大田、金门等县)宗教信仰丰富多彩,大小寺庙林立,为佛雕工匠提供了良好的艺术施展空间。佛雕艺人用熟桐油、
大漆、砖粉等原料经反复舂、捶、揉、捻,成为富有韧性的漆线土,再用手工搓成细如发丝的“漆线”,运用盘、结、绕、堆等工艺,在佛像坯体上饰出各种图案。
早在几百年前漆线雕像就随泉州的“海上丝绸之路”驰誉中外,远销东南亚各国。漆线雕是以精细的漆线经特殊的制作方法缠绕出各种金碧辉煌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尤以民间传统题材,如龙凤、麒麟、云水、缠枝莲等为多。过去,漆线雕大都只限于木本,漆篮和戏剧道具上。它具备了本土、民族的最基本内涵。民国时期的收藏家曾著书言明:
漆器之中尤以雕漆为最高贵,亦以雕漆为最有艺术意趣。
工艺特点
漆线雕最早被应用于佛像装饰。漆线雕为纯手工制作,相当繁复,工序上由原来简单的条、雕、刻发展到条、盘、缠、堆、雕、镂等十种纯手工工艺流程,一件产品需耗时几个月甚至数载的专业制作时间,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真生动、风格古朴典雅,画面栩栩如生,且每件产品绝不雷同。
传统泉州漆线雕制作工序为:1、漆线土制作,2、粉底,3、设计造型,4、做底胎,5、搓线,6、漆线雕塑,7、上明漆,8、粉白土,9、上安金漆,10、贴金箔(安金填彩)等。就作品的创作设计而言,雕塑是首要的;就艺术的特殊美感而言,漆线装饰的技艺才是关键。漆线雕用陈年砖粉和大漆、熟桐油等原料调和,经反复舂打成为柔软而又富于韧性的泥团,俗称"漆线土",再由手工搓成"漆线",然后在涂有底漆的坯体上用"漆线"盘、结、绕、堆,雕出各种精致而浮凸的纹样、图形,其独特的技艺为泉州独有,是闽南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以下是制作漆线雕的几道工序要点:
①备料
漆线雕的材料采用天然大漆、砖粉等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砖粉经与天然漆等材料混合后,经过几个小时的捶打,就形成像面团一样软硬适中,可搓、可塑的漆线团料。
②搓线
为了表现各种图纹、形状,用特别的搓板,由手工搓成各种粗细不同的柔软而有弹性的漆线。
③盘绕形体
以连绵不断的线紧密地盘绕做出层次丰富而繁复的纹样,并且重重叠叠。在光照下极为立体,以线条极尽精微地表现出卷云、柔水、繁花、缠草。
④表层贴金
将24K金箔贴在已绕出的纹样的漆线上。
大约经过这四道程序,一件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的漆线雕作品也就差不多完成了。漆线雕工艺关注线条的审美特质,形态丰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而达到极高境界,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线条美在这里得到升华。漆线雕以线条盘结,而以浮雕形式展现,精细之处毫厘不爽,所有细节都非常严谨。可以说,手工是漆线雕的灵魂。
漆线雕做竹编质感
传承意义
1、漆线雕艺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传统的漆线雕艺术在传授上是传男不传女,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漆线雕艺术已经在社会广为流传。
2、传统漆线雕艺术濒临失传之险。上个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现代科技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工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忽视,加上漆线雕工艺原始,流程复杂,不易掌握,历代匠师的技法皆无任何文字记载,且受民间秘传影响,泉州(闽南)漆线雕工艺,濒临失传之险。后经漆线雕艺人的努力,结合现代科技成果,漆线雕由纯漆线工艺变为集中国三大工艺的特色,具有景德镇陶瓷的古雅、福州脱胎漆器的神韵、北京景泰蓝的华彩。漆线雕表现的体裁更加丰富,更加时尚,更有时代的气息。
3、漆线雕的时代作用。漆线雕工艺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外国元首赠送的国家级礼品,被外国元首们视为珍宝。漆线雕也成为境外许多喜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人士收藏的上等佳品。
4、漆线雕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结晶的绚丽多彩的漆线雕,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实践过程
采访对象
沈锦丽女士,系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出生于厦门,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系,从小受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对传统工艺有着浓厚兴趣,擅长于漆艺和绣艺。2005年8月28日正式开业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漆宝斋是沈锦丽国际化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这个堪称北京较系统、较完善的中国传统漆艺文化展示中心收藏、创作和摆设了许多中国漆艺的惊世之作。
王本鑫先生,沈锦丽女士之子,厦门漆线雕工艺传承人。
影响展示
特别鸣谢
漆宝斋漆艺
漆线雕非遗传承人 王本鑫老师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2021级数字媒体艺术系
《社会考察》调研成果
指导老师:赖爱清,孙坚
调研团队(吴彦组):黄煜鑫、赵哲睿、张训强、陶德雨
黄煜鑫(采访 拍摄 剪辑 配音 撰文)
陶德雨(采访 拍摄 ppt制作 撰文)
张训强(采访 撰文)
赵哲睿(撰文)
邓善欣(公众号编辑)
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