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0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1 12:02:36 | 查看: 731| 回复: 0
漆器,国之大器。

夏立军、白艳萍是大漆匠人,也是一对 " 师兄妹 ",他们是清宫造办处第六代传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师从清宫造办处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柏德元大师 20 载。20 年的时光中,一次次上漆、打磨、推光,古老漆艺在他们手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夏立军说,做大漆是一种修行,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夏立军和白艳萍的哈尔滨漆艺之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设在友谊宫 2 号楼的一层房间内,错落的很漂亮,别具一格,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伸延着他们对大漆的钟爱和情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传统与现代融合" 大漆 " 首进直播间获 2.2 万人点赞

7 月 15 日,一场特别的直播通过抖音平台播出,迎来众多非遗爱好者的围观,由黑龙江省非遗中心策划推出的龙江非遗大型公益类节目《非遗在直播》正式开播,首场直播就是 " 大漆 ",夏立军、白艳萍向网友传授讲解 " 大漆工艺 ",展示大漆精品。当天就有 2.2 万人点赞,销售额达到 6 万余元。

师兄妹俩一人讲,一人操作,从漆艺的历史、工艺流程、金漆镶嵌工艺的传承方式和模式等,向直播间的网友们秀起 " 大漆工艺 "。白艳萍还在现场演示了蛋壳镶嵌技艺和瓷杯菠萝漆打磨的全过程,让网友们直呼 " 开了眼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聊起这场直播,夏立军认为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形式对 " 大漆 " 的传承是一件大好事:" 直播中,网友们欣赏到了许多漆艺精品,漆画《冰城雪韵》《金色荷花》,工艺手镯《金色梦想》,工艺品《文房四宝》等,这些都激发了他们对‘大漆’的好奇和兴趣,很多网友不断与我们互动:‘漆和胶有什么区别呀?’‘这是怎么做成的?’‘我们能学会吗?’等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师兄妹俩首次进直播间讲 " 大漆 ",感慨良多。夏立军认为这项活动不仅为全省非遗企业和非遗传承人产品拓宽销路、增加收入,把他们的手艺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法宝。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的技术和创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不辍、历久弥新。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直播后不久就有人找上门来。家住广西百色的苏颖看到了直播,被精美的大漆艺术迷住了。在工商银行工作的她,出差去长春时转道来到哈尔滨,找到夏立军和白艳萍表示想学习 " 大漆 " 制作。"40 多岁的人,又没有任何基础能学会吗?" 面对记者的提问,夏立军笑着回道:" 没问题,苏颖在哈尔滨呆了五天,天天到我们工作室报到,她上手很快,现在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将还打算开一个水干漆的工作室呢!"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引进非遗项目,把大漆作为了选修课,学生们对它的兴趣很高,一名来自七台河叫谷春红的学生明确表示,将来就干这行了。

直播结束后,他们又接到了一个湖北电商的电话,当即决定购买一批大漆工艺品,作为企业对外的礼品,理由就是这东西有品位。

目前,师兄妹俩已经与哈工大的博士组成了漆艺自动化研发小组," 智能喷漆能否代替传统手工刷漆 " 和 " 打磨能否设定参数用小型机器人代替(初磨环节)" 成为小组的研发目标。

8000 年民族瑰宝大漆与丝、茶、瓷器一样有品位

许多人都不知道,大漆为何物。

大漆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国漆,故泛称中国漆,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黏性乳液加工后制成的涂料。漆工艺是我国一门最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自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朱漆木碗开始,大漆工艺传承至今已有 8000 年的历史。髹漆器物统称漆器。从秦汉漆器极富东方神秘美感,漆彩飞扬、华美艳丽的鼎盛时代,到宋元明清的百花齐放,中国漆器史瑰丽绚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大漆的国家,漆与丝一样,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与茶叶、瓷器一道,体现了中国人生活的品位和质感。" 聊起 " 大漆 ",师兄妹俩的话多起来。

做胎体(漆画板或脱胎胎体或木胎胎体或黑陶胎体)—把预先设计好的纹样或图样稿件拓在胎体上—先进行镶嵌类工艺(蛋壳或贝壳或金银铜等)—描绘各种纹样—做背景或肌理—罩染(填平)—打磨—揩清推光—装裱结束。每天的环节结束后必须选择合适的温湿度放入荫房荫干,最后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从胎体到形态,再到色彩,都取自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让大漆艺术纯真演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去漆画作品,他们还制作一些漆艺首饰,和漆相关的工艺制作,无论体量大小,大多工序繁琐。一件直径 1 厘米的球形首饰,也得经历这样繁琐的工序。做漆艺是个慢活儿,夏立军指着墙上一幅画作说," 这个蛋壳画,我一天才能粘 10 厘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为黑龙江省金漆镶嵌工艺传承人,师兄妹俩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漆艺的传承耗费心力。两人表示,黑龙江省金漆镶嵌工艺是 2019 年获批的省级非遗项目,目前全省从事漆艺制作的爱好者有 200 多人,传承主要分高校和民间传承两条线。

夏立军和白艳萍在龙江工艺美术行业专家研究漆艺 20 余年,几乎亲身经历了整个黑龙江省漆画发展的脉络,匠人匠心,执着坚守,20 年来,只为大漆。

为此,他们收获了许多荣誉: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首席技师;龙江工匠;省五一劳动奖章;市劳动模范以及龙江技术能手;省、市三八红旗手;省艺术设计百杰人物;省、市妇代会代表;哈尔滨市巾帼工匠等。

柏德元大师师兄妹最珍贵的记忆

夏立军和白艳萍有一个很牛的头衔——清宫造办处第六代传人,清宫造办处是清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于康熙年间成立,营运至 1924 年。

夏立军讲金漆镶嵌的传承谱系时用了四个字 " 清晰、完整 "。祖师爷韩启龙是造办处漆作工匠,自立门户后依然专应宫中之活儿。据说光绪皇帝的 " 棺椁 " 就出自韩启龙之手。第二代传人孙其祥,民国初期在橡皮坑胡同开漆器作坊。王兴瑞是第三代传人,在马圈胡同开金漆镶嵌作坊。王珍老艺人是清宫造办处的第四代传人。王珍培养了很多新人,清宫造办处第五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北京金漆镶嵌的掌门人柏德元就是他的关门弟子,夏立军和白艳萍拜师柏德元后成为第六代传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谈到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时,是他们眼里最有光的时候。和老师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惜,是所有话题里占用时间最长的,那是他们最珍贵的记忆吧。

年少时,夏立军就与漆物有着不一般的缘分。夏立军家是木匠世家,小时候,最让夏立军感兴趣的是爷爷和爸爸做完柜子后用炉钩子往上烫画,有花,有鸟,有民俗。或许是因为那些烫画伴随着童年,或许是喜爱上了中国这种传统的材质和技艺,这颗种子,就在夏立军心中这么生根发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颗种子发芽具象成了一个梦想,有一天,他真的找到了,那就是漆。

参加工作后,夏立军一次出差去北京,跑到故宫看漆器展,他用震撼来描述当时的心情,这一下就勾起了他那颗藏在心底的种子,看展时,他数次听讲解员提到一个名字——柏德元。1998 年,他再次来到北京,目的很直接——拜师。夏立军找到柏德元自报家门,对于这个自己闯上来的小伙子,柏德元很是喜欢,在聊天中发现,两人居然是老乡,柏德元是宾县人。缘分和夏立军想学习漆艺的决心,让他在三个月后成了柏德元的徒弟。" 师父人好,有度量、有心胸,不会让我有距离感。" 自此,他跟随师父学技艺,1996 年,他这位刻苦、勤奋的学生成为了清宫造办处的第六代传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艳萍是哈尔滨第一针织厂的设计员,针织厂倒闭后,要强的她在哈尔滨师大美术学院参加函授学习,期间接触到了漆艺。在哈尔滨工艺美术学会参加活动时,白艳萍认识了夏立军。在夏立军拜师的第二年,白艳萍也拜在柏德元的门下,成为柏德元的关门弟子。他们一起成立了北方漆艺工作室,注册成公司,一直在一起共事。20 多年来,师兄妹俩一起研究漆艺,相互学习,搭伴去北京看师父、学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艳萍说,拜师后,他们从师傅那里学到了金漆镶嵌技艺绝活,镶嵌漆画,镶嵌蛋壳、贝壳,钻石、玛瑙、玉石、翡翠。师兄妹俩还结合自己的领悟与实践,凭借对漆艺天然的敏感与多年的坚守,将精湛的技艺与北方自然风光相结合,形成创作无尽的灵感,融入大漆艺术中。

一对师兄妹将大漆故事研磨进骨子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它可以是一只碗、一把壶,或是一幅画,但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听到那层层被裹挟和磨研出来的温实触感上流动出的声音,但是夏立军和白艳萍可以。

一次次的打磨上漆才铸就了光滑华美的艺术品。这些美好器物上不就是匠人对漆艺一种情怀的述说,他们所制作的作品,每一个都有他的影子,每一个都是他们自己。

夏立军说,大漆是慢的,只有把心沉下来,华美的纹理才会浮出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件漆器要成型,要经过七八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小如手镯、香筒、笔杆都至少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大件作品和漆画的制作有时长达一年甚至是数年。

大漆是美的,但过程是苦的。做一个成品需要反复研磨,不断上漆时,那种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更是煎熬。每天面对漆料的白艳萍要时常承受过敏的痛苦,有时集中爆发,她的手臂、脸上,浑身红肿、起泡,说话间,她撩起衣袖和裙角,落出过敏后留下的疤痕。

采访中,白艳萍的手始终没有离开案头的设计稿,她温润、娴静,如她做的大漆工艺品一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每天 7 点准时到画室,晚 6 点后才走,一天 10 个小时工作量,没有星期天。在夏立军的眼中,师妹性格好,说的少,做的多,十分敬业,为企业付出了很多。在技艺上,白艳萍细腻、较真,推光这一环节只有她一个人能完成。

就是这样一种古老复杂的传统工艺,吸引着两师兄妹为之痴迷。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待人侍器的领悟,融入于对漆艺的创作和喜爱中。这是一种快乐,他们在用心与漆物交流彼此的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两人在制作漆器中时常会产生分歧。一次做脱胎漆器,刷漆时,白艳萍主张用红金红金重复色,而夏立军则坚持中间加些绿色效果会更好,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相持不下,干脆各自按自己的想法分别制作。作品出来后,效果都不错,还能适合不同人群的审美。白艳萍说,为了避免分歧,我们现在在创作之前,会提前设计好制作方案,然后再动手制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尽管如此,他们始终觉得大漆是一种有趣而神秘的材料,有着很广的表现空间," 你想,它可是能够附着在各种器物上的,画布、器皿、装置、雕塑 ……" 夏立军说话间脸上现出陶醉的神情。

作品当国礼赠送驻华大使师兄妹的漆艺传承脚步始终没停歇

" 老祖宗几千年留下的东西,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失传 "。师父柏德元常说的这句话成了夏立军、白艳萍推广金漆镶嵌的不懈动力。他们对漆画艺术执着坚守、敏而好学、传承创新,师兄妹始终在路上。

申报 119 项专利,注册了北方漆艺商标,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漆画作品《冰城雪韵》获大连国际博览会 " 万花杯 " 金奖;

悉心培养漆艺传承人 68 名;

主持编撰《大漆艺术科普知识读物》;

2018 年 8 月在北京前门原创艺术馆成功举办由文化部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主办的《桼人桼艺 - 夏立军白艳萍创作展》;

研发制作的漆艺工艺品被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作为 " 国礼 " 赠送给来哈参加哈尔滨高科技成果交易会的 12 国家驻华大使;

疫情期间创作独具特色的漆艺作品《吉祥八宝》,祈祷抗疫胜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大漆真的是一种容易被放弃的工艺 ",对于夏立军、白艳萍师兄妹来说,20 年一腔热情在大漆,凭的还是热爱!

他们喜欢漆艺,喜欢漆艺打磨中的每个步奏,当所有的色彩慢慢打磨后,向众人绽放华彩。他们也正怀着不变的匠心,传承着所坚持的漆艺美学。

记者 柴宇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6 05:13 , Processed in 0.05606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