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 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我市在 潍坊鸢都嵌银厂成功举办了“千文万华”——潍坊红木嵌银 漆器京韵作品展暨 技艺专业 帮扶项目启动仪式。
展览开幕式由潍坊市文化馆馆长、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黄可主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李义龙、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硕士生导师唐家路教授分别致辞。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四级调研员李义龙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硕士生导师唐家路教授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宫廷用器及创新作品一百余件,展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潍坊嵌银 髹漆技艺的文脉延传和审美历程,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嵌银作品的祥和温润,传承人的手艺、心智,以及在形制、题材等方面的探索和创造。
开幕式后,参会人员先后参观调研了潍坊鸢都红木嵌银漆器博物馆、文创展示厅和现场传承人展演,动态了解潍坊嵌银髹漆技艺项目相关情况。
下午,与会相关人员围绕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如何开展专业帮扶召开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潍坊鸢都嵌银厂负责人孙凯对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传承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大家围绕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传承现状、推动技艺与当下生活接轨、实现技艺良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形成了一些列具有可实施性的研讨成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硕士生导师唐家路教授针对今后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专业帮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积极开拓年轻人市场,现在年轻人思维活跃,思路灵活,宣传方式丰富多样,要主动抓住年轻消费群体,开发适合年轻人的文创产品。二是随着市场的发展,要注重产品的更新换代,避免出现产品重复性、同质化,多引进专业设计人才,采取订单化设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开发多样性的文创产品。三是随着大众审美需求和消费理念的变化,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研发不同的文创产品,建立品牌意识,形成系列品牌产品。
潍坊嵌银髹漆技艺作为中国漆器的重要代表,漆艺术与金银丝不断融合创造,在潍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潍坊嵌银髹漆作品出于自然,土木为胎, 大漆覆面,嵌银髹饰,其作品坚实耐用,经年后容貌更添丰润,是齐鲁匠心的优秀代表。潍坊嵌银髹漆技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一百多个品种,一千多种样式,在历史上曾扬名巴拿马,成为国礼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并参与潍坊民俗成为大众的日常用品。2011年,潍坊嵌银髹漆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三批非遗名录,2018年入选文化和旅游部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近年来,作为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保护单位,市非遗保护中心为嵌银髹漆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在作品提升、培育青年传承人等方面都开拓了新的局面。此次展览及技艺帮扶项目旨在进一步推进潍坊嵌银髹漆技艺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也是积极探索和推动产学研一体的传统工艺发展路径,希望通过专业帮扶让潍坊嵌银髹漆作品进入当代生活,使漆器的审美经验融入日常生活,形成齐鲁文化(潍坊)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传统工艺品牌项目,助推保护区五大提升工程。本次展览持续至6月底,欢迎市民参观!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