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3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2 08:02:44 | 查看: 506| 回复: 0
山东潍坊红木嵌银工艺发展境遇的研究  摘 要:红木嵌银工艺作为山东潍坊的特色手工艺,目前正面临着后继乏人、以次充好、工艺退化、市场需求面窄等行业发展的诸多难题。要解决上述难题,真正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必须要在了解现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尽快设立相应行业标准,丰富产品结构层级,使其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红木嵌银漆器;生存现状 检 索: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5-0150-03 Development Circumstance of Redwood Silver inlaid Process in Weifang Shandong ZHANG Ai-hong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Jinan 250001,China) Abstract :Redwood Silver inlaid process is a special traditional handicraft in Weifang Shandong.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come up on it’s development. Such as almost no people can keep this handicraft going, no high quality, process getting worsen and losing market.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and keep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we have to set up industry standards accordingly as soon as possible base on getting know more market demand. We also need enrich level of product structure and make this handicraft be good in our modern life. Key words :traditional handicraft; redwood silver inlaid lacquer; development status Internet : 潍坊,旧称潍县,自明代中叶起就以手工业生产发展迅速而著称,嵌银漆器、刺绣、木版年画、仿制古铜、桃核雕刻等行业都很发达,民间手工业生产的家庭及作坊遍及城乡。

其中,嵌银漆器,是将铜、金、银等材料,拔成很细的丝条,在木质器物上嵌上山水、花卉、人物、鸟兽或真、草、隶、篆等各体字句,再漆以数遍生漆后推光制成的漆器工艺,是自清代起源于潍县的手工艺行业。 一、嵌银漆器的历史源流 潍坊嵌银漆器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据《潍县县志》记载:嵌银技艺由本县南门里人姚学乾相传而来。姚学乾曾经受雇于潍县大金石收藏家陈介棋,帮其修复藏品并为藏品配制底座、撑架。陈介棋不仅金石藏品十分丰富,而且对古代金石器具进行了深入研究,一生有关金石方面的著述有三十多种。受陈介棋影响,姚学乾反复观摩藏品的装饰特点,直至对藏品上的装饰花纹及铭文,都能很好的模写出来。为了更好的展现藏品的精美与珍贵,姚学乾根据藏品的不同造型及装饰特点,模仿汉代金银器上的金银错装饰工艺在贵重红木上配嵌金银丝制成器物底座,创造了在红木嵌银的装饰工艺。此工艺后来传到潍县田智缗、田子正兄弟手中,两人开设了“扣雅斋”专做嵌银漆器,嵌银工艺很快在潍县流传开来。至光绪年间,嵌银漆器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工艺,大量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潍坊红木嵌银行业的兴盛是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经营方式主要是手工业作坊,当时有名的作坊有雅鉴斋、扣雅斋、桐荫山馆、荣兴成、际兴成、和兴成、吉兴泰等9家①,专门的从业人员120人,另有店外画稿、制木胎、拔银丝等雇佣人员60余人。

根据潍县县志记载:“此类店铺资本不多,白银元300元至500元不等,每家雇用学徒不过数人,每年每家经营额白银元500至600元到4000余元不等,共计9家营业额为19000余元”。②1940年以后,从业人员有200余人,产品种类主要有手杖、文具盒、图章盒、烟盒、梳妆盒等数十个品种。 到四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战乱,嵌银行业日渐衰落,至1948年,潍县解放时,仍从事嵌银行业的仅有三户九人。建国后,政府采取国家订货的方式扶植行业潍坊嵌银业的发展,行业规模逐渐扩大。1954年,在社会主义合作化运动风潮的影响下,19名嵌银艺人组成了嵌银合作社,开始了集体协作式的发展模式,1958年11月,该合作社转为嵌银合作工厂,1967年1月改为潍坊嵌银厂。改革开放后,潍坊各地涌现出数十家红木嵌银工厂,聘请老艺人在工厂担任顾问,传授嵌银技艺,潍坊嵌银工艺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嵌银漆器工艺的发展现状 潍坊嵌银漆器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目前嵌银漆器的生产主要以中小私营企业、工艺作坊的形式存在,分布于潍坊市区周边,潍坊市下辖的临朐、青州等县市以及淄博部分地区。 (一)生产工艺 嵌银漆器的传统工艺大致包括选料制胎、画刻、镶嵌、上漆等工序。

第一,选料开料,选择紫檀木、乌木、鸡翅木、花梨木、酸枝木等贵重硬木,经过锯、刨、开榫、下卯、雕刻等工艺,制成各种器具的木胎。第二,开槽,将事先设计好的白描样稿贴在木胎上,样稿纹理必须清晰有序,用刀、铲类工具按贴好的样稿图案刻出细槽,以备嵌丝。第三,嵌丝,将银锭按照图案要求进行锻打并拔制成不同规格的银丝,配嵌在开出的细槽里,再用小锤敲砸紧实。第四,磨光,用细砂纸及软布对已嵌丝的制品进行反复打磨,直至磨光。第五,上漆,用天然大漆刷一遍,晾干一次,打磨一遍,反复七遍之多,以使漆浸入木质。然后,把罩在金银丝上的漆小心谨慎地除去,使镶嵌到木器里的金银图饰显出本色(图1-3)。   目前,潍坊嵌银漆器在继承前代精湛技术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工艺变化和创新: 第一,当前嵌银漆器的部分生产工艺由机器取代。传统工艺是由工匠凭经验以手工在器物上开出凹槽,极费工时,除非技艺精湛的老师傅,否则线条粗细不好掌握。现代工匠开始采用机器开槽,将原图输入电脑,然后以激光束在器物上划刻出凹槽,线条粗细及精度很容易把握,且工艺效率较高,但是与手工开槽相比,机器开槽的图案僵化,缺少变化的灵性。 第二,在银丝配嵌手法上,根据题材不同出现了粗细丝配嵌、金银丝配嵌等装饰效果更为复杂的配嵌手法。

粗细线条混搭的粗细丝配嵌,轮廓线以粗银丝配嵌,内部纹样细节仍用细银丝配嵌,讲究疏密对比。金银丝配嵌一般用于高档工艺礼品的装饰,主体图案仍以银丝为主,精到的细节则以金丝点缀,例如如意财神图案,财神形象以银丝为主,财神手持的如意则用金丝点缀。 (二)产品结构 1.产品品类,目前潍坊嵌银漆器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作为旅游纪念品或企事业单位节日及重大活动的纪念性工艺品。作为市场消费的旅游纪念品,一般在作坊店铺或企业的展销厅内出售,其造型包括文房四宝、百寿拐杖、屏风、带耳方花瓶、双龙圆花瓶、宫扇、小型摆件等。作为单位礼品,一般是按照订购方的要求制作各种造型,如为潍坊市人民政府、联通公司、平安保险等单位设计制作春节礼品,或为人民大会堂山东厅制作的家具等。 第二、作为高档家具,如座椅、床、橱、博古架、花架、梳妆台等,造型一般为仿照明式家具的简洁家具为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潍坊及周边地区的中高收入阶层,使用嵌银家具已经成为了家具消费的新时尚。 2.产品纹样:以传统吉庆纹样为主,趋利避害或求子得福的龙凤呈祥、榴开百子、富贵牡丹、百寿文字等都比较常见,约占装饰纹样的80%左右。产品新增装饰纹样占10%-20%,主要为客户定制纹样,内容较为多样,以体现单位或个人的特征为主,如企业或单位的标志形象(图4)。

(三)生产及经营方式 1.目前红木嵌银主要由企业经营或工艺作坊经营两种方式:(1)国营及私营企业。企业生产规模在行业发展的盛期曾经有上千人,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几十至几百人之间。笔者采访的一家临朐红木嵌银企业,加管理人员在内有300人,这是发展较好的企业之一。 该类企业的产品生产主要分两种情况: 第一,车间内作业。以临朐的这家红木嵌银企业为例,企业内设开料车间、木工组装车间、金工车间、嵌丝车间、包装车间,产品可以在企业内实现完全生产。 第二,车间内作业+散户加工。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或者大企业的大型订单,其中部分工艺环节会找通过中间人找到当地的散户作坊加工。这些中间人一般都是在企业工作过的人员,既了解企业的生产特点又熟悉散户的工艺资源。散户加工人员一般以心灵手巧且有耐心的城镇家庭妇女为主,需要经过系统的工艺培训。 潍坊嵌银工艺作为地方性较强的工艺产业,相关企业于建国初期在当地轻工业局的帮助下曾经有过出口订单,但目前以国内销售为主,其中周边地区的本地销售额高占60%左右。 (2)工艺作坊。这是传统红木嵌银工艺的主要生产方式,工艺以代代相传为主。在建国后,经过合作社运动后,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消失。

目前工艺作坊主要由企业技工退休后自己开办,大约占红木嵌银工艺20-30%的生产份额。工艺作坊多采用前店后坊的生产经营模式,与企业产品相比具有极大地工艺优势,善做红木嵌银的精品。 三、嵌银漆器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材料以次充好 第一,产品木材。传统红木嵌银的精美主要就在于选料的极为讲究,陈介祺在他的著作中记载了制作布椟时的选料,“做布椟,先物色紫檀瘿,其次是黄花梨瘿,必不得己,则豆瓣楠与老紫檀亦可……得异材,则以制外椟,其次作内椟”。“瘿”是树木结痂的地方,多生在树腰或树根部,纹理自然而精美,紫檀瘿材料极为珍贵。 目前,潍坊红木嵌银原材料主要为经过上海、广州等地航运输入的东南亚木材及非洲木材。其中东南亚木材由于气候及生长特点,其木质较硬,纹理相对精美,成本也较高。非洲木材在木质及纹理上稍逊之。目前生态保护观念的影响,名贵红木产地的原木砍伐数量极少,因而价格上涨幅度加大,达到15%至20%左右。这就直接导致了材料以次充好现象的发生,企业为追求效益,以非洲木甚至更差的本地木材代替东南亚贵重红木。 第二,嵌丝材料。目前正规产品的银丝(金丝)一般是由银行购得的金银原锭拉丝而得,其含金量较高,拉丝较长。

也有部分产品以铝丝代替银丝,或用银粉代替,以次充好,扰乱了市场秩序。 第三,漆料。以化学漆代替天然的植物大漆,天然漆油性较大可以渗入木材里面,时间越长,漆面越亮。化学漆则浮在器物表面,时间长了,漆层容易脱落。 2.工艺退化 开料制胎,陈介祺强调应当针对所选硬木的特点,“需用明榫、密榫,勿使不用榫,只用鱼膘粘合”,但现在多为胶合或榫卯胶合共用。 开槽时,简化纹样内容。如传统红木马扎在顶面、底脚处均要装饰纹样,但现在很多马扎产品只在顶面当眼处雕饰纹样,使马扎的观赏性大大降低。 嵌丝,因嵌丝工人多为计件工资,为追求效益,经常不按工艺标准做,工艺不到位,出现枕丝、扁丝、接头不严等工艺缺陷。 涂漆,传统天然大漆一般要刷六至七遍,且每刷一边需要阴干一天以上才能刷第二遍,一件产品仅刷漆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目前,为追求效益,多使用速干化学漆,一天就可以完成六至七遍涂漆。 3.缺少精品 目前,红木嵌银市场过于追逐短期经济效益,材料以次充好、工艺极不讲究。少数执着于红木嵌银传统工艺的艺人,因产品的材料、工艺等成本昂贵,售价较高,缺乏市场。如一把选料精良、工艺讲究的精品红木马扎市场售价在300元左右,而普通红木嵌银马扎(此类产品多数存在以次充好甚至用枣木冒充红木的现象)售价仅为100元左右。

工艺精品因为价高,普遍面临无人问津的境地,而粗制的红木嵌银制品却迎合了大众的市场需求,销售状况极好,红木嵌银工艺就这样走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儿。   (二)对策 1.以行业标准代替企业标准 目前,潍坊红木嵌银漆器的生产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企业或作坊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各自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缺少行业内的技术规范及监督,业界多数工匠的产品生产成为“良心活”。这直接导致了产品的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混论。只有将企业标准上升到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制度,才能修正或避免这一乱向的继续发展,改变产业内材料以次充好、工艺退化的难题。 行业标准的制定应当参照现有相关行业的国家标准、质量检验标准等,综合考虑材料标准、工艺标准、产品结构等多重因素。如2012年1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两项标准《红木商用名称》与《红木制品等级》是国家商务部委托红木专业委员会编写的红木制品的国家标准。潍坊的红木嵌银工艺可以类似标准的指导下,根据行业及产品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一方面加强对行业内材料选择及使用中的规范管理,避免因材料而产生的纠纷,使行业可以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行业内产品工艺等级的界定有据可依,促进红木企业级作坊的科学管理,推动工艺与技术的提高与革新,进而推动整体产业的升级转换,避免行业内产品工艺等级以次充好等混乱状况。

2.行业产品分层次发展 要解决潍坊红木嵌银行业以次充好的混乱现状,另外一个可行措施是引导行业产品分层次发展,使高、低端产品共存,根据行业标准及等级规范进行明码标价。高端产品要提高技术含量,在工艺技术上精益求精,将传统红木嵌银的精良技术传承并发扬光大。低端产品,如筷子、马扎及家居装饰等具有极强实用性的产品,可以由市场引导、行规规范监督,放开其发展的手脚,让传统手工艺更好的融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细分其产品层级,现代红木嵌银漆器产品可以包括: 特种手工艺收藏品:该类产品以突显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价值为主,保持传统红木嵌银漆器精良的用料特点、精湛的工艺技术特点。在目前收藏品市场火爆的环境下,现代手工艺的收藏与交易也必然会有可观的前景。 旅游纪念品,山东潍坊旅游资源丰富,世界风筝博物馆、临朐沂山风景区、青州仰天山森林公园、青州云门山及驼山古石刻、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等数不胜数,仅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67家,居山东省首位。红木嵌银工艺可以依托当地充裕的旅游资源进行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但是必须修正现有红木嵌银纪念品市场以次充好、欺客宰客的现象,而在突出产品的地域性特点、提高工艺含量、形式创新及审美韵味等方面狠下功夫。

家居装饰陈设用品,包括床、橱、桌、几、案等家具以及屏、联、摆件等装饰用品。目前,传统风格的建筑装修装饰已成为流行的风尚,“截止2003年,我国建筑市场总投资达到1万亿元,以传统工艺方式装修、陈设占5%计算,预计有500亿的市场空间。”③红木嵌银家具作为极富传统意味的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且现在已成为潍坊当地许多家庭的装修首选产品。但是潍坊的红木嵌银家具却很少能走出潍坊,笔者认为这与其以次充好、良莠不齐的现象直接相关。在未来发展中,该类产品可以以工艺难度、材料优劣为分类标准,分高低端产品双规渠道销售,明码标价,杜绝以次充好的现象,才能走出潍坊,走入更广阔的的天地。 工艺日用品,该类产品应具体区分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等在内的不同层次及对象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及生产。潍坊红木嵌银作为国礼自建国初期以来已有之,如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青岛海滨”立屏、敬赠毛泽东主席的松鹤图手杖、邓小平总理访问日本时赠送时任首相田中角荣的嵌银套八文具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保护及传承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文化正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企业及个人商务、庆典用礼品正在成为红木嵌银工艺礼品的重要领域。

此类工艺礼品的生产需要行业从业人员了解与企业文化、商品形象与市场策划、市场消费心理等相关知识,从装饰语言、产品形态、产品结构等多个层面实现工艺礼品的创新设计。 3.建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补贴,保障工人利益 红木嵌银工艺费时费力,且短期内经济效益很难实现,这就导致:一方面,工艺精湛的老工匠多数已经力不从心,年轻人又不能静下心来安心求艺,所以后继乏人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瓶颈;另一方面,企业内的车间工人多数以计件工资结算薪酬,求数量轻质量成为普遍现象,其结果就是产品的粗制滥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就要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补贴,保障工匠、技师、工人等各层级人员的经济利益。唯有如此,才能使这一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保持应有的生命力,并实现良性发展。 注释: ①李新华.齐鲁工艺史话[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127. ②潍坊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潍坊工商老字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65. ③吴琼著.常州梳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4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7:21 , Processed in 0.06592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