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珍( 泉州市博物馆 福建泉州 362000)浅谈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2007年,国家 文化部以 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为特定区域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为中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是历代闽南人创造出来的精神文明与 物质文明的总和。闽南文化形态主要以非物质文化 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来,内容丰富多彩,是闽南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一、 闽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的泉州、漳州、厦门三个城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3项 [1] 。其中有5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具体如下: (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提 要】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经济价值。保护、宣传、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和谐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介绍泉州市博物馆“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等三个展览馆对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展示、研究,说明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 陈列展览 研究 保护1.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中国剪纸(李尧宝刻纸、漳浦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晋江)。3.列入《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项目名册》:泉州木偶戏领衔的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非遗”名录有以上三种类型。闽南地区是全国唯一囊括联合国非遗三大类型的地区。 (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1.泉州:南音、泉州北管、泉州拍胸舞、梨园戏、高甲戏、高甲戏(柯派)、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打城戏、五祖拳、惠安石雕、永春纸织画、泉州花灯、泉州(李尧宝)刻纸、江加走木偶头雕刻、德化瓷烧制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灵源万应茶、惠安女服饰、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南安英都拔拔灯、埔女习俗、安海唆罗连习俗、石狮端午闽台对渡习俗、清水祖师信俗。2.漳州:浦南古傩、歌仔戏、漳州布袋木偶戏、潮剧、锦歌、东山歌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浦剪纸、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漳州八宝印泥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保生大帝信俗。3.厦门:闽南童谣、南音、高甲戏、歌仔戏、答嘴鼓、讲古、厦门漆线雕技艺、保生大帝信俗、中秋博饼、闽台送王船、海沧蜈蚣阁。闽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闽越、中原、海外等诸多文化的精髓而形成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仍在闽南——以“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为例文博论坛 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