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4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3 02:02:55 | 查看: 597| 回复: 0
前言

漆器起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

漆器技艺和文化在我国的汉代时期输入日本,公元10世纪以后日本漆器逐渐形成独自的和式风格,成为了一个漆器大国。许多人都知道Japan是日本,但是Japan指的是漆器可就没有太多人知道。现今漆器已成为日本民族的一种象征,这对我们中华文明来说也确实算是一种缺憾了。然而,中华的大漆匠人们一直都在努力地传承和发扬,千年如一日,以期让中国漆器重新惊艳世界。

中国漆器是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最早在七千多年前,漆器已经被祖先在创造了,用生漆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古语云:“滴漆入土,千年不坏”。如果说“中国漆器,一眼千年”,一点都不为过。中国漆器当之愧为承载岁月的“时间好物”,逝者如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漆器亦在焕发新生。

概述——不朽之物

大漆简史

漆艺,是一门传统制造工艺技术。

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是从一种呈羽状复叶的落叶乔木,即漆树身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呈乳灰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逐渐变黑并坚硬起来,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然漆中加入可以入漆的颜料,它就变成了各种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它发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泽。然后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手段就可以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了。

天然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棵漆树,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仅仅能割出10公斤左右的生漆。要想一次采集1公斤的生漆,需要大约3000棵左右的漆树。因此,这也不难理解如今市面上的大漆价格为何如此昂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传世漆器以明清两代的为主。明清两代髹漆工艺在继承唐宋元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以多种传统技法相结合为特点,进入了以斑斓、复饰、纹间、填嵌等为技法的千文万华的新时代。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宫廷漆器,异彩纷呈,创造了许多工艺美术史上的珍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现代漆艺

中国现代漆艺主要包括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

漆画艺术是在我国悠久的传统漆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既可以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是绘画和工艺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立体漆艺造型是近几年来在我国传统的漆器的基础上,并受到日本、韩国的影响逐渐发展起来的,又被称为“漆雕”,除了它的使用性能之外,更强调它在环境艺术中起到的装饰性,用漆的语言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四大漆器——不朽之工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三宝之一,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古朴大方,装饰丰富多彩,产品有磨漆画、屏风、花瓶、茶具、烟具、文具等。自1898年以来多次获巴拿马、芝加哥、巴黎等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据传清乾隆年间,漆匠沈绍安在一座寺庙里发现大门的匾额虽然木头已经朽烂,但是漆灰夏布裱褙的底胚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得到启发,回家后不断琢磨试验,继承发扬了传统漆艺,创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分为脱胎和木胎两种。脱胎是以泥土、石膏、木模等为产品的坯胎,然后用夏布(麻布)或绸布和生漆在坯胎上逐层裱褙上去,待阴干后,敲碎或脱下原胎后,留下漆布器形,再经过上灰地、打磨、漆研磨,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绚丽的“脱胎漆器”工艺品了。木胎主要是用楠木、樟木、榉木等坚硬木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涂漆,工序与脱胎布坯相同。一件工艺品的工序多达四五十道,有的甚至达到一百多道。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在历史上,它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新中国成立后又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受到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而且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人间国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共有18类1200多个花色品种;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作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民大会堂漆画大屏风)

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大漆为粘剂,然后用夏布(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便成了光亮如镜、绚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与脱胎基本相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脱胎漆器髹漆技艺)

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装饰上的丰富多采。其传统装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更加丰富多采。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州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美术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绍安早年为油漆匠,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设"沈绍安"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业,并且制售漆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当时福州为八闽首府,手工业比较发达,虽然说漆器行业在各种手工业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竞争十分激烈,生意并不好做。再说,福州从南宋开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店中生意清淡,沈绍安不时到官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绍安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仿照旧匾,用泥土先塑出模型,然后在模型外面裱上夏布,涂上青漆,等漆干了之后脱去土模,再行髹漆加工上色,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沈绍安创制的福州脱胎漆器经过后辈的不断努力,进一步得到改进提高。1920年,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当中去,在原有红、黑、朱、紫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兰、苹果、葱绿、古铜等颜色,使漆器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得到全新的改变,做出来的作品达到了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效果。清光绪年间,沈正镐、沈正恂选送脱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并获得金牌,从此福州脱胎漆器在国际工艺美术界崭露头角。接着,沈正镐、沈正恂以及沈正愉、沈幼兰等沈氏脱胎漆器世家产品先后选送参加意大利、美国、柏林、伦敦等地的博览会展出,获得了各种奖牌,声誉大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脱胎鹤翔三角瓶)

扬州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扬州漆器花瓶,1905年获世博会银奖)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饮誉海内。隋唐时期,扬州漆器工艺格外精致,金属镶嵌产品日益增多。明清两代为扬州漆器的兴盛时期,除了彩绘和雕漆外,平磨螺钿、骨石镶嵌、百宝镶嵌等新工艺亦有所展。传统的扬州漆器,是在精致髹漆的基础上,选用翡翠、玛瑙、珊瑚、碧玉、白玉、象牙、紫檀、云母、夜光螺及金银等八百种名贵材料制作而成。漆器装饰纹样大量摹刻"扬州八怪"等名人书画,更提高了扬州漆器的艺术欣赏价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漆器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以清宫档案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其内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红木、黄杨等名贵木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鸦片战争以后,扬州漆器业渐趋萧条,点螺、漆砂砚、檀梨螺钿硬嵌等名贵漆器相继失传。同治至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稍有回升。主要漆器产品有雕漆、螺钿、周制、刻漆、勾刀等。小件有柬盒、花盆、插牌、文房用具等。浅刻盛行一时,品种有帽筒、笔筒、砚盒等。深刻挂屏常以"扬州八怪"书画为题材,洒螺钿屑铺地或用水色晕染,薰烟做旧,产品基本内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解放后扬州漆器逐步发展。1953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负责筹组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向梁福盛、梁德福、钱仲纯、孙铸臣等各原作坊买得浅刻、平磨螺钿盘盒和平磨螺钿、骨石镶嵌、雕漆、雕漆嵌玉漆器屏风、漆柜及其它工艺美术品,送江苏省首界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华东民间美术工艺品观摩会,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品展览会展出。从此扬州漆器工艺又重放异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扬州漆器品种丰富、技艺精湛、色彩绚丽典雅、造型古朴庄重,同时将欣赏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扬州漆器按照造型和用途划分为屏风、家具、杂件三大类,以屏风、家具为主,屏风和家具产量占扬州漆器生产总量的80%以上。按装饰工艺分十大类,尤以雕漆嵌玉、平磨螺钿和点螺三大类质量居全国榜首,名扬海内外。扬州漆器精品迭出,曾多次在国内外荣获大奖,并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

平遥推光漆器

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油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山西著名工艺品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记载,平遥制作推光漆器始于唐代开元年间,具有悠久的历史。现有品种多为高档屏风、挂屏、电视柜、大小衣柜、角柜、酒柜、陈列柜、首饰匣等。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思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多则刷七退,少则刷六遍,其后的推擦就更细致了。先用粗水砂纸推,再用细水砂纸推,用棉布推,丝绢报,卷起一缕人发推,手蘸麻油推,手蘸豆油推,掌心反复推。凭眼力,凭心细,凭感觉,凭次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画工和镶嵌车间,对技术的要求更高,画工必须学习绘画四年以上,掌握了绘画的基本技巧,才允许在漆面上勾红点翠,独立操作。刻绘工人的刀锋,要求象笔锋一样,粗细相间,深浅适度,起落自如。镶嵌原件的制作台上,团团烟光紫气,叮叮有声,工人们把河蚌壳、螺钿、象牙以及彩色石头加工成各种原件,由镶嵌工人根据图案的要求.巧妙地镶妥粘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年来,推光漆器的生产、技术都有新的发展和提高。一九七七年,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被定为“免验”产品。一九七八年被省命名为“信得过”产品。一九七八年评为全省优质产品。现在,平遥推光漆器远销世界二十八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市场的畅销产品。

成都漆器

四川是著名的生漆产区,四川漆器是著名的工艺品。早在2000多年前,四川漆器已具有不裂口、不变形、光泽明亮、抗腐蚀性能强的优点,这在出土文物中已得到充分证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到了汉代,四川漆器已风磨中原。品种有盒、奁、盘、耳杯、扁壶、案、卷筒等。漆器上有用色漆精细描绘的禽、兽、神仙等图案。现代漆器在继承传统风格上又有许多创新,其中尤以雕填、彩绘、堆漆、变涂等品种为独特。生活用品有盘、缸、盒、罐、碗、茶具、酒具、咖啡具等。陈设用品有花瓶、围屏、座屏、挂屏等。

成都漆器有木胎、麻布脱胎、纸胎、塑料胎等多个品种,其造型美观大方、工艺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镜。“雕花填彩”是成都漆器的主要工艺特色。

成都漆器又称卤漆,闻名于世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漆器就刻有代表成都生产的“成市草”“成市饱”铬记,在战国时期已远销到朝鲜平壤(古乐浪郡),现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馆已收藏有7件成都漆器工艺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都漆器工艺精湛,做工考究,大多工序为手工制作,底胎用质地细腻,脱水处理后的原木,工艺涉及雕、嵌、填、描、推、绘、贴等方法,最具特色的是精细彩绘、雕花填彩(漆艺精在以刀代笔,将白描十八法运用于刀尖)、雕锡晕色丝光(独一无二的装饰方法,金属材质高贵而细腻,熠熠闪烁的光泽是漆器艺术的极至魅力)。

大漆花瓶——不朽之美

剔黑开光花鸟纹梅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高28.7cm,腹径18.9cm。

瓶小口,丰肩,圈足。通体以朱漆刻锦地,上雕黑漆花纹。颈部为灵芝纹,肩部为转枝花,腹部一周四开光,内雕四季花鸟,腹下为海水异兽纹,各部分均以弦纹界隔。口及足部均镶以铜镀金边饰。无款。

此瓶造型端正挺拔,线条优美。通身以弦纹界出多个区域,分别雕饰多种花纹,还用了锦上添花、红黑对比的手法,更兼花纹细密工致,纹理流畅,较早期雕漆器有了很大变化。此梅瓶华美可爱,在明代剔黑器中别具一格。

赤宝砂梅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对赤宝砂梅瓶是典型的经典的福州脱胎漆器。造型结合了清朝平肩、纤细特点,又糅合了元明时期梅瓶的高度,取二家之长,因此造型看上去柔美高瘦,像极了一位身姿优美,娉娉婷婷地立在桌几上的美人。瓶身髹满光润红漆,暗藏银箔金光,如同绣满金银龙凤的红袍般引人注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瓶身造型是传承了古意审美的再造,并且,工艺不同于那些林林总总却又大相径庭的瓷艺,采用了福州独有的脱胎漆器与赤宝砂工艺。

脱胎之路就已然不易,在大漆干透成型,或许还需历经更多时日才能继续创作。在经历时光的捶打之后,匠人亲手素修瓶身,贴上银箔做肌底纹理,再上绛红透明漆,之后再揩清才算完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赤宝砂是福州脱胎漆器髤饰技艺中最具特色的技艺之一。其花纹美丽、色泽典雅,尤其是它宝石般的璀璨光亮,和漆下流畅自由,砥宕如幻的天然线纹,让人一见倾心。这项技艺的发明者是漆艺专家李芝卿,1953年李芝卿赴京参观“全国工艺展览”期间,他看到一个日本制作的“赤宝烧”花瓶,色彩鲜艳非常别致,他凝神许久,并决心要效仿其装饰效果。于是回福州反复试制,不断地运用各种媒介加以研制。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找到了研制的方法。在这纹样上贴上银箔。罩上深红色的透明漆,经细磨、推光发亮,即显示出绚丽的花样,银箔熠熠生辉,犹如镶嵌宝石般的美丽、典雅。由于受日本“赤宝烧”的启发,因此李芝卿就把它命名为“赤宝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赤宝砂髹饰效果可使瓶器表面光润剔透,乍一看的确像极了红釉。然而,若你细细观察实物,或许能够发现红漆之下的银箔纹理,这一层银箔藏在透明红漆之下,随着红漆渐干,就会越发明显,因此,收藏赤宝砂漆器,便可以观察它们的成长与时光烙印。

绿赤宝花瓶

福州脱胎漆器,赤宝砂工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款花瓶的色泽有一种如绿宝石般的温润感和深邃感,十分的迷人。任谁见了,都会被它那庄严瑰丽、深沉而不失鲜亮的色彩所夺目。

茉莉花开

经典福州脱胎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7年12月26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在福州会见了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公明党干事长井上义久率领的日本执政党代表团。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的朱地金骨“茉莉花开”脱胎漆梅瓶作为此次对外交流的经典礼品,由于书记赠与日本执政党干事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款花瓶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细腰挺胸,披着漆光的墨发,傲然而立。这样的梅瓶,无论摆放在什么位置,只要看到,第一时间浮在脑海的就两个词“经典”、“功夫”;这样的梅瓶,即使只是看照片,就已被它那含蓄内敛的姿态所打动,生活中见到怎么舍得放过。从这似乎也能摸到梅瓶之所以可以成为国际交流宠角的脉络了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黑漆金锦牡丹纹梅瓶)

大漆牡丹箔金花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件脱胎漆器花瓶采用苎麻布、大漆制作,经数百道工序制作而成。细腰,线条柔美,整体颜色为亮红色,表面贴有金箔,并在其中刻划佛像,纹理庄重典雅,精致高贵。这件作品以传统大漆为主要材料,主要工艺技法为变涂彩绘并施以贴箔,通过髤涂罩染打磨抛光。其作品里的人文精神不在于形态和对象,而是注重对大漆材料本身的思考和实验,将材料、技艺、精神和意境相融合,在髹漆、研绘、罩染、雕填、堆塑、薄涂、轻揩、推光等的过程中,用身体和感知去寻找和体会高于表象的境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白龙纹梅瓶

漆艺白龙纹梅瓶是在扬州博物馆馆藏梅瓶尺寸对比基础上按比例缩小创作,作品内胎采用秸秆新型材料,其特点是绿色、环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扬州博物馆镇馆之宝——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是目前存世的三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中器型较大、造型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件作品。)

此款花瓶在漆器工艺上主要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是采用牛骨作为装饰材料,用薄浮雕的手法表现出神龙腾飞的气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是采用点螺工艺,选用深海夜光螺材料制作,呈现出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是采用平磨螺钿工艺,选用淡水的珍珠贝制作,呈现出与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相似的艺术风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运河明珠

扬州大运河沿岸拥有众多的历史名城、名胜古迹、民俗风情。江苏扬州漆器厂的十位工艺美术大师以运河文化为载体,耗时一年半倾力打造了点螺漆器“运河明珠”花瓶。花瓶整体高度达到185cm,瓶身周长195cm,是扬州最大山水题材点螺花瓶作品,也是运河题材点螺漆器的扛鼎之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花瓶描绘了运河沿岸的风貌。“为设计好运河明珠,我实地探访了运河沿线城市,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吕永林如是说,为了完成这款花瓶的制作,他跑遍了画面中涉及的北京通州、山东济宁等18个代表城市。

扬州是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和申遗牵头城市我们可以看到,扬州处于“运河明珠”中间部分,画面包括东关古渡、五亭桥、个园等元素。除了运河城市的著名建筑和景点,画面以多只展翅飞翔的鹤贯穿。

如本文第三节所述,扬州漆器制作有不同的技艺门类,其中点螺工艺为扬州工的“独门秘招”。点螺工艺清晚期后失传两百多年,经三年多的调研试制,于1978年恢复,被国家作为重点保护的高档工艺。在“运河明珠”中,这种不朽工艺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锦绣万年春

2014年,扬州漆器厂发布了一对名为“锦绣万年春”的特大红雕漆花瓶,为千年扬州漆器工艺史上最大件的漆器制品,被业界誉为“中华之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雕漆“锦绣万年春”对瓶是继原扬州漆器史上最大雕漆花瓶“江天一览”后又一件精品力作,单瓶高2.55米、围长2.78米,比“江天一览”的个头还高出15厘米。作为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献礼作品,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池家骏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来喜、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陶健等多位高级技师共同制作完成。

花瓶由瓶口直至瓶底共雕刻了9种不同的图案,画面层次丰满、构图多变,在直径90公分的正身部位上雕刻有锦鸡立于石上,两只仙鹤站立在旁,四周牡丹、玉兰、海棠、迎春花、桃花、紫藤等名花竞相绽放,还有近40只大小不一的鹦鹉、绶带鸟、鹭鸶、鸳鸯、春燕等群鸟,或飞翔于天空,或屹立于山石,或穿梭于花间,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和谐之美,反映了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盛景,寓意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这件雕漆花瓶的制作,采用了扬州漆器工艺传统的红雕漆手法,选用天然的中国大漆和矿物银珠等材料搅拌成朱红漆,在坯件上涂上500多层后,运用各种刀具,采用线雕、浅雕、浮雕、高浮雕等雕刻手法在漆层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

中国工艺美术界人士和收藏界人士表示,雕漆“锦绣万年春”大花瓶题材构思新颖、画面设计别具匠心,具有大、精、新的特点,雕刻严谨细致、刚柔相济,体现了当代中国雕漆的最高水平,实属珍品,具有相当地艺术和收藏价值。

天然大漆锦鲤花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款花瓶都透露着匠人对手工艺的执着和追求,纹理精美,光晕迷人,因量少而价高,在古代只有帝王和富贵人家才能拥有这般佳品,显然代表着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非遗大漆手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锦鲤寓意,无论是爱情、幸福、吉祥,归根结底,每一种象征意义的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文化心理,即人们希望在寻常行为中寄托美好心愿,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真挚深厚情感的向往。

10

犀皮漆花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犀皮漆花瓶似一婀娜女子,光滑透亮的肌肤,丰满和纤细并存的体态。犀皮漆本身就是艺术品,加之花瓶撩人的瓶形,鉴赏价值突显。

由金、红、黑,三经典色组成,色彩典雅、大气,纹理细腻流动,如花般妖娆,如枝般简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花瓶采用中国大漆,来自大自然馈赠的天然漆,经年累月,可形成包浆,到时色泽会更深沉。

犀皮漆花瓶,置于博古架,或书桌,或玄关,都是一道天然风景线。人为的流动的天然纹理,没有花的加持,也丝毫不逊色。

11

金鱼纹花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福州漆器,1993年的木胎漆器。当年福州出口国外库存,仅此一对,木胎漆器,彩绘金鱼栩栩如生,尺寸较大,器型至今完好,有几处磕碰开裂掉漆,却不影响整体美观,作为案头摆件或陈设或花插比较合适。有款,1993年,距今也有足足28年了。

12

不一样的漆器老花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尺寸高约31厘米,口径8.5厘米,底径9.5厘米,漆色淡雅亮丽,器形规正、美观、大气,漆器产品很多,这种工艺的漆器难得一见。

后话

安徽黄山黎阳老街上,坐落着一幢粉墙黛瓦的徽派老宅,在这片繁华的商业街区显得格外宁静。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的工作室。一楼展厅里陈列着他的漆器作品,绚丽的红金斑犀皮漆六方大瓶、精致的绿金斑犀皮漆菱花盒、古雅的鹿角砂香炉……。

不同于北方漆艺的厚重大气,徽派漆艺以精、雅为主要特点。宋代以降,徽州漆器已发展成熟。明清时期,随着徽商崛起和文人士绅推崇,徽州漆器达到鼎盛。甘而可精研漆艺20余年,让一度失传的犀皮漆重焕光彩。

犀皮漆,只是中国漆器之一。甘而可先生也只是万千传承与弘扬中华大漆的匠人之一。他们以始终如一的匠心坚守,向我们展示了高深的精湛的技艺,也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中国的不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高兴认识你!

NICE TO MEET YOU!

可扫码添加客服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2:51 , Processed in 0.0626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