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49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3 06:00:55 | 查看: 558| 回复: 0
再没有一个地方像扬州这样,凭借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界处的地理优势,以漕运和盐运富甲一方,成为举世闻名的销金窟和温柔乡。

小桥流水、舞榭歌台、园林湖山、书画琴棋……自隋唐始,娱乐业和服务业便是扬州的支柱产业,歌舞伎、书画家、手工艺人从业者不计其数。手工制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漆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的漆器产区很多,但只有扬州漆器的风格最独特——清新典雅,长于雕嵌。

其髹饰技艺最丰富,最繁复,最高超,最精妙。主要以木、漆、灰、牙、玉、石、骨、金、银、贝等千余种优质材料为原料,在工艺上采用涂、绘、勾、刻、填、雕、镂、磨、镶、嵌等多种手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点螺工艺品选用夜光螺、珍珠贝等材料制成螺片,点植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使点螺漆器具有图案精致、色彩绮丽、随光变幻、明亮如镜的艺术特色

同时,在产品的造型和气势上,又兼顾北派漆器的雄浑和博大。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形容饰以漆画的熙春台:“柱壁屏障,皆画云气,飞甍反宇,五色填漆”、“如昆仑山五色云气变成五色流水,令人目迷神恍,应接不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点螺工艺,选用珍珠层极厚的深海夜光螺,打磨成头发丝直径1/2左右的薄片,再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丝地填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置于暗处看,确实五光十色、随光变幻。

不乏有以漆器技享誉后世的艺人,比如明中晚期,开创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等特色品种的周柱、江千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江千里”款识的“嵌螺钿金银片长方盒”,上下通景,四面各饰一龙,形态各异。龙的须发、海水、卷云等处的细线,均用薄螺片镶嵌,海水、浪花则填以银丝。可见在螺钿漆器中,已经开始了金银片的结合运用。

乾隆年间,扬州出现多条以生产漆器命名的街巷,漆器产量和品种均达到历史最高峰。常见于记载的漆器艺人有卢映之、卢葵生、夏漆工、王国琛等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近代战乱频仍,是上海口岸的崛起救了扬州一把,使扬州漆器在战火纷飞的岁月未遭断绝,向“洋庄货”屏风家具转换。当时二十多家漆器作坊中,以梁福盛作坊生产规模最大,作品最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梁福盛嵌螺钿文房小盒。

据《续修江都县志》记载,清末至民国初年的扬州漆器销售“岁入三万两,福盛居其半”。在当时,梁福盛与福建省著名的首创脱胎漆器制作的沈绍安家族齐名,有“南沈北梁”之说。《扬州漆器史》(1995、2017)评价梁福盛,“它是明清漆器和现代扬州漆器的中介,对扬州漆器的薪火传递、对扬州漆器清新洒脱的文人气息的延续起了接轨作用。”然遗憾的是,由于战争原因,梁福盛漆器今传世作品甚少。

20世纪50年代以后,扬州漆器彻底转向外销,进入了艺术风格的成熟期和装饰工艺的稳定期。以“三国一孔”最为有名,这其中,又以擅长雕漆的梁国海知名度最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1959年,梁国海、王国治选用了画家陈之佛的画稿,和一些青年艺人精心制作了“和平之春”、“喜鹊登梅”大挂屏,至今仍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内。雕琢鸽子的翡翠需天然有分别用作头、身、尾的三种颜色,就连枝叶装饰的翠绿色翡翠都是从好几吨材料里选出来的。

现代扬州漆器髹饰工艺有“雕漆”“雕漆嵌玉”“刻漆”“骨石镶嵌”“平磨螺钿”“点螺”“彩绘”“雕填”“磨漆画”“木雕镶嵌”等十大类,品种齐全,技艺精巧。其中,最有名的主要有多宝嵌漆器和螺钿漆器。

所产以扬州漆器厂出品的“漆花”牌漆器最负盛名,曾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并有多件代表作被选为国礼或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1983年在胡耀邦总书记访问日本时,将《松龄鹤寿》这一多宝嵌漆器屏风,赠给了天皇。这幅屏风,用紫檀木做框架并有雕花、朱红色的漆底子上,用各种珍宝美玉,镶嵌成了8只仙鹤在翩翩起舞,并配以各种松树、石山、梅花、牡丹等花卉,显得华丽富贵,古色古香,是扬州漆器的优秀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一对红雕漆的大花瓶“江天一览”,需要用麻布和生漆一层一层涂在木坯上,待强度达到时取出木坯,继续涂至约500层漆,才在上面雕刻出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两岸的24处名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2006年,扬州漆器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当代扬州漆器更是高手辈出,这其中当以三位国大师张宇、赵如柏、池家俊为代表。

赵如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如柏,男,1939年生于江苏省洪泽县一个农民家庭,1956年从洪泽来到扬州漆器厂,拜全国著名漆器艺人梁国海为师学习雕漆技艺,潜心研究雕漆的各种技法。从业四十多年来,擅长木雕和红雕漆的创作,在古楠木雕刻上具有很高的造诣,综合运用浮雕、浅雕等工艺手法,使作品格调雅致、造型生动。主持恢复了失传200多年的扬州漆砂砚工艺,并成功将点螺楠木雕的技艺结合于一体,使点螺楠木雕漆砂砚成为扬州漆器的代表,被誉为扬州工艺三绝。在从艺近50年来曾设计过大量的内外销漆器产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先后获国家、省部级奖项20余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如柏的师兄弟有十一二人,后来改行的改行、转业的转业,只剩下赵如柏一人仍坚守着雕漆和木雕技艺。

“一开始练刀法,师傅要求用刀片在毛竹上刻圆圈,每天手上都会划出好几道口子。”赵如柏回忆说,就这样,一层层刻下去,直至大半年,把半米长的毛竹都刻穿了,才算是基本合格。除了刻竹子,刀片也要自己打磨,经常是磨到双手都麻木了,也不自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雕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凿子。赵如柏打开一个匣子,里面放着上百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凿子。“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工具是否得心应手至关重要。赵如柏说,雕刻时分寸把握十分关键。设计雕刻深度1厘米,一凿子就要到位,浅了达不到要求,深了就会留下一道道凿痕。掌握其力度技巧,绝非一日之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赵如柏说,学习手工技艺一是需要刻苦,二是需要悟性。师傅教给你的可能只是雕漆的基本技术,但为什么这么做,不同刀法会呈现怎样的艺术效果,却需要自己去体会和领悟。

很快,勤奋的赵如柏便被选中(1958年),到南京艺术学院进修雕塑专业,系统研习《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就这样,赵如柏一头“钻”进了雕漆的艺术海洋,首创了楠木雕和点螺结合新工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业后赵如柏回厂担任技术员,曾任扬州漆器厂工艺制作室主任,从1980年起开始从事木雕点螺漆器的制作与技艺指导。尤为突出的是把红雕漆藏锋不露、光滑圆润的艺术特点融汇于木雕的立雕、镂空雕、浮雕和薄雕工艺之中,使产品既有木雕的层次清楚又有雕漆工艺精致圆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也正因为赵如柏的努力,失传200年的漆砂砚技艺得以重见天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85年,从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姚庄101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胎漆砂砚,由楠木雕拼而成,纹饰极为精美,这是现知最早的一件漆砂砚作品。

漆砂砚是将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将雕漆和木雕技艺完美融合而形成的工艺品种。一般的砚台由石头做成,漆砂砚则是由楠木制作而成,所谓漆砂是由一种轻细的金刚砂配以生漆和能够形成颜色的材料制作而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较传统的石砚,它具有轻便和坚固耐磨的特色。通常在石砚中发墨,需要1个多小时,而用漆砂砚中发墨只需要1分钟。此外,墨汁在漆砂砚中,因为漆砂砚的质地紧密,墨汁隔夜不干。近年漆砂砚成为了漆器市场中非常火爆的藏品。

点螺、漆砂工艺始于唐宋,成熟于明清,至今名扬中外。但实际上清中期,漆砂砚工艺已经失传。“清代扬州制作漆砂砚的高手当属卢映之、卢葵生祖孙俩,但这一技艺后来就失传了。漆砂砚极为珍贵,如今已没有实用功能,更多的是被当做艺术品收藏。”赵如柏说。

从1979年到1981年,赵如柏用了3年时间成功恢复了漆砂砚,并在一年的时间内雕刻出了4方漆砂砚——《芭蕉》、《松树》、《兰竹》、《梅花》。

很快,这4方漆砂砚就以每方2000元的价格被抢购。在当时,8000元人民币足以购买一套房子,这也是赵如柏第一次通过漆砂砚获得不菲的收入。当时赵如柏潜心创作,没有时间顾及其他,被认为“不务正业”,还被扣发了半年的奖金。赵如柏也不申述,等到漆砂砚被高价卖出,被扣发的奖金,也自然归还了他。

可以说,漆砂砚为扬州独有,赵如柏则成为了制作漆砂砚第一人。同时,赵如柏所掌握的木雕点螺工艺属扬州漆器绝技之一,他是掌握这一绝技的骨干人物,“有技”傍身。1994年,赵如柏获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退休返聘。如今,赵如柏在漆雕、木雕双方面造诣深厚,人称“双绝”。

从艺四十多年来,赵如柏设计过大量内外销产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先后获国家、省部级奖项20余次,创作制作了十多件具有影响的雕漆和古楠木雕精品和珍品。

《泰山揽胜》漆砂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赵如柏迄今的漆砂砚作品中,1985年的点螺古金丝楠木雕《泰山览胜》巨型漆砂砚算得上最为特别的。作品以气势雄伟的泰山风光为题材,为了做好这方漆砂砚,赵如柏特地带着一位摄影师,前往山东泰山写生。

砚身木胎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砚盖采用点螺工艺制作,以苍松迎客为主题,镶嵌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望岳》点题。作品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表现了泰山的迤逦风光。创作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用工日达3000多个。该作品被誉为“国宝”,赴日本展出引起轰动,后被日方以1.7亿日元收藏。

著名画家亚明曾对制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泰山览胜》漆砂砚评价说:“《泰山览胜》漆砂砚是中国美学的两大因素:富丽堂皇、错彩镂金、清疏淡雅、芙蓉出水的完美统一和结合,是美的享受。”1986年9月,国家文物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看了这件漆砂砚后,非常高兴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岱岳松云映眼明,夜光彩贝缀来轻。才疏恨少如椽笔,试此砚凹墨一泓。”并记云:“扬州漆器厂精制点螺漆砂砚,大如磐石,亘古未有,口占一绝,以志欣喜。丙寅七月畅安王世襄。”

古楠木雕点螺《大涤草堂》、《醉翁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醉翁亭》

1987年,赵如柏制作的古楠木雕点螺《大涤草堂》、《醉翁亭》漆砂砚,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分别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和以国礼赠送给日本国前首相中曾根。

点螺楠木雕《大涤草堂》漆砂砚,创作于1983年。作品取材于清初画家石涛晚年于扬州所构草堂之故事创作而成。砚身取古金丝楠木雕琢而成。以盘根错节、虬枝苍劲的古树为主体,树后数丛篁竹,草堂立于池塘之边。刀法玲珑剔透,其艺术构思之巧、技艺之高超令人叫绝。

点螺《灵峰揖秀》漆砂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螺《灵峰揖秀》漆砂砚,创作于1990年。作品取景于雄奇美丽的雁荡风光,诗书画并茂。著名国画家亚明先生为之题词:“四壁岩花开太古,一行雁字写春秋”。《灵峰揖秀》被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华之最”做了专题报导。获得了江苏省轻工第八届优秀新产品金奖。

2002年10月,赵如柏领衔制作完成的雕漆作品《江山神韵》,将千山万壑、流云碧海融于一体,是赵如柏雕漆艺术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扬州雕漆工艺古朴端庄、秀丽精巧、柔美腴润、精细入微的独特风格。

《春溪幽谷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溪幽谷图》地屏为厂庆五十周年(2005年)献礼而制,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长160厘米,宽80厘米,厚18厘米,是现今古楠木雕中最大的一件精品。

木料来自从民间多方寻访得来的大块汉代古金丝楠木,“木料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木质细腻、温润如玉,一根根金丝木纹清楚可见。其体量之大、木质之好、木纹之美,实属罕见。”是赵如柏等人耗时三年构思、创作所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品采用古洞观景的题材表现形式,以丰富多变的雕刻手法,刻画出洞中十多个层次分明的景致:近景山石重叠,古松盘绕,万年钟乳石层层倒挂;中景溪水潺潺,仙人对弈;远景重峦叠嶂,云雾缥缈。

作品背面,由著名书画艺术家、教授赵凯题写了文征明的一首体现正面作品画意的诗作以及作者简介,并用矿务石汞填写字体,将一副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色描绘的恰如其分。

《绿荫幽居》漆砂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绿阴幽居》描绘湖山胜景,展现了一派山野幽居的景致:远景处楼台廊阁,山峰高耸入云,中景山口林木葱郁,湖中帆船、山峦轻描淡染,山溪湍急,近景处,吊桥连着小径,山间民居在苍松掩映中若隐若现,景致雄健中兼具清润疏秀,整幅画面繁而不乱,意境清幽。配合砚台主体的山水题材,点螺砚面同样取材山水,描绘湖光山色,近处小桥流水人家,清润疏秀,远景楼高廊阔、山峦轻描淡然,刚柔相济,曾在2010年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点螺楠木雕《蓬莱仙会图》漆砂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砚以西汉金丝楠木整料为胎,施圆雕、透雕、浮雕等各种工艺刻成。砚池施以传统的漆砂工艺,细而不滑,入冬不冻;砚盒用薄如蝉翼、细若秋毫的“五彩点螺工艺”制作,五光十色移目变幻。漆砂砚形体硕大,气势磅礴,并以独特手法融木雕、点螺、漆砂三大工艺于一体,堪称“三绝”。主景画面“蓬莱仙会图”层次分明:张果老、何仙姑等八仙,神采奕奕,谈笑风生,正各施其能,渡越苍海,赶赴蓬莱仙会。隔海(砚池)相望,蓬莱仙境群峰壁迭,飞瀑凌空,虬枝如舞,楼阁亭台若隐若现于奇松古柏之间,远近山峦处处祥云缭绕。

落款“癸酉”,刻钤“扬州赵如柏”印。

近几年赵如柏集楠木雕、点螺、包镶、刻漆、牙、玉石镶嵌等八大工艺手法为一体的《苍龙戏涛图》、《桃花源记》、《神仙福地》地屏等精品更是璀璨夺目、巧夺天工,这些作品先后被扬州日报、扬州电视台、扬子晚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并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6 07:30 , Processed in 0.28819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