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巷尾飘散的屡屡火锅香中
裹挟着成都的热情诱惑
院坝那头林荫树下的一杯盖碗茶里
隐匿着成都的惬意
久经三千年岁月的成都 漆器上
沉淀着成都的古朴大气
图源 四川非遗
成都 漆艺工序繁多、制作精细、耗时久长,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剔丝光、拉刀针刻、隐花变涂等极富地域特色的修饰技艺著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审美价值。
成 都 漆 艺
成都漆艺是我国最早的漆艺之一,现存于成都市青羊区。成都 漆器又称卤漆,发源于商周时期,金沙遗址出土的漆器残片现在依然纹饰斑斓、色彩亮丽。
2006年5月20日,成都漆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四川省成都市的宋西平、尹利萍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发 展 历 程
初创期
成都漆器工艺最早可上溯至3500多年前的商、周时代。
发展期
经过夏商周近2000年的缓进和积淀,漆艺成为战国中期至秦重要的制造业,四川地区出现了管理漆器手工业作坊的机构“成亭”,是专门用于管理本地手工业的政府机构。
这一时期,漆艺得到很大发展,技艺日臻成熟,生产规模闻名遐迩。漆器的装饰技法也有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脱胎工艺和釦器的产生。
鼎盛期
汉代中国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也是成都漆艺的顶峰时代和“中国漆器史上的黄金时代”,漆器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十分兴盛发达。
延续期
三国时期,西蜀的成都、广汉依然是当时的漆器生产中心。这一时期,成都漆器工艺一方面传承延续了两汉的工艺特色,同时又有新的发展。
制 作 工 艺
01、用 料 特 点
“无漆不成器”,使用土漆是中国古代的独特技术。所谓土漆,就是天然 大漆,蜀地自古就是土漆的重要产地之一。成都漆艺用漆非常考究,所使用的生漆原料主要采自蜀地内的上等漆树,通过特种工艺熬制后使用。木是胎,漆是魂,漆器对漆的要求很高,生漆要用纱布过滤,滤过的漆要“清如油,明如镜,扯起金钩子,照尽美人头”,方为优质生漆。
02、雕 花 填 彩
成都漆器擅长雕花填彩,雕填是成都漆艺在秦汉时期的雕填工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具特色的技艺形式,工艺复杂精妙。雕填雕的实际上就是胎器上的那层漆,所以用雕填装饰的漆器在制作漆胎时需要多上几层底漆。
装饰图稿拷贝到胎体上以后,雕填艺人们运刀如笔,把线稿以阴刻的方式雕刻完成。雕填工艺中使用的刻刀必须锋利,同时雕刻者用刀的娴熟和用力的均匀也是制作精细与否的关键。其刀法要求流畅刚劲、富于变化,线条轻、重、 缓、急、顿、挫、抑、扬各自成趣。
由于漆有时会渗透到漆地中,所以,填漆的过程需要重复很多次,填完磨平,漆干了之后再填,再用头发或棉花沾植物油摩擦,经多次揩清抛光使漆器表面光泽华丽、平整如镜。以此种技法制成的漆器古朴浑厚、高雅丰腴、光亮如镜、愈久弥新。
03、雕 锡 丝 光
雕锡丝光是成都漆艺在汉代贴金、银箔片、唐代金银平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工艺。
其特点是在雕好的纹样上用特殊工具戗花刻线。该工艺讲究行刀角度与走向,要求点、线、面均衡结合。用该工艺制成的漆器既有金银平脱的镌刻情趣,又有雕漆的抑扬顿挫;既显金属材质的高贵富丽,又含漆料的柔和细腻; 其熠熠闪烁的光泽将漆器艺术的超凡脱俗、高雅素洁、清丽照人的艺术魅力发挥到极致。
多年岁月流淌积淀中
成都漆艺
历经了数百代工艺大师的
智慧与灵感的碰撞打磨
逐步形成了如今
美感谦和、温厚含蓄
深沉内敛、厚重典雅
的独特风格
这是农耕社会舒缓节奏下
产生的静观艺术
具有浓郁东方艺术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