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楚式
漆器髹饰技艺
编号:Ⅷ-127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湖北省荆州市
楚式
漆器髹饰技艺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楚式漆器髹(xiū)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来,这一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荆楚传统技艺一直在荆州地区世代传承。
楚式漆器造型奇异瑰丽,图饰丰富多样,色彩饱和雅重。制作一件器物要经过选料、雕刻、
榫卯成型、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近20道工序。
01
历史溯源
在
楚文化的发祥地——荆州,不少楚墓的发掘中都会看到漆器的身影,历经千年,它们仍然保持富丽光彩。
这些漆器的颜色能够经久不衰,与其所使用的漆有着紧密联系,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的魅力可见一斑。
漆器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荆州与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渊源深厚。
荆州从古至今都是江汉平原的经济和文化重镇,南临浩浩长江,北有悠悠汉水,西靠三峡崇岭,东接百里洞庭。
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优质树木生长,春秋战国时期盛产金丝楠木,多植漆树,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荆州城内仍种植有大片漆树。长江中游的荆江段曾多有沙金,丰富的物产为楚式漆器的成就提供了就地取材的条件。
荆州市群艺馆的专家经过考证发现,秦汉时期以后镇墓兽之类的漆器已经十分罕见,但鼓架类的挑鼓架、背鼓架、艺术品类的座挂屏、摆件和金漆盆盘等著名实用工艺品则一直兴盛至清末和民国年间。
元末生产的金漆盆盘和明代生产的朱漆盒曾闻名中国,晚清生产的成套
髹漆木雕“十殿阎君”、“八仙过海”、“大闹天宫”还曾远销到南洋群岛、美国、日本和印度。宣统元年,沙市金漆盆盘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荆州地区出土了大量精美漆器,为适应市场需要,在荆沙地区开始出现了以仿制楚漆器为主的制作漆器的小作坊。
02
技艺特色
在两千多年不断的传承中,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发展脉络清晰,从最开始的贵族身份象征到普通百姓家中的生活用品,漆器的品类越来越齐全,技艺也越来越精繁。
各种胎质与异样形制应有尽有,雕镂刻画、镶拼巧饰无所不能,但最有特色的则是髹漆彩绘榫卯木雕、金漆盆盘和瓜果甲骨胎类漆器。
髹漆彩绘榫卯木雕类
髹漆彩绘榫卯木雕类的作品非常有艺术特点,无论是动物、人物、花卉造型,都浪漫神秘,瑰丽奇异,超出想像,使人过目难忘。
其装饰纹样以凤鸟、龙蛇、虎鹿、花枝、祥云为主题,千变万化,如以鸳鸯为造型的“鸳鸯豆”,以金凤和莲花为造型的“金凤莲花豆”,以凤鸟为造型的“双连杯”,以鸳鸯凤鸟为造型的文房用品,以凤虎鹿为造型的“虎座立凤”和“羽人”等。
榫卯(sǔn mǎo)组合是荆楚髹漆彩绘木雕的第一特色。榫卯是中国传统木工艺的绝活,而将榫卯用于木雕组合则是楚人的创造。
由于木雕组合多是异形榫卯,除了要能熟练地应用传统木制家具的多种榫卯形式,楚人还随形独创了许多无名榫卯形式。
彩绘是荆楚髹漆彩绘木雕的另一特色。以红黑金为基本色调,颜色饱和,瑰丽雅重,在历时二千余年的地下水浸泡中仍光彩夺目,主要是因为彩色漆料完全选用矿植物色素,遵照古法炮制。
金漆盆盘类
“金漆盆盘”原指楚国民用漆器中的杯、盘、盒、勺,因工艺简单,当时以制作精细工艺品为主的楚国作坊多不生产此类物品。后因需求量大增,元末明初时期,人们开始在荆沙地区制作金漆盆盘,直到二十世纪初期,金漆盆盘仍是地方特产中的知名品牌。
金漆盆盘包括盆、桶、盘、盒、屏、家具等种类,它所采用的木料一般要存放两年以上,待完全干燥后,才加工制作成白坯器物,然后再用天然中国国漆经过磨光、刮灰、砂光、清灰、上漆、绘画、描金等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
瓜果甲骨胎类
楚式漆器中的瓜果胎和甲骨胎在中国稀有,且颇具特色,是楚国先民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美化后的利用。
在荆沙地区,民间一直有用葫芦经髹漆绘画制成酒壶、药壶等实用工艺品的承传。荆州高台28号墓就曾出土了一件用半边长柄葫芦髹黑底漆、绘红色纹样的勺子。
甲骨胎漆器是受中国古代甲骨占卜影响而形成的漆器种类。1973年荆州凤凰山8号墓就曾出土了一件西汉“龟盾”,它用龟的腹甲为胎,整体髹黑漆正反两面均绘有朱红色神人、神兽和人物,是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龟甲胎漆器。
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