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脱胎
漆器的第二代传人李长敏
5月17日,当阳光照进闽江两岸的时候,家住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古山洲村的李姓
父子已经开始在老宅里制作
漆器了。
漆器是以天然生漆、麻布、金、银等材料为主,经过上灰、打磨等二十多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制成的光亮绚丽器物。中国是漆文化大国,
大漆(天然生漆)被誉为“国漆”。福州是中国漆艺的重镇,有着深厚的漆艺
传承历史。
李姓父子家位于闽江北岸,父亲李长敏高级漆艺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脱胎漆器的第二代传人,儿子李锵是第三代传人;李长敏负责漆器的制作及技术把关,李锵则负责工厂的日常管理及销售。这种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漆器,曾经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外销品,如今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和兴盛,脱胎漆器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而与此同时,在闽江南岸民航福建安全监督管理局工作的欧如蓉,正在电脑旁给远在澳大利亚的儿子欧宇发邮件,她们母子邮件沟通的内容也与福州脱胎漆器有关。欧如蓉从小就喜欢漆器,小时候睡觉用的床,装衣服用的柜子,家里的装修用的都是沿用了古老的漆艺,即便在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30多年里,她仍对漆器情有独钟,有一种割舍不掉的情节。一个偶然机会,李长敏与欧如蓉相遇,李锵与欧宇结识,这让福州脱胎漆器的传承和发展的内容里有增加了新的故事。
坚守的父亲与创新的儿子
走进福州市闽侯县古山洲村,很多农户家里都摆放着一些漆器,他们不仅制作漆器,使用漆器也成为他们生活的日常。百年来,在古山洲村活跃着一批批发扬传承漆艺的艺人,他们以家族为单位,叔侄、父子、甥舅相传,代代传承。他们是传承福州漆艺的守望者,同时还造就了一批大师级别的民间漆艺大师,李长敏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脱胎漆器是最具福州特色的漆器品类。它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1910年以来,曾多次参加国际博览会并获各种奖项和荣誉,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长敏是脱胎漆器
技艺的第二代传人。早年为学一门手艺,为日后能够讨生活,从15岁开始,他就在叔叔李贞榕的古山洲联营漆器厂学习脱胎漆器技艺,学徒从“做漆”开始,那时候叔叔李贞榕已经是万人仰慕的闽侯民间漆艺大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国营福州第一、二脱胎漆器厂纷纷倒闭,从事脱胎漆器制作的工人被迫下岗,刚刚成长起来的一批工艺大师散落在民间,最后大型的工厂演变成家庭作坊,许多工人因生活所迫陆续放弃漆器工作。
这时候,靠手艺养家糊口的李长敏第一次感到了生活的艰辛。“当时如果大家都放弃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门手艺,脱胎漆器的制作手艺肯定要面临失传的尴尬境地,那么多能工巧匠都要纷纷转行,这对我们这一行来讲损失无法估计。” “一定不能让福州的脱胎漆器技艺消亡”李长敏说这是他当时脑海中一直回响的一句话。随后,不顾家人的反对,他把游荡在市面上的能工巧匠全部集合起来,很快就注册成立了闽侯县闽新工艺厂。日后,由于经营理念的改变和对产品的不断创新,来自日、韩等高端漆器产品订单源源不断。
1995年,正当李长敏的工艺厂效益越来越好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去日本学习制漆。“我为什么到日本学习配制无毒无味大漆原料,就是因为日本漆器在当时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因为日本漆器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个可传承几代人的艺术品,并且这些漆器又是极具仪式感的生活品,而我们的漆器大部分都停留在装饰作用上,是我们的漆在提炼和使用上与日本差距很大。”
在日本经过一年的学习和交流后,李长敏成功将生漆产品的提炼配方重新改良,摒弃了传统生漆颜料的许多弊端,创出43种生漆颜料,改良后的大漆用在漆器制作上,真正达到了无毒无味的环保效果。在日本的学习和交流也让日本同行见识认同了李长敏漆艺技法,现在每月都有来自日本的订单,日本的NTT公司连续17年每个月都要从他手里拿走一批定制产品。
今年50岁的李长敏在谈到当年义无反顾的建厂收留安顿下岗职工和漆艺大师这件事时,他很坦然地说:“他们的生活有保障了,脱胎漆器技艺保留下来了,我们又可以招收新的学徒了。” 三十多年,李长敏坚守着福州脱胎漆器这块阵地,带出的徒弟先后达100多人。
作为一名漆器工艺的传承者,李长敏对漆艺的痴迷和热爱可想而知。为把自己手中的漆器件件都做成精品,他重金聘请工艺大师高孔豪、李长光为驻场大师(高孔豪师从漆艺大师李芝卿),在涂漆、罩明、彰髹、打磨、抛光等修饰工艺上接受两位大师的口手传艺,同时结合叔父李贞榕的“赤宝砂”和“罩漆研磨”技法,在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后,他潜心悟出了“金虫”的制作技艺,这是一种难度较高的制作技艺,现在掌握这种技法的只有李长敏父子。这种“金虫”的制作技艺就是在上漆后的器物上撒上稻谷壳,半干时把谷壳挑起,再髹饰面漆,再打磨。这种作品的表面光亮照人,看上去隐约间有被虫嚼食过的斑纹效果。手触漆面润滑爽肤,同时又有坑洼之感,让人爱不释手。
2012年,李长敏大学毕业的儿子李锵没有子承父业,而是去了银行上班。可工作两年后,李锵却辞职返乡,和父亲学习起了漆艺。“当时能够去银行工作,很多人都羡慕。可当我看到父亲一个人在工厂里管着这么一大摊事务的时候,我有点心酸,作为家里的儿子,我觉得是时候帮父亲分担一些了。”最终李锵成为了脱胎漆艺的第三代传人。
在说到自己辞掉城里的工作,回乡继续传承老手艺时,李锵说最终让他打定主意的还是父亲李少敏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与坚守,他希望这份沉甸甸的传承能够在他身上不断发扬光大。
由于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与电商有关,2014年回到父亲身边后,李锵首先给父亲的漆器建起网店,产品被卖向各地,收入也大幅增加。在收集一些网上买家反馈后,李锵觉得自家制作的漆器在继承传统制作方面每人能比,但在漆器迎合现代人审美方面略有欠缺,于是他协助父亲在漆器的造型和花纹设计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造,把一些抽象和现代派的制作技艺融进漆器制作里,品质没有变,而制作出来的漆器却很好地迎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这也让父子俩看到了脱胎漆器的未来。
“痴情”的母亲和“海归”儿子
在见到欧如蓉之前,无论如何记者都不会把她与脱胎漆器联系在一起。
“我出生在福建莆田的老城,我的太祖母的爷爷是林扬祖、清进士、清道光至咸丰年间的陕甘总督和兵部右侍郎。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家里人就用福州脱胎漆器,那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据当时家里人讲,这些漆器只有过去的达官贵人才用的起。”欧如蓉说从小她就喜欢身边的漆器,喜欢上面的花纹,和每一件器物背后的故事。
后来参加工作后,欧如蓉的内心一直有一种难舍的漆器情结,她总希望有机会收集到儿时记忆中的那些载有他童年记忆的漆器。在随后的30年里,她每每遇到这样的卖品她都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买下来,很多都是存世的孤品。如今在她的家中,漆器随处可见。
“因为喜欢收藏这些漆器,经常会参加一些展览会什么的,2013年在一次看展览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有个展位上的漆器做得非常精美,比我之前在展会上看到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那些作品都是李长敏做出来的。”欧如蓉说也就是在那次展会上她才第一次知道李长敏这个人。
再后来,欧如蓉与李长敏成为了好朋友。李长敏每次做出好的产品都会邀请欧如蓉来欣赏品玩,欧如蓉也时常会带身边喜欢漆器的朋友来到李长敏的店里进行切磋和购买,慢慢地两家人因为漆器变得熟络起来。
2014年夏天,当欧如蓉把在澳洲留学的儿子带到李长敏漆器店里的时候,没想到儿子欧宇和李长敏的儿子李锵一见如故,两个人对漆器未来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认知,同样是因为脱胎漆器,两个年轻人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我2004年出国留学深造,当时我母亲就为我准备了花瓶、托盘等漆器工艺品让我带给国外的友人们。当我把这些东西送给我的校长、老师、同学和朋友后,他们总是赞美不断,爱不释手,问我这个是不是福州的特色工艺品?哪里可以买得到?”欧宇说没有想到母亲让他带出国的脱胎漆器如此地受欢迎。渐渐地,他开始明白母亲平日里为什么会购买和收藏这些器物,并一直对漆器情有独钟的原因。
“在澳洲求学的时候,我看到了很多世界一线品牌的首饰,我就想是否福州漆器可以变型以首饰取代传统器型?刚好Tiffany&co.出了一系列以漆器为主的首饰,包括戒指、手镯、项链等。这让我坚定我的想法。”欧宇说一千多年前福州漆器在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走向世界,他希望通过自己及家人的共同努力,让福州的漆艺制作再次重返世界,成为人们追逐的新宠。
欧宇说在和李长敏及李锵会面后,回到澳大利亚他心里始终有一件事情放不下,“特别想创建一个推广福州脱胎漆器的公司”。2015年回国后他和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在当年和李锵一起开始筹备创建公司。2016年欧宇和李锵合资成立了福州朱紫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把李长敏父子名下的闽新漆器纳入子公司。“为什么公司取名为福州朱紫漆文化有限公司,因为公司就位于福州名街三坊七巷的朱紫坊中,朱紫色是漆中最美的颜色,除了做传统漆器外,我们还想把漆器用于普通人的生活及高端配饰等方面。”欧宇说。
完全“不搭界”的两个家庭共做一件事
两个完全不“搭界”的家庭因为漆器却走在了一起。“每做一件新的器物或装饰品,我都会先把欧大姐请过来进行品鉴和试戴。”李长敏说。而每次新的产品出来后,欧如蓉都会叫上身边喜欢漆器的朋友前来捧场。“我们现在共同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推广和普及这门技艺,让过去只有达官贵族才能享用和把玩的漆器也能走入寻常百姓家。”欧如蓉说。
李长敏的儿子李锵和欧如蓉的儿子欧宇在联手创办公司后,他们的创意和想法使这一古老制作技艺重新焕发了艺术光彩。
在漆与物的结合上,如何让漆艺表现得更加广泛性,李长敏说漆器不单单是工艺品,它应该是实用品,他可以和竹、木、布结合,也可以和石头,皮革,塑料结合。“必须在创作上花功夫,在保留传统工艺技法,选材和创作题材的基础上,产品设计除了传统的形器之外,我们还开发了文房四宝、茶艺茶具、香道香具,家具,办公桌椅等。”
同时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快节奏,把大漆作为时尚、创意元素植入生活用具、休闲品中,把大漆作为时尚的元素,去繁就简地把大漆做“部分做漆”点缀,大到木质家具、木质茶台板,桌椅,石板干泡茶台;小到食具茶器、女士口红包,化妆镜子,手机壳,手把玩件,车内挂饰小葫芦等,让色彩瑰丽,光亮如镜,越爱惜摩挲把玩就越靓丽的福州漆器,走进当代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生活。“只有对漆器的需求多了,市场活了,漆艺才能够充满活力,不断创新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李锵对于产品的深开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于如何让福州漆器走向国际舞台,我的想法是先站稳国内市场,国内市场现在对于福州漆器这块比较空白。除了各地开门店外还要入驻万达广场等大型知名购物中心,购物中心准备学习日本的企业,做专柜不开店。”欧宇说未来他们还要在欧美国家最著名的城市开一间以漆器作为主色调的咖啡厅或者餐厅,类似画廊博物馆,但店里的装饰品艺术品都可以出售。同时开发打造一个集约式的线上交流交易平台。“平台不只是有我们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让所有的学习漆艺专业的毕业生,或者年轻的工艺美术师把他们的产品放上平台,只要客户提供他们所需求的产品尺寸规格大小和价位,就可以找到合适自己的价位和风格的小工作室或个人进行对接。”李锵说这种线上交流平台的模式将成为漆器交易的主流,他和欧宇愿意成为先行者,他们愿为此做出实践。
对于未来的发展,李锵和欧宇一直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技艺不能丢,他们要从漆树种植到漆原料加工生产、从漆器制作到漆艺教授传承、从产品研发到多渠道销售等方面不断深入下功夫。
两个家庭两代人,我们看到福州脱胎漆器未来发展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