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0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6 00:02:18 | 查看: 690| 回复: 0
初唐的高僧道宣律师说:“造像梵像,宋齐间皆唇厚鼻隆,目长颐丰,挺然丈夫相。自唐以来,笔工皆端严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称宫娃如菩萨。”(《释氏要览》)

唐代佛像不似前期之高洁,日常生活情形,已渐渐侵入宗教观念之中,于是美术,其先完全受宗教之驱者,亦与俗世发生较密切之接触。

——梁思成

唐代是中国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唐代的佛像雕塑在吸取了印度古典艺术精华的同时,结合本民族深厚的艺术传统和人文思想,形成了雍容壮阔,庄严深沉的艺术风格。唐代的彩色陶俑以生动的造型和绚烂的色彩,多侧面地反映出唐代豪华富丽的社会生活。唐代是雕塑艺术的高峰期,无论是佛教造像、陵墓雕刻和俑像的塑造,皆以写实为基础,留下了大量优美雄伟、绚丽生动的传世之作。唐代文明,极为昌盛。雕塑崇尚写实,各种俑像具有准确的形貌和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产生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卓越之作。佛像雕刻更刻意追求形体的完美,神情端庄,亲切慈悲;菩萨体态优美,肌肤匀称。许多雕像力求刻画 出佛家超度众生的情态,从而愈益世俗化。

唐代各时期的佛像特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初唐造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初唐佛像一般仍多保留着隋代造像遗风,造型多呈体态丰肥,饱满壮硕,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身体稍短。面相丰满而偏方,多取善跏趺坐姿。

衣纹上多喜用隆起如圆绳状的纹线,又圆形或六角形的台座上搭敷披布,布的纹褶转折曲复,成为一时流行的样式。

佛的发髻从北朝末期到隋的较为平缓低矮的样式发展到较为高耸,螺发所见渐多。水波式发髻又变得翻卷自由,纹路活泼,起伏明显。

菩萨的体型稍显丰肥,姿态向更自如发展。佛、菩萨、罗汉弟子、天王、力士、供养人等组成一堂,各尊的职守更加明确,个性化更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干漆夹纻佛坐像

唐代初期

高96.5公分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藏

这尊佛像有近1400年的历史,为7世纪初唐朝干漆夹纻工艺制作的坐佛。造像生动细腻,宛若真人,双目有神,表情祥和,呈跏趺坐姿,身披袈裟,袒右肩,衣纹褶皱自然写实,流畅生动,袒露的胸部肌肉平滑光洁,充满弹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彬县大佛寺大佛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原名“应福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抗击薛举薛仁杲大战(彬州浅水塬)中阵亡将士应福所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盛唐造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佛造像的黄金时代,此期的造像比例舒展匀称,结构合理,已完全摆脱了隋和初唐时佛头部偏大,体态略僵板的感觉,动态极为自由活泼。

佛的头部与身躯比例合理,面型丰满,方圆适度,佛发为水波纹式或螺发。除通肩式和袒右肩大衣以及褒衣博带式大衣外,又流行所谓方领下垂式大衣,内着僧祗支和裙,体态饱满丰肥。喜用束腰式台座,底边为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上搭覆布,布纹转折曲复生动。

菩萨多束高髻,发型优美,五官姣好,上身袒,束腰,重心向一侧扭曲,体态极为生动妩媚。帔帛也有动感,婉转活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佛,梵文 Locanabuddha,即报身佛,是表示证得了绝对真理,获得佛果而显示佛智的佛身。“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

1500年来,大佛仅双手及腿部以下因早年地质层的裂隙结构及气温变化因素而塌毁,其余仍基本保存完好。虽然如今人们已经无法真切地看到当初大佛被粉饰一新,受人顶礼膜拜的情景,但是仍可以推想出当初皇家贵族在此举行隆重祭礼的场面。无疑,这里的一切所表现的是大唐盛世的伟大和繁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长安光宅寺密宗造像之十一面观音

这尊十一面观音菩萨造像并没有严格遵循经典所说,头上十一面,共有三种表情,而是一律在菩萨的头顶上出现十个面,由下而上共三层,各为五、四、一个面。这十个面都是菩萨面,表情并无分别,因而与印度十一面观音菩萨造像不同。观音菩萨面相端庄丰满,双耳垂肩,薄衣贴身,佩璎珞,珠宝饰品庄严全身,赤足立于束腰莲花宝座之上。观音菩萨右手上举持杨枝,左手自然下垂持净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敦煌莫高窟130窟 南大像

莫高窟第130窟开凿于盛唐开元、天宝年间,前后费时约二三十年。窟内塑像为倚坐弥勒佛像,高26米,是莫高窟仅次于第96窟“北大像”的第二大佛像。因为这尊大佛位于“北大像”之南,因此在唐代文献中已将其称为“南大像”。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但是却巧妙地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龙山第21窟彩绘石雕

八世纪初 唐代

规格:109.5×75×47 c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1:19 , Processed in 0.0533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