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菠萝漆,又名破锣漆、犀皮漆,作为徽州 漆器最具代表性的品类,是古老的 漆器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相比于明清的繁荣,如今这项珍贵的手艺多少有些曲高和寡,可甘而可先生从对这个领域的热爱到对这门手艺的重新发掘与创新,为这门古老的 技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甘而可携徽州漆器不远而来,加入永新华韵e飞蚁平台,并 入驻前门体验区,为我们传统非遗手工技艺门类中又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甘而可(1955— ),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79年就职屯溪工艺厂,从事漆器雕刻专业。在“楚漆国手”俞金海大师的影响下,对徽州传统的髹饰技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刻苦实践,攻克重重技术难关,成功试制了菠萝漆、漆砂砚制作工艺,使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髹饰技艺重获新生,为徽派漆器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国的 大漆工艺源远流长,古今中外闻名,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千多年前。生漆采自漆树,从漆树的割口中流出并采集,天然生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徽州漆器为中国各地方漆器中很重要的一派,制作工艺有镶嵌、刻漆、描金、彩描、磨漆、堆漆五大类,其中镶嵌以螺甸漆器著名,磨漆以菠萝漆和漆砂砚著名。彩绘以脱胎彩绘漆器著名。
菠萝漆,又称“虎皮漆”,作法是先用石黄加入生漆调成粘稠的漆,然后涂抹到器胎上,做成一个高低不平的表面,再将漆推出一个个突起的小尖,稠漆在阴凉处干透后,上面再一层层地涂上多层不同颜色的漆,各种颜色相间,并无一定规律,最后通体磨平。光滑的表面上,有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或行云流水,或像松柏的树干纹理,乍看很匀称,细看却富于变化,漫无定律。图案天然流动,色泽灿烂,非常美观。由于工艺繁复,所以自古以来,大件作品十分少见。为了更好的发展犀皮漆器,甘而可不仅在技艺上日益打磨,突破传统“菠萝漆”不透明、光泽度不强的局限,创造性的在颜料里加入了金、银、松石、珊瑚等贵重矿物,创作出光泽熠动、气息华贵富有金属般亮丽漆面的作品,把传统的徽州漆器髹饰技艺推向新的艺术高度,使“菠萝漆”艺术达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境界。
前门传统文化中心展示的甘而可的作品
在甘而可先生看来,漆器是一门艺术,市场化固然重要,但它的艺术价值更值得挖掘。他始终对工艺带着一颗敬畏之心,埋头研究,扎实实验,始终按照古法以全程纯手工的方式完成制作,每道工序之后进行择优,并在失误率最高的漆面装饰环节完成之后坚持只取精品。甘而可先生这种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也正是他能够做出每一件菠萝漆精品的关键,缺乏坚守的匠心,作品就失去了可以传承的魅力。
国际友人在前门传统文化中心观看甘而可的作品
甘而可参加永新华韵主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融合国际论坛
甘而可先生始终扎根于中国传统漆艺,原料与工艺恪守天然大漆制作古法原则,探索能够表现漆器更精雅、贵气的表现形式。相信此次与永新华韵前门传统文化艺术中心的联袂以及入驻永新华韵e飞蚁国际非遗互联网平台能够不仅仅从市场和传播的角度宣传与推动漆艺这门活化石般的传统工艺,更能在工艺与艺术与美之间让更多的人有更深刻和丰富的体会。
对你了解非遗有帮助的微信号和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