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4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6 03:01:33 | 查看: 657| 回复: 0
程向君先生作为现代漆画创作队伍的中坚力量,多年潜心于从漆画本体语言出发,探究漆画艺术的表现空间,推陈出新,特立独行,以其鲜明的艺术风格,走在漆画发展的前沿。本期访谈中,程向君先生不但对个人创作做了详实的回顾与多维度的阐释,更对漆画艺术评判标准及漆画独立表现体系的建立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直指漆画之发展“瓶颈”,观点犀利,警人深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一、突破工艺标准重构漆画艺术评判标准

陈亚凡(以下简称“陈”):程老师,几个月没来您的工作室,看到您又创作了很多新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您依然延续了惯用的“厚涂”表现手法。这种“厚涂”手法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材料感、肌理感,与人们传统视觉经验中平整、光洁的漆工艺效果大不相同,显得格外突出,这似乎已成为您个人标志性符号。对此,韩国的一位漆艺家曾说,“中国当代漆画创作已经形成两大表现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平整化,另一种是新兴的'厚涂派’,而程向君就是'厚涂派’的代表”。对于这种评价您是怎么看待的?

程向君(以下简称“程”):所谓的“厚涂派”,是指漆画创作者在作品中增厚材料,比如麻布的叠加、漆灰的堆积等,并有选择性地保留了材料增厚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肌理效果,从而突破了常见的平整化的漆画表现样式。早在90年代中期我就率先采用了这类的表现手法,并在漆画界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和影响,所以会有“厚涂派”代表的这种评价吧。

“厚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甚至被称为漆画创作中的一种派别,我想这是由于漆画自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厚涂”--材料的增厚、过程的保留以及肌理的加强,已经不单单是技术应用上的改变与否,它更涉及到了漆画的艺术评判标准问题。漆画是从传统漆艺中走出来的画种,传统漆艺不但给漆画提供了底蕴与给养,也给漆画带来了束缚和羁绊。过去,漆画界常常把传统漆工艺中的评判标准直接作用于漆画,关注漆面是否平整、是否光亮,但这都是工艺标准。我们并不排斥传统漆工艺本身,用那套语言体系去髹制一个花瓶、一件器物,很合适。但是,一幅漆画作品却不会仅因漆工艺上的完美,而从绘画本质上提升它的审美品格。从绘画的角度来看,笔触、肌理、线条、黑白灰关系、节奏、韵律等等,均是作品的构成元素,关系到作品精神层面的传达;而材料和技术则是画家运用这些构成元素实现作品精神传达的具体媒介和手段,它们重要,但绝非孤立存在。对于漆画而言,虽然它具有浓厚的工艺属性,但依然不能将其工艺抽取出来,作为作品的评判标准,而简单地、直接地挪用传统漆艺中的工艺标准去评判漆画作品更是不可取的。也就是说,漆画作为一种绘画,应该建立起自己的艺术评判标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陈:1996年,您作为《中国美术全集·漆画卷》的副主编,在该书卷首发表了《中国漆画40年》一文,不但对全国漆画创作状态做了详实的概述,更明确地提出了“漆画之本,在于艺术”的观点。这一观点的表明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漆画的艺术评判标准问题。而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多漆画文章的讨论热点均集中在“天然漆与化学漆之争”方面。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超越“材料之争”的“时代热点”问题,较早地进入对漆画艺术本质的思考?

程:这主要得益于编辑《中国美术全集·漆画卷》的过程,它使我有机会全面考察了当时漆画创作的整体状态及作品风貌。考察带给我最大的触动,就是中国南北地域跨度那么大,漆画作品间的差异却仅体现在漆材料的选用方面--福建天然漆、江西化学漆、广州江阳漆以及北京的混合漆材;而作品本身却大同小异--创作内容无外乎民居、静物、少数民族人物几类,创作风格更是呈现出整齐划一的唯美装饰风格。这说明当时的漆画创作与整体画坛已处于一种脱离状态。“八五新潮”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各种新画风孕育形成,而漆画作者依然固步自封于传统漆工艺之中,关注点囿于材料与工艺层面,很少涉及到艺术上的讨论。这对一个画种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不利的,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认为,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关键在于漆画作者观念的转变,只有在观念上修正原有的评判标准,才能从将漆画创作从“唯材料论”、“唯技艺论”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才能引导漆画作者回到对绘画本身的探讨之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陈:我注意到您的个人创作,正是在您提出“漆画之本,在于艺术”这一观点之时,发生了明显的转型,作品风格由具象转向抽象,表现手法开始采用“厚涂”。

程:是的。90年代中期之前,是我学习传统漆工艺、初步探索漆画表现的阶段。1986年我从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留在刚刚成立的漆画工作室,从事教学工作。教学的需要,加上个人创作的需要,我觉得有必要对传统漆工艺作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80年代末我多次下厂学习传统漆工艺,包括到山西漆工厂学习刻漆、刻灰等技艺。同时,也吸取了中央工艺美院一些好的传统,包括乔十光先生漆画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以及装饰风格。那一阶段我将唯美装饰风格的进一步深化,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方向。创作内容多选择我熟悉的景物,有身边的静物,也有外出写生所见的风景。虽然取得了一些创作成果,90年代前期举办了几次个人漆画展,并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慢慢地我发现,单一的装饰风格与我个人的审美理想并不吻合。

我开始思考如何突破漆画的既有模式,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比如,1995年我创作了《垂死的鱼》这幅作品,出发点就是要深度挖掘漆材的写实表现力。这之前,漆画一直被认为不适合表现写实题材。我想检验一下,漆画表现写实题材到底有没有可能,它是否能传达出古典绘画的审美气息。在具体创作中,我利用交叉形的构图、恣意豪放的笔触,以及“薄料”与棕色漆液所形成的色彩对比关系,营造出一种古典绘画的审美气息。可以说最终的作品达到了我预求的效果,也验证了漆材料除传统漆工艺髹饰表现体系之外,在绘画领域中还存有很大的表现空间。

到1996年,经过考察和反思,我对漆画创作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对于一个漆画家来说,学习和继承传统漆工艺是重要和必要的,但学习和继承的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复前人的样式,而是在汲取传统漆工艺的养分之后,有目的地择取适合作品精神传达的技艺才是关键,唯有此,技艺才能真正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媒介。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才能从单一的唯美装饰风格中走出来,转向个性化的抽象风格;才敢于突破传统漆工艺的表现样式,将原来漆画制作过程中的一部分笔触、痕迹不经打磨地保留下来,使其成为作品最后效果的一部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先生漆画作品

陈:从表面样式来看您转型后的漆画作品,除了表现手法有所突破之外,在漆画底板的选用方面也更加宽泛。传统漆画一般都是在封漆的木板上进行制作,而您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创作了许多箔上漆画与布上漆画,近年又创作了大量的纸上漆画,不拘一格的创作方式同样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

程:做板封漆的目的只有一个,防止漆画底板变形。以水打磨是漆画制作中常用的方法,为了避免水浸入底板而发生变形,双包制板、裱布刮灰、多次刷漆就成了必备的工序。但如果在漆画制作过程中,减少打磨工序或者采用局部水磨的方法,只要操作得当,同样可以避免底板走形,当然这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只要能保证底板相对平整,不影响漆画创作,做板封漆就不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漆画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选择不同材质的底板。底板不同,其特质也不同。传统板材坚实沉厚;箔材属于软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反射力和可塑性;苎麻质地挺括且纹理疏朗;卡纸表面光滑、色泽洁白……实际上,从选择底板开始,创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达就已经蕴含其中了。

在近期大量的纸上漆画创作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即兴的、实验性的放松与愉快。这种放松和愉快并不是因为我创造出来了某种样式,而是我体会到了一种绘画的快乐。随着手中画笔的挥洒,漆液顺畅地在光洁的白卡纸上铺延、叠撞、流淌、晕染,笔笔舒展,处处生意,自然而又自得,直接而又直观。直抒心中意趣的快乐,这是在传统漆画制作模式中很难找到的一种情绪。

假如一种材料或技术不适合画家很随意地使用和掌控的话,反而容易导致对材料或技术本身的过分关注,舍本求末的最终结果,将会阻碍到绘画本身的发展。漆画作为工艺材料特征较强的绘画,创作者应处理好工艺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将技艺“隐藏”在画面的背后,从绘画视觉语言层面做好漆画文章。

程向君先生简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向君,1961年6月生于沈阳。

1986年7月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留校任教。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漆艺专业主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韩国釜山东亚大学交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漆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文章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111/14/6027671_1012804768.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3:20 , Processed in 0.0815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