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3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9 13:03:51 | 查看: 787| 回复: 0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所需要传承的和孕育的文化既是当代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精神传统又是道德精神文化 [1] 。当代中国文化文明发展的巨大精神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是不能永远地脱离开这一突出的伟大文化精神优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世界文化的不断激荡中站稳住脚跟 [2] 。随着当今我们经济水平的不断飞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毫无疑问的是,我们中华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也是这些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当中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更是我们面临进行创造性快速转化和实现创新性快速发展的两大问题 [3] ,然而对于我们目前已经可以作为依据的某种工业文化或者某种工业技艺如何在工业现代化中进行创造性快速转化和实现创新性快速发展这一路径的深入研究却还是比较少的。

2. 小凉山彝族漆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状

从古至今,彝族地区人民的日常生产工作中,少不了彝族漆器的加工使用。在彝族古老的史诗《勒俄特依》中就已经有“耕昂头黑牛,用断柄木勺”的关于彝族漆器的文字记载。最初的行业开始时,小凉山乡下的一些彝族人为了方便带他们的孩子上学,选择住进了县城,靠自己学习原始彝族古代传统漆器制作来养家糊口,然后逐渐地在当地陆续开办了一些原始彝族漆器饰件的销售点,至此,漆器逐渐开始真正走进当地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和视线里。

在云南小凉山,彝族漆器以及髹器装饰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地势比较偏僻的乡村,村民手工制作的彝族漆器以木勺为主,且所使用的木器漆以黑白装饰居多,彩绘的较少。近年来由于泸沽湖旅游景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中外各地游客多次来到小凉山景区旅游,彝族传统漆器逐渐发展成为小凉山景区旅游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文化特色。然而另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彝族漆器也受到了其他器物的冲击。所以换句话说,彝族传统漆器在工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不断创新性发展是紧迫的。

2.1. 小凉山彝族漆器创造性转化现状

2.1.1. 制作模式的转变

彝族漆器主要采用最接近原生态的彝族土漆进行揉饰,由红、黄、黑三大种原色混合组成,是古代云南彝族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如今又已经发展成为精美的装饰品。然而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过程需经过手工选木、细坯、磨花等完整的43个工艺流程,才能成功制作生产出一件精美的彝族特色漆器。如果依照最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做法,从采用原木木材再到包装加工最后验收、清洁,整个古代时期漆器的主体包装工艺制作整个工艺过程少则12个月,多则36个月,另外正是因为彝族漆器髹饰是纯手工制作,非常的耗时费力,加之土漆漆膜需要在特定的温度、湿度下才能慢慢干燥,工期长、劳动量大。

今天,可以说每一户小凉山的彝族人家中都会有一件彝族漆器。所以为了适应生产,近年来,为了改变传统费时费力的制作方式,缩减成本,小凉山开始尝试建立了一些小作坊,有了一定的小型规模的生产线,改变了以前完全用手工制作的模式。

2.1.2. 在保留原有特色基础上的多元并存

传统的漆器主要广泛运用在制作餐具、酒具,在充分保留原始古朴风格的同时,开始在工艺上大胆探索借鉴,并自主开发生产出了工艺茶具、旅游工艺纪念品、现代工艺室内装饰器具等多个系列产品。彝族漆器不仅受到当地小凉山人民的喜爱,已畅销到海外,即日本、法国、美国、德国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不在只是局限于本民族的审美,在小凉山的彝族漆器制作上,开始将外民族的审美和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借鉴引进使用。但是当地的一些传承制作人表示,对于这种改变,并不是完全要抛弃本民族的东西,而是在保留本民族原有的特色基础上加入一些外民族的审美,使得小凉山的彝族漆器能够在一种多元的模式的走得更远。

2.2. 小凉山彝族漆器创新性发展现状

2.2.1. 经营主体更加丰富

小凉山彝族漆器的经营主体目前主要还是一种自产自销的模式。伴随时代发展及市场需求,小凉山彝族漆器的经营主体更加的丰富,小凉山彝族漆器的经营主体向企业的模式发展。此外,小凉山政府还建立了“毕摩谷”这样的旅游村寨,展示了大量的彝族漆器,不得不说这种丰富的经营主体,在某种程度上在不断扩展小凉山彝族漆器的影响力。

2.2.2. 努力树立文化品牌

近年来,国家也对各民族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在未来希望当地的传承人能够积极发扬传承非遗文化精神,不让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失传。发展一些当地的彝族漆器的传承人,鼓励这些传承人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品牌,使得带有小凉山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的彝族漆器应运而生,这也使得品牌意识更加凸显。

2.2.3. 利用传播平台打造知名度

小凉山人民开始利用具有传播性的平台主动去拓展彝族传统漆器的国际知名度,其主要的信息传播服务平台主要形式有几种:一种就是政府部门搭建产品展示宣传平台,如政府建造的小凉山博物馆等,主要展示彝族漆器的成品。第二是运用一些新的传播媒体来进行网络宣传。比如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抖音直播等,传播小凉山彝族漆器的文化。

3. 小凉山彝族漆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品质量低,生产效率低

3.1.1. 产品的质量低

长期以来小凉山地区受到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影响,漆器传统生产技术的受到一定限制,小凉山地处偏远的高寒地区,其发展彝族漆器的历史始终不如大凉山,所以在产品质量方面始终是有所谓差距的。就是说比如在产品整体造型设计方面,小凉山的彝族漆器始终还是比较传统的图案,有些甚至就是只是单纯的木质原色,在整体产品设计造型美观功能方面都已经有所明显欠缺。

3.1.2. 产品的生产效率低

另外,小凉山的彝族漆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比较倾向于传统的手工制作,这也就造成了彝族漆器的制作速度慢,效率低。因此,如果一旦遇上大订单,就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2. 参与人才匮乏,业务素质偏低

3.2.1. 参与的专业人才数量低

就目前来说,在小凉山的彝族漆器从业人员始终是比较少的,而且他们普遍都是年纪比较大,很多的受教育程度也很低。以县城里面的七家销售店为例,仅有三名制作人员,而且他们的教育水平仅为小学学历。

3.2.2. 参与的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低

小凉山的彝族漆器具有技术性、艺术性、地区性、民族性等各有特点,这些特点就要求从业者不仅要懂技术、艺术,又能读懂当地的彝族的文化和历史、民风民俗。然而这样的从业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可以说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比较低下的。

3.3. 宣传力度不够,品牌意识不强

3.3.1. 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小凉山彝族传统漆器产业对外文化宣传的主体主要还是当地政府,以非遗文化传承、历史民族文化等世界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角度为对外宣传主要内容。但是他们自发性的宣传却是比较少的。一方面他们是以当地居民老百姓消费为主,但却受知识水平、文化背景的影响,他们不是很懂得如何利用当下最火的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先进营销手段快速开拓市场。当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地企业缺乏一支懂广告策划、文化创意传播及市场营销的专业人才队伍所致。

3.3.2. 品牌意识不够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地彝族漆器的品牌意识不强。一方面这也是因为整个小凉山地区还并没有真正形成完全制作彝族传统漆器的一个文化品牌气候,并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像大凉山的制作彝族传统漆器一般的地域性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也就是说当地的大部分漆器从业者的文化品牌意识比较不强,这就容易导致小凉山彝族漆器的产品样式、图纹等相互抄袭,同质化的越来越严重。

4. 小凉山彝族漆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策建议

4.1. 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4.1.1. 提升产品的质量

我们应不断提升漆器产品质量,在漆器原材料工艺选择和化工涂料油漆材料提取等各个关键环节在大量保留彝族特色的产品基础上能学习到并引入先进生产技术,增加其产品科技含量和美观。

4.1.2. 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

小凉山彝族漆器纯手工制作这一制作特点使得其生产效率特别低,这是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弊端。在有大单时,很多手工作坊不得不放弃大量的订单,为了减少这些缺点造成的损失,我们可以在现有的小工厂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生产流水线,比如在确保继续使用天然材料的同时,其形状的剪裁可以有专业的机器剪裁,然后在手工加工,这将会大大缩短产品制作的时间,大大提升产品的效率。

4.2. 培育专业人才,提升产品创意

4.2.1. 培养专业人才

首先,政府也应该在此上加大财政的投入,保护这些传承人的权利,鼓励当地培养更多的手艺人,还可以申请设立艺术专项基金和艺术设计其他相关艺术奖项,奖励他们在当地推进小凉山彝族漆器的工艺事业繁荣发展中不断贡献力量。其次,那些为数不多的老手艺人还应该继续发扬这项古老的手艺,并能够主动培养出更多的后备技术人才。

4.2.2. 提高专业人才素质,提升产品创意

为了可以做到更好的继续提升我们产品的设计创意,我们希望可以在当地社区开展一些技术实习基地,在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可以创建和继续发展制作的漆器的现代教育模式,联办企业实习基地,培养既要具有创新发展理念又具备彝族传统工艺创新技术的高层次素质人才,丰富人才类型。

4.3.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

4.3.1. 实施品牌战略

充分利用和挖掘小凉山彝族漆器的传统艺术文化特点和它的民族特色,建立小凉山彝族漆器的文化品牌,实施文化品牌战略。第一点是积极充分利用这项项目享誉国内外的非遗产业文化品牌影响力,树立品牌。第二点就是严格依法,注册商标,遏制出现抄袭品牌经营不良的风气。

4.3.2. 加大宣传力度

我们应该多利用各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绘制图案的过程的直播,这个过程是非常吸引人的,相信利用这种宣传方式,能够累积不少的人气,并起到宣传的作用。

5. 小凉山彝族漆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未来展望

5.1. 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的理念创新发展

5.1.1. 去粗取精传承发展小凉山彝族漆器

小凉山彝族漆器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根本要求就是批判性的继承。我们准确了解到小凉山彝族漆器的传统家具制作工艺方式、花纹及其样式、功能以及用途,去粗取精,才能推动小凉山彝族漆器的传统创造性文化转换。

5.1.2. 不断吸取传统之优和外来之长结合发展小凉山彝族漆器

综合性革新创造发展是彝族传统漆器文化艺术创造性有效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关键。小凉山字的彝族传统漆器产业需充分吸取彝族传统之优和外来之长互相结合创新发展。

5.2. 实现彝族漆器的实践性超越

5.2.1. 产业化中推动彝族漆器的大众化

在小凉山彝族漆器的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大众化,不管是彝族漆器的工艺制作,还是管理理念我们都应该更能接近现实生活,走进更多的民族,更加的被大众接受,我们的彝族漆器才能更加具有超越性。

5.2.2. 产业化中推动小凉山彝族漆器的时代化

从另一方面说,小凉山的彝族漆器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一定要始终顺应时代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小凉山彝族漆器在产业化中推动小凉山彝族漆器的时代化,在能够被大众接受的同时,倘如没有时代化,那么小凉山彝族漆器的发展始终只能止步不前。

6. 小结

就目前来看,这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既面临发展更面临挑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技术创新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性的要求 [4] 。如今,国家也对各民族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在未来希望传承人能够积极发扬传承非遗文化精神,不要让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失传 [5] 。我们也一定要始终立足于小凉山彝族漆器的特色,在现代化的潮流中始终能够清楚了解到传统的手工艺术,唯有充分运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传统理念方法去深入实践,也才能使其有所新的发展,才能走的更远 [6] 。

文章引用

祝  样,金钱伟.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以小凉山彝族漆器为例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Research—Taking the Yi Lacquerware of Xiaoliangshan as an Example[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05): 2090-2095.

参考文献

1. 孙雷.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 清风, 2021(16): 2.

2. 赖海燕.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思考[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 20(1): 28-31.

3. 陈念, 郭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理路[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1, 31(4): 52-57.

4. 张淑花, 张淑杰. 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 5(7): 15-17.

5. 赖海燕.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理论思考[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 20(1): 28-31.

6. 王丽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路径探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21(11): 85-9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3:52 , Processed in 0.0472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