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4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10 07:02:10 | 查看: 668|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杜道子在修复漆器

漆器是楚文化一个鲜明的符号,楚人对漆木器到了情有独钟的地步。古代荆州物产丰富,盛产漆树,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的楚式漆器制造和修复的艺人,促成了楚式漆器的辉煌。

近日,记者来到荆州市博物馆,见到了荆州市文保中心漆器修复室副主任、楚式漆器修复技艺的传承人杜道子,在那个不算宽敞的工作室里,堆砌着各种图纸、漆料,几位工作人员正在补胎、描漆,而一旁的铁架上却整齐地陈列着一件件修复完毕的器物,并用不同材质的盒子完好地收藏着。看着这一件件经过自己双手修复过的器物,杜道子眼底总散发着藏不住的满足与笑容。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杜道子修复了国家一级文物“虎座凤架鼓”、“鸟羽人”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古楚式漆器,并且整个文保中心一年的修复量达300件。

项目发展渊源

“楚式漆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漆器工艺的高峰。楚式漆器主要流传在原楚国范围内,其中,荆州出土的楚式漆器尤为丰富,数量大,品种多,形制奇特,样式精美,是楚文化遗留下来不可多得的瑰宝。

“楚式漆器修复技艺”是随着楚式漆器的广泛使用而产生和发展的,从楚墓、汉墓中出土的一些漆器上就有着古代修复过的痕迹。千百年来,伴随着漆器的使用、损坏、修复,“楚式漆器修复技艺”被漆器艺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目前,掌握“楚式漆器修复技艺”,特别是掌握出土楚式漆器修复技艺的人主要集中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从事楚式漆器及出土的其他时代漆器的修复工作。

修复楚式漆器,让其重放异彩,能使楚式漆器的工艺、艺术、人文和科学价值等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保护并传承“楚式漆器修复技艺”对考古学、出土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楚文化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小就与修复技艺结缘

杜道子是枝江人,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木雕、髹漆工艺和木漆器传统修复技艺,学工艺美术专业的他毕业之后一直在工厂里从事传统美术设计的工作,因为对楚式漆器一直有研究,1988年他被荆州市文保中心作为人才引进到荆州,随后,他便正式介入到漆器修复行业中来。

楚式漆器修复所用的工艺十分复杂,从成形、补胎、髹漆、彩绘有一整套传统的工艺流程。工序多而严谨,每道工序都必须按照传统的工艺要求进行,在使用器具上更是繁琐,例如,修复胎体所用的工具除了常用的锯、斧、鉋、凿、钻及各式雕刀外,还有不少家传自制的弯刀、钩刀、翻口刀等等。制漆的用具主要有制漆用的锅、滤袋、碾槽;髹漆用的刮、砂、刷具;绘画用的特质毛笔,自制规笔,不同大小的排笔和贴金压刷等。

也许是之前学习有基础,也许是天赋使然,杜道子在不断实践摸索中掌握了这套工序。现在作为传承人的他,已经参与完成许多省、市、地区的文物保护项目,其主要工作是木漆器修复和绘画。多年的修复工作,让他对文物修复,特别是对出土的有各种病害的楚式漆器的修复有了深入的研究。

修复过多种国家级文物

“楚式漆器修复技艺”与“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最大的不同在于,修复技艺是“修旧如旧”,针对器物的残缺处的修补都是利用同坑出土的材料进行修复,按原器物成型技法进行补胎制胎,并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流程和技法进行髹漆、彩绘,使之在修复后展现器物的原有风貌。而髹饰技艺则是一种新物件的仿古。正是因为如此,修复技艺最麻烦的就在于“还原”二字,“一件器物的出土到真正着手开始修复,这中间需要花上很长时间。”杜道子说,出土的漆器大多存在饱水、糟朽、断裂、变形等病害,漆物上的花纹自然也缺失了,过去的花纹多为龙纹、凤纹,在细节上会非常复杂,工作人员就得花很长一段时间绘制图纸。“过去的花纹具有连续性,也就是俗话说的对称图形,修复过程中,就会按照现有的依据,对照完成另一边所缺失的图案。”杜道子介绍道。

而“还原”不仅仅是花纹上的还原,在绘漆上也是一样。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式漆器达到了中国漆器工艺的高峰。那时的楚人研制出“油性大漆”,并调制出红、黄、蓝、绿、金、银等彩漆,再加上天然漆特有的防潮防腐性能,使这些漆器历经千年,仍然光彩夺目。“而现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大多是化学漆,刷出来的效果会和物件上保留的漆的质地形成很大反差,因此修复所用的大多是植物漆。”杜道子说,上一遍漆就得等上三四天才能干。

正是因为杜道子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从事木器漆修复二三十年,取得了不少成果和获得了无数赞誉。在他工作期间,修复了荆州博物馆天星观2号墓出土的漆器,如国家一级文物“虎座凤架鼓”、“鸟羽人”等古楚式漆器代表作;修复了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漆器,如漆盘、漆盒、漆奁、漆案、耳杯等;还修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漆器,如一级文物彩绘龙纹漆盾、瑟等。近期还参与了国家科技部主办的“指南针计划”山西大河口漆器复制课题的实施工作。

以师带徒系统传授修复技艺

楚式漆器在人们生活中使用了几千年,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使用,人们观念的改变,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漆器的生产和使用日益减少,因此漆器制造和修补行业也日益衰落,掌握“楚式漆器修复技艺”的漆器艺人也越来越少。能采用独特的修复技艺修复出土的楚式漆器的人才更是十分稀缺,目前仅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有两三位老艺人能完成,“如不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传承‘楚式漆器修复技艺’,尽快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不单此项技艺会失传,而且大量出土的精美楚式漆器也将面临无法有效的保护和继续损毁的危险。”杜道子言语间尽是惋惜。

杜道子表示,为了保护和传承“楚式漆器修复技艺”这一珍贵的传统技艺,文保中心将加大保护力度,深入研究,建立资料数据库,建立材料储备库,采取以师带徒和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传承。

目前,杜道子已带了几名徒弟,开始系统地传授“楚式漆器修复技艺”。现在已成立了成都要、合肥、杨州、长沙等几个木漆器修复工作站。同时,文保中心对于“楚式漆器修复技艺”传承人杜道子的技艺水平、制作能力、工艺流程和已经参与完成了的器物进行了重点调查、并撰写了“楚国漆木器保护修复及工艺”的考证文件,摄制了有关的录像与图片资料。(记者伍丹/文郭致远/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7:26 , Processed in 0.06535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