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849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10 15:08:48 | 查看: 616| 回复: 0
1954年,安徽省在其省府合肥市建造了建筑面积一万一千平方米的“安徽省博物馆”,2006年进行全面维修改造;2011年又建造了展览面积一万六千平方米的新馆,“安徽省博物馆”也改名为“安徽博物院”。

安徽共有国宝级文物9件,这9件国宝包括:楚大鼎、龙虎纹鼓座、鄂君启金节(共三件,展览两件)、吴王光鉴、张成造漆盒、玛瑙碗、仙人吹笙瓶、九华朱觐墨。

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8件,这8件包括:楚大鼎、龙虎纹鼓座、鄂君启金节、吴王光鉴、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玛瑙碗、张成造漆盒、镂空龙耳罍

2019笨蛋游记大全

安徽游记:

合肥市

2019漫步安徽博物院2019漫步三河古镇

2019合肥杂篇

黄山市

2019漫步黄山老街

2019雾锁黄山

2019“黄山归来不看岳”之漫步西海大峡谷

2019“黄山归来不看岳”之重返迎客松

2019走马观花逛宏村

2019走马观花逛西递

2019漫步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

2019漫步渔梁村

2019漫步徽州古城

池州市

2019漫步九华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凌家滩玉龙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玉龙造型完美,刀法简练,栩栩如生,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是中国考古发掘出土时代最早的一条玉龙

凌家滩玉龙,就是后世说到的虬龙。《说文》中说虬龙的样子,是“龙子有角者。”《广雅•释鱼》将各种龙形定义得清楚:“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虬字还有弯曲的意思,虬龙也就是盘曲着身体、头上长角的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凌家滩玉鹰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玉鹰表现了振动双翼跃跃欲飞的状态,鹰的胸部雕成圆形,圆形内刻有八角星形纹。对其所表达的含义,学术界推测认为,凌家滩遗址的先民把太阳作为神来崇拜,史前玉器可能与太阳祭祀有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凌家滩玉人新石器时代

5300年前凌家滩的先民,用直径不超过0.17毫米的钻管在玉人背后钻出直径0.15毫米的管孔芯,比人的头发还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微型管钻工艺技术。另外,玉人戴的帽子上有方格纹,腰带上的斜纹上运用了挑花工艺,说明当时的纺织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在人们的穿着上体现出了城乡差别,也反映出当时比较先进的服饰文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凌家滩玉龙凤璜新石器时代

凌家滩出土了大批丰富多彩的玉璜,其中虎首璜和龙凤璜最富考古价值。虎首璜是一种兵符,是调兵和结盟的信物,它和玉戈等兵器的出土,说明当时已有战争行为和军事结盟现象存在。龙凤璜则显示了中国龙凤文化的源头,这种合婚的信物,表明凌家滩先民已实行族外婚,在婚姻制度上已迈入一个文明的新阶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钻新石器时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凌家滩大玉猪新石器时代

玉猪全长72厘米,重达88公斤。猪的嘴、鼻孔、眼、耳俱全,并有一对獠牙,形态十分逼真。这是目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发现最大、最重、年代最早的玉猪,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堪称中国第一玉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纹面泥塑人头像新石器时代

纹面泥塑人头像距今约730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泥塑人头像之一,器物整体由陶土经手工捏制后烧制而成。头像眉弓突出,双目圆睁,目视前方,鼻子扁平微翘,似蒜头鼻,小嘴张开,左耳残,右耳有一穿孔,凸现出一个美丽少女的生动形象。面部五官比例恰当,凹凸对比适度,体现了7000年前淮河流域先民们古朴的审美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该头像于左右脸颊上各有5个戳刺点连成一线的斜纹,是为纹面。额头上刻划有2个同心圆纹,该类雕题象征着远古先民对太阳的崇拜。“雕题”与“纹面”,是上古时期先民们流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即用特定的方式和仪式在人的面部刺出花纹图案。刺在额头上为“雕题”,刺在面颊上为“纹面,刺在身体各部位称“纹身”。这件泥塑雕题纹面人头像为我国目前已发现的“雕题纹面”的最早实物例证,为研究当时的原始艺术和原始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鸟形神器新石器时代

在原始社会时,人们充满着对于自然的敬畏,特别是对于天空上翱翔的飞鸟,更是感到神秘和好奇。因此,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原始人都有崇拜鸟类的传统,甚至于后来的凤凰等图腾都是由此而来。因此,这件文物上面的鸟,应该就是某个部落的图腾。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为完整的图腾,属首次发现,对史学界研究早期的陶器史、聚落考古史、宗教、图腾等方面都有典型的意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七足镂孔器新石器时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大鼎战国国宝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大鼎,又名“铸客大鼎”,迄今为止东周时期最大的圆鼎,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战国晚期青铜礼器,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公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鄂君启金节战国国宝镇馆之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古代,节是一种信物。古人截取一段有节的竹,剖分为二,各执一件以此为信。后来发展成一种出入水陆关卡的通行证,与今天所见的护照非常相近。从鄂君启节上的铭文可以判断,颁发时间是公元前323年的战国中晚期,代表了中国早期通行证的雏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国时期,鄂邑是楚国推行封君制的第一批封国,被封于楚怀王之弟启,尊称鄂君。鄂邑,也就是今天的鄂州市。

在当时楚国的商品经济已高度发展,各诸侯国或城市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稳定国家经济财政,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规范税务的制度,经商必须向国家按章纳税。于是,以国君名义铸造并颁发给封君的免税通行证“节符”开始产生,似于一种“特定减免”的政策,享有者只能是极少数王胄贵族官商。

毫无疑问,鄂君启金节是楚怀王为“鄂君启商队”量身定制的独特通关凭证,对商队严格规定了水陆运输范围、船只数量、载运牛马和有关折算办法,以及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物资的具体条文。这意味着统治者与经商者达成了共识,统治者损失税收的同时,却巩固了王权和政局,经商者在享受“特权”时,节省了税金,却受到了一定制约。小金节,大历史,可以说这2件金节,见证了战国中后期这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鄂君启金节上镌刻着精美的312个铭文,字体挺拔秀丽,代表着楚国高超的工艺水平。

从外观观察金节为2件长短不一的车节和舟节,一共有5件。其中,3件陆路通行证,2件水路通行证,均为青铜铸造,合在一起呈圆竹筒状,这种竹节的形制前所未见,独一无二,为研究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和先秦史学提供了重要的文字史料,是研究先秦符节制度、交通、税收及楚国封君制度难得的实物资料。

从工艺上看金节展现了当时最尖端的铸造技术。节上的铭文通过在镶嵌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复杂“错金银”再创作,可谓“字字真金”。这一工艺在春秋时期产生,传承应用至今,这也是一种非常高超的防伪技术,值得现代科技借鉴。同时,这些铭文字体介于小篆与大篆之间,对我国文字研究很有价值,是极为珍贵的青铜国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兽面纹斝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兽面纹尊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兽面纹爵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卣西周中国十佳青铜卣之一

公卣最重要的特征,是盖腹大开大阖的凤鸟纹。其格局恢弘,鸟眼眺望远方,器宇轩昂,羽冠动感十足,犹如迎风起舞,翩翩绮丽。其流畅的线条,匀称的比例,和谐的构图,显示出作器者极高超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虎纹鼓座春秋国宝镇馆之宝

在古代,鼓是用于战争、祭祀乐舞等活动的乐器。古代文献有记载:龙为水族之长,虎是山兽之君,此物把龙虎集于一身,仅从它的雕文就可以看出它至高无上的权威。虎父还无犬子呢,由此可见,它所承载的鼓地位就更加不凡了。我们可以想象到3000年的龙虎四环铜鼓座,坐落在高台之上,听着头顶传来振奋人心鼓鸣声,睥睨着群情激昂的军士们,为他们的凯旋祈祷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虎纹鼓座”这件国宝级文物最为珍奇宝贵之处,除了它中国第一个有铭建鼓座的地位,就莫过于它的龙虎雕纹了,倒是不说这雕刻技艺有多么出色,而是它所代表的五千年文明之根——龙虎文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兽首鼎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纹曲柄盉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镂空龙耳罍春秋镇馆之宝

镂空龙耳罍,器皿顶部是镂空雕纹,皿身镶嵌有四条“龙”,铸造工艺精湛,造型完美,是少见的青铜艺术品

2013年合肥罍街的镇街之宝罍雕塑,是在安徽出土的“春秋镂空龙耳罍”原物基础上放大100倍,用上等青铜耗时2个月制作而成。实物高2.5米,重2吨,制作于铜陵。据悉,该罍雕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罍仿制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蟠璃纹钮钟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候升鼎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鸟钮盖香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蔡候产剑战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纹方鼎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编织纹簋春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铸客升鼎战国

铸客升鼎是实牲体的祭器,是楚文化礼制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此鼎造型生动壮观,工艺精巧别致,给人一种威严、震撼的神秘感,应为王后宗庙祭祀礼器中的正鼎。对了解战国末期青铜器铸造工艺、楚国宗庙祭祀礼仪制度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展翅攫蛇鹰战国

展翅攫蛇鹰,通高16.5厘米,长25厘米。方形铜板底座,座上浮雕一鹰双爪紧紧攫住一条蛇。鹰是整个雕塑的主体部分,鹰头颈前伸,双翅伸展疾飞。鹰头、鹰眼写实传神;鹰爪、鹰腿粗壮有力,生动的再现了鹰在攫取到食物后腾空而起的一瞬间的情形。蛇在鹰爪之下奋力拼搏,身体极度扭曲,作盘绕弯曲之状,力求挣脱被抓获的厄运。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自然界中瞬间发生的一场生死拼搏,以高超的技艺逼真地再现了这一闪即逝的生动情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吴王光鉴春秋国宝镇馆之宝

吴王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它有着最古老冰箱之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边玛瑙碗北宋国宝镇馆之宝

俗话说,“千种玛瑙万种玉,有钱难买金镶玉”。玛瑙性脆、质硬,可塑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用途的器物,毕竟要在这么硬的材质上掏出一个空间在古代是非常费事费力的,工艺要求很高。而想要在这样的材质上,使金边牢牢附着,金扣玛瑙碗显示出的技艺更让人惊叹不已——毕竟,历经800年的地下时光,这口沿的一圈金边,依然牢牢附着在玛瑙之上,毫无松动之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葵花形金盏南宋

整个金盏像是一朵绽放的秋葵花。金盏由6片花瓣组成,每片花瓣的边缘均镌刻着连续的花卉一周,刻工精细,纹饰秀丽。盏的圈足焊接于盏底,圈足底缘錾刻一周二方连续的线纹,刀法熟练,线条挺劲。圈足好似花蒂,仿佛承托着一朵正在盛开的葵花。盏心用6瓣花苞形小柱捧起香梅一朵,似有暗香袭来。从上面看,花中有花。秋葵花瓣又像是在围绕着梅花旋转,颇富动感。真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整个造型构思奇巧,制作工艺精湛,富丽堂皇,精美绝伦,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和艺术美的享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菱花形凤彩银果盒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描金彩绘山水人物漆盒明末清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雁纹玉镶件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九华朱觐墨北宋国宝

九华朱觐墨于1988年出土,是首次发现的宋代有名款,墨锭完整,尺寸较大的模制古墨,为我们提供了早期珍贵的宋代墨模制墨的标本,在墨史研究上有重大意义。

这枚墨从造型、工艺技术上讲,已十分珍贵难得。更为难得的是这枚墨形体硕大。《墨法集要》中说“大墨最难搜和。”“厚大难工,薄小易善,故墨工不喜为厚大。”由于墨大,收缩率也大,工艺上稍有不当,墨锭极易开裂。可见制作大墨比制作小墨的工艺难度要大得多,因而更加名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元国宝镇馆之宝

“张成造”漆盒的髹漆技法称为“剔犀”。剔犀是用朱、黑两色漆或朱、黑、黄三色漆,有规律地逐层髹至一定的厚度。然后用刀在漆面上刻画出云纹、蔓草纹等图案,刀口断面便会显露出不同的色层。剔犀还被称为“云雕”,日本人称之为“屈轮”,都是对其纹饰形态的一种描述。《髹饰录》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明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或雕黸等复,或三色更叠。其文皆刻剑环、绦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纯朱者不好。”“张成造”漆盒即属于“乌间朱线”类。

“张成造”漆盒的制作程序有制作木胎、刷漆灰、髹漆、置稿、剔刻、打磨推光等,其中髹漆是重要的一环,每层黑、朱漆带都要重复涂若干层才能达到一定的厚度,一道漆需阴干了之后经过打磨才能再漆,一般夏天每天可涂两层,冬天涂一层。“张成造”漆盒的漆层厚约一厘米,只这道工序便要花费三四个月的时间,漆盒的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张成造”漆盒盖和底分别饰有三组云纹,器底的云纹因只能饰于狭窄的器壁上有所简化,但还是双涡卷结构。这种云纹具体称为“如意云纹”,曾被广泛应用于服饰、金银器、建筑、家具的装饰上,亦是“剔犀”漆器最为常见的纹饰,因其线条飘逸流动可体现剔犀的叠层之美,又可借以表达人们的吉祥愿望。

“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具有堆漆肥厚的特点,利用藏锋刀法雕刻出丰硕圆润的花纹。整体淳朴浑厚,细部又极为精致,在质感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张成造”剔犀漆盒就是元代雕漆工艺品中的代表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双龙镂空金坠饰北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贯耳玉瓶元

贯耳瓶在古代的功能是作为一种陈设用品,或许外貌看起来也就那样,但作为众多瓷器形制的一种,贯耳瓶也拥有其特色。尤其那对贯耳,在别的瓷器上很难见到。贯耳瓶的两只耳朵呈直管状,某种程度上也有劝诫君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的含义。或许基于此,贯耳瓶才会得到历代皇家的推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景德镇窑影青釉仙人吹笙执壶北宋国宝

此执壶1994年被考古专家发现,是北宋仁宗皇帝的陪葬品

这件仙人吹笙执壶造型独特,庄重大方。通体施青白釉,仙人的头、手及壶流用褐彩作辅饰,头顶发式中空为注水口。仙人神态安祥,面部刻划细腻,形象生动逼真。以仙人吹笙的形态与壶体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工艺及艺术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它不仅表现了制瓷工匠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奉行了崇尚道教的一种风气,在这把壶上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道教文化的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景德镇窑影青釉注子温碗北宋镇馆之宝

《三国演义》里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古人饮酒,多半是温热再喝,据说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早在商代就有一种温酒器叫斝,斝的腹下有三高足,以便用火加热。进入晚唐后,人们逐渐改变了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一些用品随之被安放到桌几和条案上,因此器皿出现了很多新样式,注子温碗就出现于此时。注子为盛酒用器,配以注碗,将注子置于注碗中,往碗内加热水用以温注子里的美酒。因其为温酒之用,故又称注子温碗。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画作,此画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图中出现多件注子温碗,这就说明此器皿在五代时已很流行。进入北宋,注子温碗更加盛行,北宋很多墓葬中都出土有注子温碗,且以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釉注子温碗最多

影青釉注子温碗可以说是安徽博物院最知名的瓷器,2001年出版的《安徽省博物馆藏瓷》一书,其封面选用的就是它的照片,1991年10月,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以“景德镇瓷器”为内容的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其中一枚的图案也是这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花花卉纹菱花口盘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影青釉香薰北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影青釉鉢北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菱花形凤纹银果盒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六角形金杯金盏南宋

宋人好酒,同时对喝酒的器皿也非常讲究。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词曰:“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可见,此盏应为宋人饮酒用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心形活环玉坠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玉杯南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晶灵芝纹如意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玉琮新石器时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玛瑙洗南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朱雀攫蛇漆豆西汉

这件西汉彩绘朱雀攫蛇漆豆,其艺术来源很大程度上受到战国时楚文化的影响。楚人崇尚凤,在他们眼里,凤是通天的神鸟,只有得到它的引导,人的灵魂才能飞登九天,周游八极,极具浪漫主义情怀。《楚辞·惜誓》云:“飞朱鸟使先驱分。”王逸注曰:“朱雀神鸟,为我先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汤鹏草书铁字联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梁应达铁画(梅花、兰草、竹、秋虫花卉)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梁应达铁画竹石图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木雕铁拐李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观音变相雕版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象牙圆雕说书艺人清

这件牙雕说书艺人采用整段象牙雕刻而成,运用了圆雕、镂雕等雕刻技法,线条流畅,极具动感,人物笑容可掬,神态自然。石桌下雕四只小兽,顽皮可爱,更增加了作品的情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犀角杯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粟山大藏经》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写经用纸(简称“金粟纸”或“藏经纸”)。这种“金粟山藏经纸”为我国著名古纸之一,是一种供奉用纸而非生活用纸。明董谷《续澉水志》称其为“藏经茧纸”、“硬黄茧纸”,因其造纸原料中有茧丝的成分,又称“其造法今已不传”。此纸纤维匀细,纸表洁白,纸质坚韧,蜡磨光莹,尤以白色最为名贵。

清代宫廷中原收藏有少许此种纸品,乾隆皇帝也颇喜拿它来书写诗文,并用它作为书画的装潢或引首。在乾隆时期,有人曾试图重新制作金粟纸,但因昔日秘样一去不复返,人们终究无法再生产出货真价实的金粟纸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是借助于当时流播范围最广且最能深入人心的佛经书法来确立其在书史的地位。他耽心于禅悦,喜与释氏为伍,其方外之友甚伙。在僧徒们的熏染下,他屡以翰墨为佛事,创作了为数众多的佛经作品,仅《华严经》就有数种。

张即之这卷《华严经》残卷,是清代时从杭州潮鸣寺流出,与现藏于故宫的《华严经卷第五》属于同一卷,珍贵异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牙雕《踢球图》笔筒明

象牙作为雕刻工艺品的优良材料,古今都是相当珍贵的,这件牙雕笔筒以精细的线刻技法,雕刻出一幅踢球图场景,细腻生动,色泽古雅,是研究中国古代蹴鞠运动难得的实物资料,弥足珍贵。2006年世界杯期间,曾赴德国参加“球类游戏——足球历史”展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象牙雕松鼠葡萄叶形碟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石羊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玉猪东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仙人骑兽灯汉

附:安徽省博物馆老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安徽省博物馆(老馆)位于合肥市中心的三孝口,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次可以去三国遗址公园、包公园、紫薇洞、滨湖湿地森林公园、龟山湿地公园、中庙姥山岛景区、李鸿章享堂、等等地方。合肥的景点市区较少,主要在乡村和远郊区,最好的风景基本上是环巢湖岸边的十二个镇里,三河古镇只是一部分。环巢湖一圈每个镇有古镇、古村落、湿地、溶洞、奇花、花海、古建筑,温泉,湖光山色非常好,只是很少被人了解。

回复就是爱玩:多谢老友指点,这次主要时间有限,很多地方没有走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凌家滩的玉鹰,胸腹刻有大小两圆,两圆之间刻有八角星纹,鹰首侧视,双翼展翅,神彩飞扬。鸟是东夷人的图腾,玉鹰在凌家滩的出现,表明凌家滩先民可能与东夷文化有某些直接关系。玉鹰双翅作猪首形展开,是想让百鸟之王的雄鹰飞上天把牲品带给太阳神,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9:26 , Processed in 0.0644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