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75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11 08:04:51 | 查看: 656|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报讯

古诗有云:“工笔精刀摹美人,环姿燕色幻如真。晶莹髹漆千层罩,月里嫦娥羡几分。”这里的“髹(xiū)漆”和“精刀”说的就是“燕京八绝”之一的雕漆艺术。

两面刻花凤纹大捧盒

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以3314万元港币成交价,刷新雕漆作品拍卖纪录

雕漆六角龙瓶

剔红剔白凤穿牡丹盖盒

雕漆

本期典藏版块,继续向您介绍燕京八绝之一——雕漆。

雕漆艺术源于古老的漆器髹饰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明清两朝达到了高峰。

雕漆制作因为成本高昂,在旧时主要为宫廷皇室用品。

雕漆品种有瓶、罐、盒、盘、茶具、烟具、酒具、挂屏、围屏、墙壁画、立体鸟兽、小件首饰等。

近年来,北京雕漆朝着“工艺美术日用化”的方向发展,陆续创作出一批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新产品,如台灯、餐盘、仪器盒、电子钟表壳、雕漆桌面、雕漆绣墩、雕漆衣箱、雕漆柜等。

雕漆·回眸

雕漆着漆最多三五百层

中国是漆器大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的国家之一。1978年,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发现一件朱漆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漆器。雕漆被誉为

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工艺“四大名旦”之一,也是“燕京八绝”之一。2006年,北京雕漆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在中国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以3314万元港币成交,刷新雕漆作品的拍卖纪录。

漆器藏家周艳告诉记者,雕漆的贵重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还在于其考究的制作工艺。制作漆器所用的大漆是野生漆树的汁液制成。在制作过程中,为调色和光泽,还得加入桐油、朱砂等珍贵的配料。漆器的制作工艺繁琐,一般分为选料、塑胎、涂漆、彩绘、打磨拋光、烘干等步骤,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周艳说:“光涂漆这道工艺,每上1毫米的漆需要连续涂刷16天。”据悉,雕漆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部分雕漆精品光涂漆就需要1到2年时间,名符其实的“慢工细活”。因为成本高昂,雕漆在旧时主要为宫廷皇室用品。

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雕刻的技法有平雕、深浮雕、浅浮雕、镂雕等,由于漆层厚,所以雕刻的图案生动、饱满,极为精细。雕漆的漆色也很多,有朱红、黄、黑、绿、紫等色,传统雕漆以朱红为主,色泽纯正鲜亮,风格华丽。

漆器直到1996年

才在市场上逐渐受到重视

近10多年来,国内艺术品市场火爆,各大拍场屡创新高,但漆器收藏在业界仍然属于冷门。直到1996年中国香港佳士得策划宫廷拍卖专场,漆器才在亚洲市场上逐渐受到重视。

从年代上看,明清漆器占绝对优势,不仅因为其承继了宋元以来所创造发明的全部漆器技法,而且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皇家专用漆器生产和管理机构。官办作坊能够广泛地吸取民间漆器作坊的精华,迎来了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从工艺上看,雕漆是漆器中的佼佼者,其艺术品位和艺术价值很高。

雕漆·创新“雕漆马”创汇3000多万元

据北京日报报道,1941年,文乾刚出生在山海关镇(现属于秦皇岛市)。他对艺术的特殊禀赋在幼年时就显露出来。他醉心画画,没有像样的纸张和颜色,墙面、地板就是他的画板。他费尽心思地收集香烟盒里的画片,武侠小说里的文臣武将、神仙湖怪都被他临摹得惟妙惟肖。

从小学到初中,他被老师们看重,有幸在学校的“美工组”里学习绘画。

据北京日报报道,1958年,初中毕业的文乾刚,如愿考入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现北京艺术设计学院)雕塑专业。1961年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北京市雕漆厂,这里成就了他一生精彩绝伦的雕漆大业。

超能“杂工”

进厂工作的第一年是实习,文乾刚全身心地投入。拜师学习雕刻期间,他每天8小时身不离席,苦心练习基本功。仅一年,山水、人物、花鸟等雕刻的主要工序全部扎实掌握。实习结束后,文乾刚又先后被分到了设计组,车间,每过几个月就要被调换一个工种。

一晃3年过去,许多同进厂的小伙伴还在某一个岗位上重复摸索,雕漆工艺的每道工序文乾刚都已经干过一遍,并熟练地掌握了雕漆的全部流程。

文乾刚幸遇伯乐,当时的厂长在新进厂的年轻人中发现了这个孩子与别的孩子不一样的艺术禀赋,有意地把他放到每一道工序上去轮番学习,目的就是要培养出一个全能型人才。

厂长不拘一格的慧眼,给了年轻的文乾刚广阔的艺术发展空间。

他从“杂工”做起,在以后的日子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设计、制胎、烧蓝、做地、髹漆、画工、雕刻、抛磨、做里等全工序的“超能型”人才。

他很快挑起了工厂的大梁,最终成为了该厂的总工艺师。

传奇“雕漆马”

1978年,百业待兴。文乾刚被压抑了多年的艺术灵感得以释放。经过缜密的思索,他立意开发一种立体雕漆艺术品。

一次偶然的参观,他看中了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的一匹唐代的三彩马。那马从形体到神态无不精彩传神。

惊异于唐人对马的解剖学认识,文乾刚数次来历史博物馆,一待就是半天,转着圈地研究那马的形体结构,回去后一遍遍默写。

为了让马的造型更加灵动鲜活,他先后去东风农场、红星农场、灵山等地去画各种动态的马,终于设计制作出一匹以唐代三彩马为原型的“雕漆马”。

外贸公司的订货经理从此马的身上看出了巨大的商机,当即以8500元的“天价”买断,并签下了令全厂轰动的订货大单。

为了实现批量生产,需要研制一套高效的模具,文乾刚苦心钻研,四处取经,终于在当时北京玩具厂的大力协助下发明了一种“软硬模具”的制作方法——制作石膏阴型,用其翻制脱胎。有了批量脱胎的基础,“雕漆马”的制作变得高效顺畅起来,从一个苦心孤诣的孤品变成了名闻海内外的俏销艺术品。

从1978年起,雕漆厂三幢厂房大楼里堆满了不同规格和形态的“雕漆马”,有人戏称,雕漆厂成了“马圈”。

该产品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一直热销到90年代初,外贸公司以4000元单价采购后,以更高的价格销往海外,总共为国家创汇3000多万元。其时,雕漆厂的职工月均工资才40多元,他们从海量订单中得到了一点儿实惠,手快的工人能赚到每月100~150元的奖金。北京雕漆厂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成为令人艳羡不已的“肥单位”。

雕漆·掌故

乾隆也“造假”

元明款改成“乾隆款”

明代雕漆漆色丰富,在元代的基础上又剔黄、剔彩器。造型比元代增大增高,出现梅瓶、提匣、小柜、插屏等。

明代由于是官办作坊生产雕漆,所以雕漆器均刻年号款。永乐为针划行书款,刻款相对固定,一般都在器底内缘的左侧,少数在右侧刻“大明永乐年制”六字竖行款。而宣德则改为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款有的在器底内缘的左侧,有的在器底正中,有的在器底正上方,也有的在器物表面边缘,真可谓“宣德款遍器身”。

传世的宣德雕漆器,也有一部分是改款的假器,或有把元代、永乐针划款涂抹,改为刀刻的宣德款,或有在晚于宣德的器物上刻宣德款。有趣的是清乾隆皇帝也爱这样做,随意就把元代张成造、明代宣德年制款覆盖,改刀刻填金“乾隆年制”的款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3:02 , Processed in 0.06921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