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741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8-24 04:00:32 | 查看: 939|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一朵璀璨的鲜花。

编者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国智慧,承载着中国价值,凝聚着中国精神,它所蕴涵的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散发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今,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在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非遗”之花的每一次盛放,都让世界为之惊艳。特此,手工艺学院推出《对话非遗文化》栏目,一起丈量“非遗”的维度,感受“非遗”之美。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话非遗文化》第三十七期,了解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名称: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

编号:Ⅷ-53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天台县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一、历史渊源

早在东晋时期,干漆夹苎已在天台民间得到应用。据史料记载,东晋时期,戴逵(336-396)父子就在天台山一带将民间流传的“干漆夹苎法”工艺用于寺院的佛像制作,制成木雕“干漆夹苎”佛像。

千百年来,经过历代工匠不断传承、革新,干漆夹苎技艺逐步走向成熟,并且传到天台的周边地区。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就将此法传到日本,当时由他制作的鉴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宋代(公元984年),天台张延皎、张延裘兄弟用此法制成的一尊“伏填王释迦瑞像”由日僧带回日本,仍供奉于清凉寺。

相传,明代天台人张文郁(工部左侍郎)奉命督造北京故宫建造时,曾将天台的一批干漆夹苎工艺的工匠请去,为宫殿的藻进、柱、梁等进行外表装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工艺技法

干漆夹苎是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它有完整的技艺流程,其制作由48道工序组成,从型模、上灰、夹苎、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贴金,均采用苎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它是用天台本地的原始生漆、苎麻、五彩石粉、桐油等13种原材料,在麻布、漆料层层包粘、反复打磨后再涂以朱砂等辅料,贴上金箔和砑光,经过工艺处理后完成作品。它的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的讲究,经多种技艺处理后,成品综合体现出雕塑、彩绘、金装的艺术魅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干漆夹苎的成品主要用于佛教造像,宫殿、庙宇建筑物的装饰、保护及民间器材的制作,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等特点。最能体现干漆夹苎成就的是用该工艺制成的木雕佛像,既保持木雕的纹路细腻、线条流畅,又使佛像造型更具有神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三、保护与发展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的主要传人为汤春甫及其艺徒郑丙瑞、金红初等,他们所制作品为49个国家和地区所收藏,多次荣获国际和国内工艺美术金奖。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不仅有重要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且在修复古建筑、古文物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实用价值,能达到整旧如旧的效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制作:沈依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8:59 , Processed in 0.0754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