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明月照怀 溪山清风入松
洗尽尘心都不见 化渡凡愚用意浓
客居俗境思归 寄情流水孤峰
争将一曲罢 但使乱绪终
半山半水 非梦非空
七弦上 万物中
弘道 敬躬
——斫琴师赵铠
| 结缘
古琴
“2008年,很偶然的一天,我绘画书法的老师江文湛先生对我说:“你一定要学琴”。可能是他那个时候正痴迷古琴吧,但与我而言古琴满陌生的。因为师命难违的缘故,就答应了。
随后去书店翻找相关资料,只找到一本《古琴丛谈》。本来想做为睡前催眠读物翻一翻,没想到很快被深深的吸引。就好像推开了一扇宝库的大门,琴深邃博大的内涵感觉陌生而又熟悉,豁然开朗了传统文化的通感。从那晚之后,几乎就没有再离开过琴。”
十年过去了,当赵铠回忆结缘古琴,如在昨日。
| 为什么要自己斫琴
赵铠如是说:
“爱琴便要习琴,习琴便要有琴,当有了一张练习琴之后不久,就有了两个问题:
第一,我和爱人疆蕾一起学习,可我痴迷太甚,对琴强霸不舍,蕾蕾常常抱怨。
第二,琴虽能用,但
音色的确不佳。习琴越进,对琴也就日渐不满。
忽有一日心血来潮,看着门前一块五六平米的空地,正可以施展,便决心给自己做一张琴。那时候的状态可以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如果提前知道斫琴的难度,恐怕我也不一定敢尝试了。但是,伴随艰苦和漫长的还有探索未知的强大吸引力以及化腐朽为神奇的成就感。
随着第一张琴的诞生,我立刻被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遗憾推动着继续下一张琴的制作。这一推就是十多年。”
| 斫琴之路
古琴,是一种从上至下、从里及外都充满着文化内涵的乐器。
古琴形制崇尚自然,面圆而底平,象征天圆地方;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琴弦的支撑称为“岳山”和“龙龈”,岳山代表高山,琴弦代表流水;古琴底部的两个音孔,称为“龙池”和“凤沼”,这叫上山下泽,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弹奏古琴,即是面对天地日月。
在古琴诞生三千多年后的今天,赵铠手斫琴依旧沿用古法。
需历经选材~定琴式~刨削琴面弧形~挖槽腹~配底板~合琴~细修琴形~镶冠角岳山~吃靠木漆~裱布~刮灰胎(粗、中、细)~
打磨成形~闭毛孔~糙漆~布色~髹表漆~磨显~罩漆~退光~擦漆~推光~揩清~安雁足~上弦~调音~成琴近三十个步骤。
作为斫琴的第一个步骤,选材是制作一张好琴最重要的基础。对此,唐代斫琴大师雷威有言“选良才,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赵铠也说:“天然材料的控制,其实很难,每一张老杉木,拿起来一敲,声音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的嗓音条件不同,同样的训练方法,唱出的音质都不一样。所以,要使一张老杉木达到琴音该有的质感,打磨的过程非常复杂。”
同样的方法做两张琴,因木质天然条件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区别也很大。所以,做琴时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古琴之所以能有苍古的音色,并且千古流传,和漆层工艺的关系非常大。做漆是非常痛苦纠结的过程,
过敏难受还在其次,古人那细致繁复的漆层制作过程,才让人心生退意。
但是赵铠发现,想在传统里偷工减料,根本做不到。必须老老实实按照《髹饰录》里记载的传统
漆器工艺去做。这样做出来的琴,就是不一样的,它所呈现出来的美感、质地、质量,才是能入人眼的。
↑赵铠亲斫仲尼式古琴↑
↑赵铠亲斫凤嗉式古琴↑
一床古琴从选材到调音成琴,赵铠大约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完成。在此期间,每一步的细节都体现出赵铠对于古琴的理解和审美,判断及感悟,更蕴含着他四十几年的生命积累。
斫琴时间越久,赵铠对斫琴的体悟越深,他深知斫琴是音乐与美术,木匠与漆工,体力与脑力,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和融合。木工的工序有模有样之后,还要面对
大漆制作繁复严苛的工艺。被锛凿斧锯消耗的精疲力尽时还要忍受生漆过敏的奇痒折磨。既要考虑琴体声学规律的影响,又要照顾书房雅器的形制美感……总之,斫琴是平衡的艺术。
多年来,他和工作室的同仁们恢复斫制了传统琴式四五十种,传承并发展了古琴斫制这一文人修养与匠作工艺相结合的传统艺术门类。 2015年,赵铠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斫制艺术代表性传承人。2017年,他被收录进《中国古琴当代斫琴师》名录。
↑赵铠亲斫青云式古琴↑
| 缦
学堂说
每个看到赵铠的人,每个认识赵铠的缦客,都会义无反顾去收藏他的琴。但赵铠一年只能做几十床琴,这或许就是缦学堂幸福的烦恼。
这个时代,量产化带来的收益非常可观,而专心地、慢慢地做每张琴,似乎已成为奢侈之事。但唯有像赵铠这样将利益放下的斫琴师,才会平心静气、细致入微地对待每一张从他们手中出生的琴。
↑赵铠亲斫混沌式古琴↑
人致纯,有智慧。
人致简,方致真。
把纯净的声音表达出来,
把古琴的美融合在一起。
干净的人是有智慧的,
做到的人是有爱的。
在那么多斫琴名家中,
赵铠的琴,
是我们缦学堂甄选之琴,
因为他的琴有智慧,有慈悲。
正如其人。
——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