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165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3-10-14 23:02:49 | 查看: 585| 回复: 0
在古玩行家胡义成的引荐下,记者于李胜忠的广州古玩店里采访了这位儒雅博学的古玩人。

为谋生计搜罗古玩 首次出手大挣十倍

李胜忠出生于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上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和建设期。国宝民藏、藏富于民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和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实现文化兴国的一项重大举措。此时,天津外贸公司在大城县设立了旧家具收购点。这对当时经济普遍羞涩的乡亲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乡亲们,近万人的队伍骑着自己动手焊接的自行车就这样走街串巷去搜罗古玩,换钱贴补家计。

李胜忠就是在这样的大潮中,跟着姨夫、二弟开启了第一次古玩搜集。在河间县沙河桥一带,他们碰到一个老太太。姨夫和二弟看中了她的药橱,说是像黄花梨。老太太要价800元,因为她家要盖两处房,急需用钱买砖。800元在当时那可是天价,他们三人听了心里直打鼓,因为没有那么多钱,而且还怕买错了亏大本,所以不敢买。但是一旦是真的黄花梨,那就很可能错失一次良机,心里依旧嘀咕着。于是向外人请教,可喜的是人人都说赔不了,赔不了。他们就凑够钱再次登门,跟老太太磨破嘴皮子最终花680元买下了。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把药橱拿到外贸公司。外贸公司老魏戴着眼镜,翻来覆去的看了又看,最终老魏开口了:“就7000元吧”。三人一听,紧绷的心弦放下来了,开心得像窜上了天。“当时我顿觉天旋地转,两腿发软,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足可以盖10处房子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吓’,我这辈子都忘不了。”李胜忠笑着这样回忆。

首次出师便获如此大捷,李胜忠备受鼓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上沈阳、下广州、到南京、去西安......用脚步丈量古代名人故里,搜寻文玩珍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中早期白酸枝包镶框大漆刻御题诗挂屏对联一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元末明初大漆剔彩雕漆座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中早期楠木框黄花梨心板12扇围屏

恩师引路益友相授 遨游宫廷博古通今

为了学习更多的“断代”知识,用更专业的眼光去甄别藏品,李胜忠每一次“过手”都不厌其烦地向卖家询问、讨教,久而久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仅从藏品的雕工、纹饰、材质等就能判断一二。而对著名学者、文物鉴赏家、“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著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的认真研读,更让李胜忠从理论的高度系统地学习了古代家具的文化艺术内涵,加之他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过人的悟性,李胜忠练就了一身“识朝断代”的好眼力。

李胜忠虽然走南闯北,见识过各地名人巧匠之作,但也只是民间的技艺代表。然而,机遇总是为那些勤奋拼搏的人制造着“惊喜”:1993年,李胜忠在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遇到了原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明式家具研究方向的专家陈增弼教授。他爷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特别是当民间家具的灵动遇上宫廷家具的富丽堂皇,可以说是俩人文化理论之间天衣无缝的完美互补。求知若渴的俩人难得遇上知音,格外珍惜机缘,一次又一次的就着家具纹理、材质展开激烈的论战。

陈增弼教授更带着李胜忠遍访故宫博物馆等著名文物点,零距离接触、研究常人无法接触到的艺术珍品。“专家学者型的陈教授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令我醍醐灌顶!正是在陈增弼教授的引领下,我对宫廷家具有了全面的认知。”

李胜忠告诉记者,陈增弼教授不仅向他倾囊相授专业知识,还将众多文物研究领域的顶尖人物介绍给他认识:“包括著名文物专家、清史专家朱家溍教授,杨洪教授、张乃仁教授、张绮曼教授、曾坚教授、杨家驹教授等,陈教授的引荐让我们成为了朋友,让我学习到前辈们的宝贵经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中早期嵌软螺钿小香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早期紫檀雕刻边框玻璃绘画挂屏一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中早期紫檀包镶工艺嵌玉荷叶图挂屏一对

建馆藏珍著书立说 乐做文化的传承人

“陈老师更常常对我说,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精品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凝结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要懂得珍惜和守护它们。”李胜忠一直谨记恩师的教诲,勤奋自学与自我鞭笞,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他翻破了五本厚厚的字典,阅读的书籍从家具、文物、历史、文化到宗教,从古代到现代,由国内往国外......只为恩师的教导,心中的追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早期紫檀包镶工艺嵌珐琅挂屏一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中早期紫檀包镶工艺百宝嵌挂屏一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早期螺钿八宝灰工艺百宝嵌座屏一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明晚期嵌软螺钿六角套盒

被问及从事古玩行业30多年,最欣慰的事情是什么?李胜忠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看到大量的外流文物回归。”这或许就是埋藏在李胜忠心中最深的执着与追求!据了解,近十年间,得益于古玩收藏,家境殷实的李胜忠,不惜花巨资将团队布局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只为让更多珍贵的外流文物回归祖国。在李胜忠河北老家的三层楼藏品展览馆里,常年公开展示着他珍藏的数百件珍贵文物,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国外搜罗回来的外流文物。

除了尽己所能,让更多的外流文物回归祖国外,李胜忠还有一份同样执着的责任,就是让祖先的智慧结晶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技艺,一代代相传,一代代改进,再加以创新和反复的实践,焕发出更鲜亮的光彩。为此,李胜忠不断学习,并将自己的经验所得著书立说。在李胜忠赠予记者的,他与于德华教授合著的、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文竹细木》一书中,他亲笔写上这样一段话:“把古代流传下来的工艺传承、发展下去,把丢失的古代工艺找回来,发扬光大......”文字真挚感人。

“每天行走于积累知识和传播文化的道路上。李胜忠不仅是一位文物收藏家,更是一位文化传承人,他带着狂热与痴恋,在文山书海和实践中探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李胜忠的挚友、古玩行家胡义成如此赞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李胜忠向记者介绍他花重金竞拍回来的,曾于二战时期曾流落日本的,清代著名竹刻大师吴之璠所制之笔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9:14 , Processed in 0.053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