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纽约的藤田青铜热潮未退,9月新一轮的秋拍也即将拉开序幕。此次纽约亚洲艺术周高古作品方面,佳士得率先推出“观悟正道—日本珍藏早期
佛教艺术”专场,涵盖了从五胡十六国时期至明代的39件金铜及石质造像,及一件重要的朝鲜统一新罗时代金铜佛像。此场拍品据述多为1950年代前的日本藏家旧藏,其中部分曾出自茧山龙泉堂等早期重要dealer,多数也有例如奈良大和文华馆、大阪市立美术馆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参展记录,可谓是继藤田之后日本早期收藏的再次析出。
各具特色的石雕、木刻、金铜高古中原佛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文化价值,一直在国际收藏体系中保有一块独特的位置,从机构性的博物馆到个人性的私人收藏,皆能看到它们的踪影。英国大行Eskenazi半年时间内靠在高古佛像市场“三连击”收获的
北魏“小飞侠”(2016秋香港苏富比,1148万港元)、藤田旧藏北魏石雕像(2017春纽约佳士得,585万美元)、唐夹纻干漆
菩萨头像(2017春香港苏富比,2190万港元),次次都能在朋友圈爆红一把,此次秋拍,拭目以待。
高古艺术品的收藏,除受政策法律影响因素外,艺术欣赏门槛高,历史文化工艺背景久远、参考难度大,传世精品稀少也是影响其市场表现的重要原因。简而言之,“难懂”。所以在了解佳士得此批拍品前,不妨先了解一组馆藏高古佛造像。
铜鎏金佛坐像 十六国(304-439年)
铜鎏金佛坐像 十六国
铜鎏金佛像 北魏
铜鎏金佛立像 北魏延兴五年(475年)
彩绘石雕佛造像 北魏
石雕燃灯佛像 北魏
铜鎏金一佛二菩萨像 东魏
彩绘石雕智慧观音像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
铜鎏金马法先造释迦像-北周天和五年(570年)
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
铜鎏金一佛二菩萨 隋
石雕菩萨头像 隋
铜鎏金观音像 唐
石雕观音头像 唐
佛教及佛教艺术起源于印度,约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随后,自北方五胡十六国时代开始,到北魏统一北方南北朝格局形成,再到隋唐大一统,各民族接连登上历史舞台,形成大割据、大融合的社会。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国家政权和世俗信仰的结合日趋深化。中国的佛教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吸收了印度、中亚、东南亚各地艺术的基础上,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439年) 北方多个政权均盛行佛教信仰,其佛教及佛教艺术的传统为北魏早期艺术奠定了基础;
北魏迁都平城-统一北方时期(398-439年)北方艺术传统为创作源泉;
北魏迁都洛阳后(493年)开始汉化进程,清秀、褒衣形象广为流行;
北魏迁都洛阳-隋代(5世纪晚-618年)艺术中心转到洛阳,佛教艺术极大发展,有多处皇家艺术水平佛像群遗存,同时北方呈现较为复杂的艺术风格;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534年)后 魏西魏分裂为北齐(550年)北周(557年) 此时南北朝艺术一方面本土化步伐明显加快,另一方面开始出现印度笈多艺术的特点;
隋朝统一中国(589年)后 佛造像艺术风格向唐代成熟期过渡,仍旧以北朝风格为主;
唐代(618-907)以后 经过魏晋时期的消化和吸收,外来的造像样式此时已经少了生硬的痕迹,与中国传统雕塑融洽结合,创造出成熟典型的佛像样式,为后世所熟悉的佛造像样式已定。
2017秋纽约佳士得
“观悟正道—日本珍藏早期佛教艺术”拍品节选
lot803 五胡十六国 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
高9cm
估价:$30,000-40,000
lot807 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鎏金铜观世音立像
高17.8 cm估价:$60,000-80,000
lot8 北魏 砂岩雕弥勒三尊像
高25.7 cm估价:$10,000-15,000
lot809 北周/隋 石灰岩雕菩萨头像
高15.2 cm估价:$6,000-8,000
lot812 西魏 鎏金铜菩萨立像
高11.2cm估价:$20,000-30,000
lot829 隋/唐 鎏金铜佛坐像
高26cm估价:$12,000-18,000
lot833 唐垂拱元年(公元685年) 石灰岩雕佛坐像
高54cm估价:$80,000-120,000
lot835 朝鲜 统一新罗时代 鎏金铜佛立像
高17.8cm估价:$80,000-120,000
lot838五代/北宋 铜佛坐像
高16.8cm估价:$15,000-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