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脱胎 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清宣统二年(1910年)以来,参加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意大利觉兰多博览会、德国柏林卫生展览会、英国伦敦博览会和在美国芝加哥、日本东京,以及菲律宾、比利时、巴拿马等地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多次荣获特等金牌奖、头等金牌奖和最优奖等多种荣誉,曾被誉为“珍贵黑宝石”和“东方珍品”。
福州脱胎 漆器产品大致分为实用和欣赏两大类,常见的有大花瓶、大屏风、各种磨漆画等观赏品以及茶具、文具、餐具日用品等。它是中国脱胎技艺与 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多样,色彩鲜艳明亮,纹理清晰秀丽,自成一格,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在我国的漆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州漆艺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早在宋代福建就有螺钿镶嵌漆器生产,到明清时期,福建已经成为中国漆器重要产区。福州脱胎漆器由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县(今福州市)漆艺人 沈绍安(1767-1835)首创。通过分析破旧城楼匾额的坯胎,沈绍安掌握了长期失传的汉代“夹纻”技法的基本材料成分,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在“夹纻”技法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著名的“脱胎漆器”。沈绍安因此成为福州脱胎漆器的鼻祖。因沈家脱胎法秘不外传,技艺代代族传家承,独家生产,所以福州脱胎漆器又被称为“沈氏脱胎漆器”。此后,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中,发明了“薄料髹绘”技法,提高了漆液的光亮度和色彩的鲜艳度,使漆工艺在平面描绘上产生了重大变化,并在原有红、黑、朱、紫的髹漆技艺基础上,新研制出金、银、天蓝、苹果绿、葱绿、古铜等颜色。沈氏家族所研制的“脱胎漆器”工艺和“薄料髹绘”技艺,极大地推动了福建乃至中国漆器水平的提高和漆器产业的迅速发展。
过去,福州本土的脱胎漆器、漆画在收藏界中算冷门藏品,但从去年开始,脱胎漆器、漆画突然走热,尤其进入2011年,脱胎漆器、漆画市场大幅升温,从去年开始,漆画收藏热明显升温,尤其是经历过几次大型拍卖会后,漆画的独特艺术和工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此前一直处于“低谷”的漆画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关注,漆画收藏也逐渐成为热门。脱胎漆器重新走入大家的视野,尤其是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其艺术价值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欣赏,进一步带动了收藏热。 这是笔者十年来收藏的几件精美的福州脱胎漆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