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中国古代具有悠久历史与成就的
漆器,以此提高对漆艺的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
审美观点。从历史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漆,把握我国古代漆艺的发展脉络。
中国漆艺经过七千多年的演进、积淀,散发出举世瞩目的艺术光辉和独特的魅力,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中国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漆器,在异彩纷呈、博大精深的艺术库中,熠熠生辉,不可取代。
作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漆器从单一的颜色涂饰发展到种类繁多的工艺品种,是中华民族漆艺制作者用心血换来的艺术结晶,凝结了历代
髹漆艺人的汗水与奉献,异彩纷呈的漆器作为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在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我们对中国漆艺的学习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几种技艺的掌握,而是应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整体了解中国漆艺史的形成发展脉络,这对于理解和把握漆艺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漆艺学专家王世襄先生将漆艺史大致划分为新石器时代,上溯七千年,尚未找到用漆的
起源;商、西周、春秋时期,
镶嵌、螺钿、彩绘漆器已达到较高水平;战国、秦、西汉时期,形成五百年的髹漆繁盛时期;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漆工业的衰微并未影响漆工艺的发展;唐、宋、元时期,主要髹漆品种已基本齐备,雕漆登上历史的顶峰;明、清时期,不同髹饰的变化结合,迎来漆器的千文万华。在学习漆艺历史时,掌握学习一些有代表性的古代漆器作品,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漆艺的发展史。
一、新石器时期
天然漆最早在何时使用,漆器等实用漆器具体何时出现,我们不得而知。目前所见对漆器的最早记载为“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裁)之,削锯之其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是《韩非子·十过》中秦穆公与由余的一段对话。漆的使用是在偶然的发现中,必然的实践下产生的。
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发现的朱漆木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漆器(宽10.6厘米x9.2厘米,高5.7厘米,底径7.6厘米×7.2厘米)。此碗为木胎,具有较为规整的形态,造型大方朴素。
朱漆木碗的发现,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已认识了漆的性能,并
调配颜色,用以制器。在器物上所施的朱漆,虽经过时间的洗涤,仍然展现出持久的色彩魅力,透露出质朴、简括、粗犷的审美特征。虽然表现手法原始,但已经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用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发现,木碗上的涂料为天然生漆。这件远古漆器,历经数千年,早已残损不堪,但从它的木胎器形上看,可以断定它类似我们今日使用的碗一类的容器。
由此可见,我国漆的起源应该更早,按照一般规律是
大漆调配成为朱漆的使用,应该在本色天然漆使用之后,而在这之前必然有一个漫长认识漆、使用漆的历程。这件漆碗用特殊的语言方式,在世界文明史、科技发明史和人类文化史上,谱写出光辉灿烂的一页,在中国漆器发展史上的地位无可取代,市场价值无法用金钱估量。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藏的1987年出土的嵌玉高柄朱漆杯,红漆与白玉交相辉映,显露了漆器镶嵌工艺的雏形,这是漆艺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进步,充分显示髹漆工艺与其他材料的结合和高度艺术审美价值。
新石器时代虽然被人们称为彩陶时代,但是漆器的出土,说明器皿的使用除陶器之外,还包括漆器。这个时期漆器制作工艺简单,胎骨厚重。大多以石器做工具,把木料砍或挖制成木胎,再髹涂以漆,前期只有木胎一种,后期出现了陶胎漆器。这个时期漆器艺术的表现手法古朴、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