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会财会 2015.6 文化长廊在上古时代,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着漆树,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很早就学会了提炼漆树的汁液髹饰木制或皮制器皿。平遥推光 漆器髹饰技艺发源于山西中部的平遥县,传布至北方广大地区。以此种技艺制作的 漆器远在唐代开元年间就已遐迩闻名,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推光漆器有了长足的进步。平遥推光漆器以特有的自然生漆和人工手掌推光的独特工艺著称于世,是中国四 大漆器之一。在山西晋中一带,出嫁的闺女都有一套像样的漆器家具做嫁妆。1956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司马金龙墓出土了一件较完整的汉代人物故事彩绘屏风,朱漆底上勾墨线轮廓,内填黄、白、青、绿、橙、红、灰等色,这些色彩是地道的北方漆器。它与平遥古代漆器在用料、风格上很接近。公元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巡游玄中寺时,见佛桌、坐椅等漆器制品奇巧别致,后得知为平遥艺人所制,于是在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平遥木匠、漆工等艺匠三十余人,参与修建著名的文成宫大昭寺。平遥漆器兴旺于明清至民国中期,当时城内就有14家生产漆器的店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3月,平遥县推光漆器厂成立,老艺人乔泉玉、任茂林等进厂献艺带徒,平遥推光漆器工艺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平遥漆器产品陆续进入国际市场,销往欧、美、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有影响的出口创汇产品。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品部都陈列和收藏着平遥推光漆器。平遥漆器产品多是漆器家具,通常有箱柜类、桌几类、屏风类、盘盒类等。工艺有描金彩绘、雕刻镶嵌、堆鼓罩漆、刻灰雕填等。从漆树上采集下来的汁液须经过特定的炼制方可使用,传统漆器使用的罩漆,是用天然桐油和天然大漆经特定的配方制成熟漆使用,漆器 髹漆前需在木胎上披麻、挂灰,通常使用三种灰浆,一是生漆土籽灰,二是猪血灰,三是黄土胶灰。生漆灰需褙布,猪血灰需披麻,黄土胶灰需褙纸,然后挂灰。挂灰是一道非常重要的工艺程序,通常要挂四道灰以上,是一套特殊的工艺。使用天然大漆,用普通的毛刷是不行的,必须用一种叫漆栓的特制的髹饰工具。高档漆栓用少女的头发制作,乍看是约一尺长、三寸宽、三分厚的一只硬板,使用时需用特制的刀切开一端,叫开栓,一般的漆器艺人制作不了这种工具。天然大漆的干燥过程不仅是水分的自然蒸发,还需要特殊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所以,漆器在每上一道漆之后,要在特制的阴房中阴干。传统推光漆工艺,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
一般所说的推光漆是指最后一道面漆用手掌推磨、抛光的工序。通常的作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为了增加漆面的黑度,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然后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平遥推光漆艺有精湛的成套技艺,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用特殊配方、技艺及设施炼制大漆;(2)以大漆和天然桐油炼制罩漆;(3)木胎披麻挂灰,生漆灰须褙布,猪血灰须披麻,黄土胶则需褙纸;(4)以人发、牛尾制作漆栓(髹饰工具);(5)在特设的阴房内阴干漆器;(6)描金彩绘,包括平金开黑、堆鼓罩漆、勾金、罩金和蛋壳镶嵌等传统技法;(7)用砂纸、木炭、头发、砖灰、麻油等逐次推光,使漆器光亮如镜;(8)采用镶嵌、镂刻、罩金、刻灰等技艺进行装饰。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平遥推光漆器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精雕细琢,用料也颇有讲究。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披麻挂灰”。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故事中的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平遥推光漆髹饰品分为实用品(如漆柜、漆箱、条案、茶几)和陈设品(如屏风、漆画)两大类,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工艺价值,为广大群众所欢迎。推光漆技艺还普遍用于宫廷、庙宇、厅堂、文房的陈设装饰,取得了良好的 艺术效果。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者单位:中国工会财会杂志社)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山西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晓 然- -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