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11月12日,大凉山非 遗传习体验基地在大凉山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门迎客,越西 彝族漆器银饰进驻非遗传习体验基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一行了解了越西彝族漆器和银饰两项非遗项目相关情况。
开馆第一天,首批亮相展示的是来自全州非遗 扶贫工坊项目建设的7个节点中——越西县所带来的彝族传统银饰、漆器制作技艺和商品展示。
王晨阳一行深入了解了越西县的这两项非遗保护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生产、销售、就业等情况,现场观摩了传承人的技艺展示。
大凉山非遗传习体验基地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牵头,通过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组织开展传统工艺培训、搭建平台等方式,帮助深度 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学习传统工艺,激发内生动力,有效促进就业,持续增加收入,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旨在提炼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工作经验与模式。
当前,越西县正加大彝族漆器和银饰的传承、保护、发展力度,有计划、有组织的帮助彝族漆器和银饰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组织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加入非遗工坊,采取居家或就近就业的方式,学习彝族漆器和银饰的生产和销售,不断增加收入,早日脱贫 致富。
普雄镇呷拖村彝族漆器
越西县普雄镇呷拖村村民吉皮五合是彝族漆器州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制作彝族漆器属于家族传承,从十七岁开始,他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和爷爷学习,现在已经传承到了第十七代,目前有三位学徒。
吉皮五合材料成立了普雄镇越西孜莫彝族漆器制作有限公司最近三年来,公司每年产值都近百万元,带动周边村民、贫困户17人就业致富,业务繁忙时,有近30名村民参与工作。
他的制作技艺精湛,以红、黄、黑三色的巧妙搭配下,创造出了种类丰富、纹饰多样、图案精美的彝族漆器,有酒壶、酒杯、酒盘、汤钵、肉盘、碗、勺子、桌子、椅子、花瓶等漆器。
乐青地乡瓦曲村银饰
乐青地乡瓦曲村是远近闻名的银饰加工村,全村289户,几乎家家都从事彝族银饰加工,品种以头饰、领饰、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六大类为主。
走进村里,公路上、村口、庭院里,到处都可看见做银饰的村民。
近年来,瓦曲村的村民大多通过银饰加工制作脱贫致富,更可贵的是40多户加工大户走出瓦曲村,走出乐青地乡,到普雄镇、越西县城、西昌、盐源、冕宁、石棉等地经营银饰铺面,将瓦曲村的银饰批发、零售到州内各县市及马边、峨边、成都、昆明等地。
贫困农户通过学习传统工艺,采取居家就业或就近加入非遗工坊,越西县普雄镇和乐青地乡瓦曲村探索出一条让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文/图孙建生郭舒曼
越西微报
总 编:林建江
值班副总编:马阿支
编 辑:邓 燕
新闻热线:0834-7616166
投稿邮箱:319133201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