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524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4-15 16:01:28 | 查看: 629| 回复: 0
少 数 民 族 漆 器

喬 十光 1992-1995

(一)彝族漆器

中国少数民族漆器以彝族最为普及,也最具特色。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而漆器主要出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面积63000平方公里,彝族人口155万,几乎家家有漆器,人人用漆器。饮食用具有杯、盘、钵、椀、酒壶、酒杯……,过去的武士用具如盔甲、护腕、护膝、马鞍、刀鞘、弓箭、箭筒……甚至建筑斗拱都用漆来涂饰,漆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区遍布漆器。现在的主要漆器生产地在喜德县、美姑县、布托县、甘洛县等。

彝族漆器的起源很早,具体很难考证。据吉伍木柳对喜德县彝族吉伍漆器世家的考证,久远的家用木器为漆器的生产积淀了良好的基础。1691-1766年的70年间,由于脚踏旋车的产生,木制用品有了进步,又由于发现了生漆,于是出现了早期的漆器。1766-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近200年间,由于石黄、银朱的发现、画笔的发明,从而漆器上出现了纹饰,这是吉伍漆器世家发展的成熟期。

吉伍漆器世家主要在喜德县米市区依洛乡的阿普鲁瓦,洛波(1900-1978)和俄勒(?-1988)是这个地区彝族漆器的主要传播者。吉伍漆器世家传到现在是第十五代-吉伍巫且,40余岁,1989年被评为四川省民族民间工艺大师,1966年出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在缅甸举行的漆器保护会议,其子巫且伍冬也继承父业。今天的喜德县民族餐具厂就是在吉伍漆器世家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吉伍巫且曾任副厂长。

在凉山州美姑县洪果木乡的洪果木村,也有一个漆器世家,传到现在是第十三代,叫白石夫机(见图),今年35岁。据白石夫机说,家有漆树,自己割漆自己用,在美姑县一带的彝族家里,几乎都可以看到白石夫机家风格的漆器。木胎之外,尚有皮胎漆椀、牛角漆酒杯(见图)等。

在凉山州中心地带的布托县,也有民族漆器厂。笔者1981年曾带学生到甘洛县彝族地区实习,访问过漆器作坊,多是椀、钵、盘等木胎漆器,风格更加粗放,在成都的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里多有收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笔 者 与 彝 族 漆 艺 家 白 石 夫 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脚 踏 旋 床

彝族漆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表现具有鲜明的特色。

胎骨:多为木胎,圆器如钵、盘、椀等车制,在山村仍可看到脚镫的旋床,在喜德县民族餐具厂里,已使用电动旋床,非圆形的器物如木勺、仿生酒壶等仍采用斧砍刀削的原始方法。木胎之外,尚有皮胎,在美姑县的白石夫机家里看到了皮胎漆椀,他说先将水牛皮泡在水里,另其发酵,夏天泡20天,冬天泡30天(如泡在热水里,15天即可),然后利用其张力蒙在木楦子上,待其定型后取下,用利刀修好口沿,再涂漆彩绘而成。

造型:因为彝族人民多席地而坐,吃饭不用桌子,钵、盘……摆在地上,因此多有一个如“豆”的底座。更有特色的造型是仿生酒壶以及鹰爪酒杯。

色彩:一般多为黑、红、黄三色,据吉伍巫且说,彝族漆器直接用生漆髹涂或调色,生漆不晾,不晒,不煮。用生漆直接髹涂即为黑色,生漆调进银朱即为红色,调进石黄即为黄色。生漆、银朱、石黄皆就地取材。

技法:以彩绘为主,用山羊胡子制成画笔,细者仅3根毛,粗者80根左右,还可制成斜平头刷涂刷色块。一般先涂黑色,在黑上画红,红上画黄。先涂色块,后描花纹,井然有序,熟练者从来不比规格、不比尺寸,放笔直画,聚散曲直便非常得体,具有很高的水平。彩绘之外,尚有镶嵌。镶嵌常用一种骨质的白色材料,非常精美,具体是什么材料尚待考证。

纹饰:多为抽象的曲线、直线、漩涡纹等几何纹样构成,颇富原始艺术的风采,有人附会为日月山川,甚至牵强地说成是鸡冠子、牛眼睛……其实它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抽象审美水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11:39 , Processed in 0.0661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