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406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4-18 09:01:01 | 查看: 750| 回复: 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川西大凉山

有种古老又传统的技艺,

它采用最原生态的土漆髹饰,

由红黄黑三原色组成,

它曾广泛用于彝族战士的铠甲和毕摩的法器之上,

也是彝族人民的日常所需,

如今又成为精美的饰品,

它被统称为——彝族漆器技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凉山,几乎每个家庭里,都有一两件漆器的餐具。彝族自称“诺苏”,“诺”是黑色,“苏”意指民族,诺苏人喜好饮酒,有朋自远方来,诺苏人必烹羊宰牛,备上酒菜,再用华丽的餐具、酒具呈给客人,以示尊重。

从木料的选择到纹样的绘制,传统的漆器制作流程共有40道工序,繁琐而奢侈。

在没有文物出土的凉山地区,古老神秘的漆器,无疑成为彝族的“活着的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传统部落社会延伸过来的家支,在彝族社会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类似于汉族的宗族。

一门手艺通常在家支内世代相传,银饰世家勒古家族、 毕摩世家吉克家族……漆器,属于吉伍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喜德,彝语是“夕夺达拉”,意为制造铠甲的地方。从前,在尚武的彝族人拥有一套漆绘的盔甲,是尤为自豪的事。在彝族歌谣《万事万物的开端》中,漆器是由狄一伙甫所创,距今约一千七百年。传入吉伍家支以前的历史,已不得而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皮铠甲(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藏)

年代:明代

质地:皮

尺寸:高57厘米,腹围86厘米

古代彝族军事防护装备,全甲共分为前胸甲和后背甲两部分,各有十块小型皮质铠甲用特制模具压制,皮甲间用皮条连缀,通施彩漆,绘火焰纹、菜籽等纹饰。下部为五层小甲片连缀而成的甲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太阳纹皮盾(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藏)

年代:明代

质地:皮

尺寸:直径57厘米,厚0.4厘米

彝族防御器物,皮胎盾牌中心,里凹外凸,里面栓有皮绳一根,系于左手,防御灵活,通体髹红、黑、黄三色漆,绘太阳纹以装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船型彩绘皮酒杯(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藏)

年代:清代

质地:皮

尺寸:高6.5厘米,口径16.5厘米

彝族传统酒具,牛皮做胎,髹漆用黑、红、黄三色彩绘鱼眼、火镰、厥尖等纹饰图案。

丰富的线条,神秘如图腾般的纹样,古老神秘的彝族漆器,无疑是彝族最有文化的“活化石”之一。2008年,彝族漆器髹饰技艺,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吉伍伍呷,是吉伍家族漆器的第十七代传承人,今年才30多岁的他,早在5年前就被评为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为那年四川省最年轻的“大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彝族漆器的材质主要有木、竹、皮、角等,以木质、皮质居多。从木料的选择到纹样的绘制,传统的漆器制作流程共有40道工序,繁琐而奢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匠人对完整有着严苛的规定,漆器的原胚是从整块木材中手工旋挖出来的。大山深处辽阔的森林便是木胎、竹胎的来源,猎获的动物皮角是皮胎、角胎的来源。

木料不能曝晒,上世纪六十年代,匠人们从山上背下木料,只能放在地窖里阴干,如遇下雨,可能需要好几个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原胚制好后便是上漆。漆树是山上野生的,古法的漆液需要自己上山采割。乳白色的新鲜汁液经过特殊的处理之后,便成了黑色的底漆。

彝族所有漆器都以黑色打底,底色要上三层,每上一层都要等上一层颜色彻底风干。原色的漆调入黄色、红色矿石颜料后用于绘图。调漆的配方是祖传的,不为外人透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依照这种最传统的方式,从采伐原木到验收、清洁,整个漆器的制作过程耗时少则13个月,多则3年,因为纯粹的土漆完全干透要三年,时间少一天效果都不会好。

虽然耗时耗力,但经此方式制作出来的漆器至少可以保存300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珍贵的工艺背后,是更为迷人的诺苏文化。

漆器黑、红、黄三色的错综调配,

代表着诺苏人崇拜的事物。

彝族人崇尚黑,黑色是土地的深沉,

社会阶层以“黑彝”为贵 ,“白彝”为卑;

火带来光明和温暖,

每年的火把节是凉山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火把的红色,也理所当然成为漆器的颜色之一;

在人类自然崇拜的历史上,

凡人唯有仰望才能看到的太阳,

一直是重要的信仰,诺苏人也不例外,

三原色中的黄色,

便象征太阳的光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国大漆的历史悠久,与福州脱胎漆、北京雕漆等相比,单从工艺论,彝族漆器未免相形见绌。然而,在没有文物出土的凉山地区,古老神秘的漆器,无疑成为彝族的“活着的历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素材来源 | 旅游四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7:21 , Processed in 0.0503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