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福州脱胎
漆器髹饰
技艺 一简介 福州脱胎
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 特色的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 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 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 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 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 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 盘、碟、罐等,共有 18类 1200多个花色品种; 它质地 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
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 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 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 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福州脱胎漆器作品,早期多为佛像和神话传说 中的人物,后逐渐向自然形、仿生形等方面发展,使 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溯源 说到脱胎漆器在福州的发展历史,人们总要把 它同“沈绍安”的名字连在一起,至今福州工艺
美术 界都以“沈绍安”三字作为脱胎漆器的正宗代表。福 州脱胎漆器的首创者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福州府侯官 县(今福州市)漆艺人沈绍安 (1767年 沈绍安早年为油漆匠,在福州杨桥路双抛桥附近开设“沈绍安”老铺,以油漆加工为业,并且制售漆 筷、漆碗、神主木牌之类小商品。
当时福州为八闽首 府,手工业比较发达,虽然说漆器行业在各种手工业 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但是竞争十分激烈,生意并不好 做。再说,福州从南宋开始有了漆器,到了清初也经 历了几百年的历史,陈旧的工艺影响了漆器行业的 进一步发展。由于店中生意清淡, 家深宅或宫观寺庙去做油漆活儿。有一次在一座古寺做工时,他发现寺庙大门的匾额木头已经朽烂了, 但是用漆灰夏布裱褙的底坯却完好无损。细心的沈 绍安从中受到启发,回家后仿照旧匾,用泥土先塑出 模型,然后在模型外面裱上夏布, 了之后脱去土模,再行
髹漆加工上色,经过反复试验、改进,终于造出了最早的脱胎漆器。 沈绍安首创的脱胎漆器技法, 开创了我国漆艺 文化的新面貌,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沈绍安 进贡朝廷的脱胎菊瓣形朱漆盖碗, 10.8厘米,壁薄如纸,厚不及一毫米。乾隆帝见 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内、碗心题刻隶书填金诗一 英。”乾隆帝的诗,生动地描述了沈绍安脱胎漆器的特点,足见当时沈绍安首创的脱胎漆器产生的巨大 影响。这件漆器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内。 自沈绍安首创脱胎漆器起, 其技艺代代族传家 承,故又有福州“沈氏脱胎漆器”之称。1920年,沈绍 安第五代孙沈正镐、沈正恂把泥金和泥银调到漆料 当中去,在原有红、黑、朱、紫的髹漆技艺基础上, 研制出金银、天兰、苹果、葱绿、古铜等颜色,使漆器 表达的方式和手段得到全新的改变,做出来的作品 达到了华丽辉煌、灿烂夺目的效果。
1898年,沈正 镐、沈正恂选送脱胎漆器作品参加巴黎国际博览会, 并获得金牌, 从此福州脱胎漆器在国际工艺美术界 崭露头角。接着, 兰等沈氏脱胎漆器世家产品先后选送参加意大利、美国、柏林、伦敦等地的博览会展出, 获得了各种奖 牌,声誉大振。 1905,清廷授予沈绍安五代孙沈正镐“四等商 勋,五品顶戴”, 1910又晋升沈正镐、沈正恂为“一等 商勋,四品顶戴”。1949年后,沈氏兰记漆器店改制 为脱胎漆器公司, 计、髹饰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作品荣获全国漆器造型设计一等奖,并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台 湾厅用作主要装饰品。 三工艺特点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 光亮美观、不怕水 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福州 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 福州脱胎漆器所具有的这些优点、特点,是由其 特殊的制作工艺、高超的髹漆技艺所决定的。作为 2008年11月 中国生漆Journal Vol.27 Nov.2008 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 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 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 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 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1制作方法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是脱胎,就 是以泥土、石膏等塑成胎胚,以
大漆为粘剂,然后用 夏布 (苎麻布)或绸布在胚胎上逐层裱褙,待阴干后 脱去原胎,留下漆布雏形,再经过上灰底、打磨、髹漆 研磨,最后施以各种装饰纹样, 便成了光亮如镜、绚 丽多彩的脱胎漆器成品了; 二是木胎及其它材料胎, 它们以硬材为坯,不经过脱胎直接髹漆而成,其工序 与脱胎基本相同。 以花瓶制作为例, 先预塑好泥胎或制作好木瓣 胎模型; 再用水裱上二层毛边纸; 刷上脱离剂两道; 然后成的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细、中、粗灰数道;视器物的大小,用面粉调生漆裱上一次或二 三次夏布或绸布;分别髹上用生漆调粗、中、细灰数 用水冲去泥胎或脱去木瓣胎;用清水洗净胎内 面,便成了脱胎漆器的“雏形”。每道工序都要阴干, 每道髹漆在阴干后,都要用苏砖等干磨。“雏形”制 成之后,还有好几道大工序。 2髹饰技法福州脱胎漆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色彩瑰丽,光 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髹 饰上的丰富多彩。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 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发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 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 结合起来,使漆器的表面装饰琳琅满目。
福州脱胎漆器在我国传统的朱、黑等漆色基础 即以真金、真银碾成金粉、银粉作调和料,解决了一般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 他鲜艳颜料调和的困难,增加了蓝、绿、褐等多种鲜 艳的漆色,且漆色经久不变; 有的装饰还用上了刻银 丝、刻金丝、螺钿、镶嵌等,使脱胎漆器更加精美。 四漆画 福州脱胎漆器艺术的发展没有停留在漆器本 身,通过艺人们的努力,它还衍生出一个新的画种 年,从美术院校毕业的一些美术工作者把漆器装饰工艺技法用于绘画,创作出了一批漆 画作品,首次以独立画种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受到首 都美术界和群众的瞩目,从此福建漆画从实用美术 进入观赏艺术领域。原来漆画是附着在漆器的器皿 上,近几十年来, 通过画家的努力, 把漆器的一些装 饰技法运用在平面上,来做成独幅画,这就形成了漆 画。漆画使用大漆和其它一些特殊材料,形成了自 己的特点,这是其它画种所不能替代的。 据介绍,漆画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金银、螺 段,使画面产生深沉古朴、瑰丽神奇、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加上漆画质地华美坚固,适用于建筑,是现 代壁画的理想形式。 漆画是画在木板上的,但是它的画面不能直接接 触木板,必须在画面和木板之间用生漆做一个严密的 隔离层,这就是作底胎的功夫。
这个画板由工厂生产 制作,然后画家用熟漆在上面画画,干了以后画面上就 有一种光泽,很漂亮。至于漆画的作画手段很多,整个 脱胎漆器的工艺手段都可以用到漆画上。 五传承意义 在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新 中国成立后又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受到 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而且远 销世界 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各方人士曾用“珍贵 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人间国 宝”等词句来形容福州脱胎漆器的精美。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在原来沈绍安兰记、德记的基础上成立福州第一脱 胎漆器厂和第二脱胎漆器厂,还创办福州工艺美术 研究所和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推动漆器行业的发展 与繁荣,使福州脱胎漆器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大大超 过过去,而且在艺术风格上更加多样化。具体来说, 在坯地上,除了绸布脱胎坯和木坯外,还有钙塑和合 成树胶坯等多种; 在表面装饰技法上,除了推光、描 金、晕金、漆画、锦纹、嵌银彩、嵌螺甸、仿古铜外, 有赤宝沙、宝石闪光、仿彩窑变、磨漆画等多种。目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福州第一、第二脱胎 漆器厂已相继倒闭,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被解散,从业 人员纷纷改行,原有艺人所剩无几,“印锦”、“台花”等 脱胎漆器髹饰的技法也已失传,福州脱胎漆器髹饰,这 一传统技艺面临人亡艺绝的困境,需要善加保护。 2008年第 2期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