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非物质文化
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
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苦学
技艺,成为非遗传承人。年轻的传承人们更加注重版权保护意识,积极推动市场价值转化。他们在坚守传统技艺的同时,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让传统技艺更贴近时代,让非遗焕发出新光彩。他们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
10月12日,第八届
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启,成都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将与全球嘉宾交流互鉴。红星新闻网特推出系列报道,走进成都非遗传承人,感知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
红星新闻网记者 宋雅婷
尹利萍很忙。
在成都大运会上,尹利萍设计制作的雕银丝光晕彩虞美人花瓶得到了不少外宾的称赞。成都大运会结束不久,尹利萍就开始准备去香港出差,从香港出差回来,尹利萍开始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做准备。
尹利萍的办公室在成都
漆器工艺厂(以下简称),就在宽窄巷子附近的蜀华街。从1975年第一次走进
漆器厂的大门,尹利萍再也没有离开过。在这里,她设计制作出了一件件精美的漆器作品,成为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漆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如今,在成都漆器厂内,跟随尹利萍脚步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品
成都漆器工艺厂建于1954年。作为四川省成都漆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成都漆器厂传承着古蜀漆艺。
漆器之美打动了她。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作为我国最早的漆器之一,3000年前,成都漆艺工艺便已达到很高水平,等特色技艺正是成都漆艺的独门绝技。
后来,尹利萍用了3年时间,熟练掌握了制胎、上漆、抛光等漆器制作的全部流程,还去了美术学院深造。
在成都漆器厂的二楼展厅,展示了许多件尹利萍的作品。
谈起自己的作品,尹利萍很是自豪与开心。美的东西是不会过时的。纵然33年过去,这件花瓶依然流光溢彩,惊艳世人。
时间铸就了成都漆艺的文化深度和美学厚度。在尹利萍看来,漆艺就是一门时间的艺术。
年轻人是行业的
成都漆艺传承三千年不绝,离不开一代代漆艺人的守护。
在尹利萍看来,她并不担心漆艺传承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喜爱传统工艺。
如今,在成都漆器厂里,三分之二是生于80、90年代的年轻人。他们出生在全新的时代,毕业于艺术设计各类专业,他们和尹利萍一样,在不同的时间踏进这间老厂房,并选择为之坚守,皆源于对漆器的热爱。
有了年轻人进来,还需要新的尝试。而要让漆艺发挥更大的价值,更离不开版权的保护。
尹利萍说,由成都漆器厂设计制作的作品,大多数都进行了版权登记。在尹利萍看来,随着版权作品的不断积累,成都漆器厂的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也同步提升。
2022年,尹利萍尝试了数字藏品。雕银丝光晕彩虞美人花瓶和牡丹宝相瑞叶花瓶在上线第一天,就已售罄。正是这些尝试,让尹利萍看到了漆艺的未来。
。成都漆器曾经是皇室的贡品、达官贵人的奢侈品,也曾是无数百姓的生活用品。在成都漆器厂的展厅里,除了精美的高端礼品和收藏品,也有碗、盘、花瓶以及表面以漆封膜的背包等产品。
普通消费者看得上、买得起的漆艺产品,展示着成都漆器无穷的创新与变化。尹利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