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风采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丁国坤与卡戳网达成合作意向。
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卡戳网与旅游景区、文创机构、艺创机构、防伪机构合作,组建文旅共享经济平台——“卡戳文链联盟”,在APP终端为大师建立名家馆,借助平台溯源防伪、区块链存证,为艺术品的投资、收藏创造新渠道。
丁国坤 让脱胎
漆器技艺世代流传下去
丁国坤,
江西省鄱阳县人,漆器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鄱阳县丁氏脱胎漆器工艺厂厂长,江西省漆艺
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名人。
驰名海外的“中华三宝”
脱胎漆器始于汉代,明清以后享誉江南,它与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列为“中华三宝”。
漆器造型典雅大方,质地轻巧,色泽光亮。
采用传统制作工艺,以天然
大漆和绵麻布为材料,具有防潮、绝缘、耐酸、防腐蚀、无毒的特点。
以坚固的漆胎、高雅的装饰、协调的色彩驰名国内外。
鄱阳,有22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鱼米之乡,也是我国脱胎漆器重要出产地之一。
2006年,鄱阳脱胎漆器已被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技艺传承,几代人的守护
丁广昌漆号自才旺公创业始,经子丁赦生、丁金保兄弟,孙丁国坤,曾孙丁先辉祖辈世代相承。
在丁国坤老人的影响下,两个儿子从小就跟着他学习脱胎漆器的工艺技术,他们已成为丁广昌漆号的第五代掌门人。
丁国坤老先生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丁国坤作为最早参与江西漆画的二位漆艺师之一, 多次借调到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省工艺美术展览馆,传授鄱阳传统漆艺技法,参与漆画家的美术制作,为江西漆画创作提供工艺支持。
→
世代传承,匠心执守
1973年干部周德胜、设计人员熊兆周、 技术人员丁国坤组成、中、青三结合科技攻关小组,首创 “浇铸凝固成型脱模法”,改变了传统落后脱模方法。
1982年制作的赤宝砂扁肚脱胎花瓶参加广交会展览被美国灯具公司选为专利灯座。
1963年跟随父辈参与首次制作人民大会堂江西厅漆艺大型座屏、挂屏、摺 屏等漆艺作品数十件。
1981年在北京参与文革后重新布置人民大会堂江西厅四件脱胎陈设花瓶及该厅漆艺装饰工程,并获纪念证书。
2011年获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鄱阳脱胎漆器工艺制作传承人”称号。
2007年多件漆艺作品参加孟加拉国驻华大使馆举办第三届和平艺术展,获大使先生亲笔签名荣誉证书
2008年丁氏父子为湖北新武昌火车站贵宾楚华厅制作大型重彩荷花图装饰磨漆壁画44.3 平方米。
2008年多件漆艺作品被塞浦路斯总统和孟加拉国驻华大使作为高级礼品收藏。
2008年漆塑作品“仿汉楚人”在庆改革开放30 周年2008江西传统美术精品展暨中国传统美术精品展江西选拔赛中获得银奖。
2011年犀皮漆花非花纹脱胎花瓶荣获2011 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评比银奖。
2011年“犀皮漆花非花纹脱胎花瓶”被中国工艺美术展览馆收藏。
2013年7月“赤宝砂退光灯笼花瓶”获江西省旅游纪念品评选一等奖。
2014年“脱胎犀皮漆笔筒”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2016年“红彩犀皮花纹脱胎棒槌瓶”荣获第五届江西省工艺杜鹃奖铜奖。
2018年5月认定丁国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鄱阳脱胎漆器是古老的
也是鲜活的
我们期待
在这些执着坚守的
老艺人们的守护下
鄱阳脱胎漆器艺术必将世代流传下去
获奖图集
小编有话说
卡戳网是以主导艺术品交易为载体,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专业性网站。立足借助互联网推动共享经济转化为数字经济,从而改变人类收藏方式。
卡戳网依托区块链技术,为艺术品的溯源、防伪、存证、投资、收藏创造一个全新的渠道,完成艺术家、艺术产品的精准化营销。
卡戳网实现名家与平台上1000万用户的直接互动交流,并将互动内容,创造性地转化为数字产品,让名家价值即时变现。
作为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文化艺术金融委员会会长单位,卡戳网在文旅融合大发展的时代,开启文化艺术名家的推介工作,让名家、名品有更多机会和大众见面、被收藏者垂青,现诚邀全国各行业顶级大师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
垂询电话:
冯 磊 18844116869
沈婉文 18643100032
卡戳网以景区文化为内涵、以新时代精神为灵魂,推动共享经济转变为数字经济,研究艺术新需求,打造闭环新生态,力求真正改变人类的收藏方式,助力中国传统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让中国传统艺术迸发出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