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发新帖

2115

积分

好友

主题
发表于 2024-4-25 06:02:35 | 查看: 297| 回复: 0
犀皮漆,变涂,又称犀皮、西皮、虎皮漆、波罗漆,此技法起于唐朝,在宋朝时十分流行,制作出的图案取决于表面起皱和点纹高低起伏的变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中国古代唯一传世的漆器工艺专著《髹饰录》中曾对犀皮漆做出如下记载:“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圆花、松鳞诸斑。近有红面者。共光滑为美。摩窳诸斑。黑面、红中、黄底为原法;红面者,黑为中,黄为底;黄面,赤、黑互为中,为底。” “片云、圆花、松鳞”是对犀皮漆各种纹理形象的总体抽象性描述,令人产生无限遐想。通常把在完成中涂的漆胎上打埝,层层髹涂色漆,待干后表面磨平,抛光而显露出斑驳夹杂、美丽流动纹理的一种髹饰技艺称为犀皮漆。

制作方法

做法是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在以工具为引起料,趁漆器半干时制造凹凸表面,待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 同,打磨后可显现不同的花纹,产生绚丽色泽。由于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纹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称作“犀皮”或“虎皮漆”。

犀皮漆技艺制作工艺流程:割漆、榨漆、制模、调漆灰、刷漆、批灰、裱布(不断重复以上三步)、脱模、胎骨反复批灰和打磨、髹涂、打埝、髹色漆、贴金、髹色漆、打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上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裱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打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髹色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贴金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打磨

犀皮漆源于何时,尚无定论。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1984 年安徽马鞍山市南郊东吴朱然墓中出土的一对耳杯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犀皮漆实物,现藏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红褐两色相间,纹理疏略,但已经有了犀皮漆的特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但东汉至元代犀皮漆存世实物极少,目前也未发现相似的犀皮漆实物。我们只能通过历史的横向比较来为唐代犀皮漆的出现提供依据,从唐朝绞胎瓷的发展与釉面纹理可以判断犀皮在纹理上类似于唐代绞胎瓷器,两者具有相互影响借鉴的可能,犀皮漆那种变幻莫测的纹理符合唐代审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唐-宋 绞胎釉碗

宋代的犀皮漆器一样国内未见。现存的传世品与出土品极其稀少,现藏于日本根津美术馆的犀皮漆盏托是古老的犀皮漆工艺传世的第二件作品,盏托杯内髹朱漆,外施犀皮,以红、黄、绿三色相互交织一起,相互重叠,口、足沿施泥金,总体呈橙红色片云状有规律性的花纹排列。这件犀皮漆当作为南宋犀皮佳品。由宋代文献记载可推断,犀皮漆在当时应是比较受欢迎的髹饰品种之一,如《武林旧事》中有“犀皮御座椅”,《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讲到“ 犀皮动使”,“动使”是日用家具,可见犀皮应用的广泛,在宋人笔记中有记载:“通都大邑中座落犀皮漆铺。”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则记载南宋时期临安专门出售或生产犀皮漆器的“清河湖下戚家犀皮铺与游家犀皮铺”。另据文献记载南宋时徽州漆工就用犀皮漆髹饰笔筒、笔杆、花瓶、盒盖、砚盒、扇柄等文房小品。说明在南宋时期江南一带,犀皮漆工艺取得了巨大发展,技术日臻成熟。但由于漆器难以保存,可能导致存世量极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犀皮漆盏托,南宋,高8厘米、径19.5厘米。购藏自藤泽繁,著录于日本根津美术馆2004年《宋元の美》

在明末的文献中有很多对漆器的品评,其中对犀皮漆器的评价甚高。它曾被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为漆器之首。如《帝京景物略》中有高友荆记载的《燕市漆器歌》,展现了当时漆器市场的景象,其中有对漆器进行了排座次的品评:“品题第一号填漆,再次波罗次剔红。”。其实,高友荆所说的“波罗”即是“破螺”,即是犀皮漆器的南方称谓,在髹饰工艺上属于填嵌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明代犀皮漆箱与犀皮漆圆盒是王世襄先生的心爱之物,内部髹饰朱漆,器表红黑相间,是研究明代犀皮的重要实物资料,两件犀皮漆器形与纹理符合时代特征,漆面肌理色泽包浆均为上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犀皮漆圆盒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犀皮漆器多是清宫旧藏,主要品种有大、小笔筒、唾盂、攒盒、八方盒、小圆盒等生活用器,无陈设、观赏器,还有为数不多的桌几的台面,是采用犀皮工艺装饰的。这些器物没有款识,多是作为贡品进贡到皇宫内的。纵观清宫造办处档案,搜寻雍正朝《清宫造办处活计档》,里面有进贡犀皮漆器的记录,有“雍正七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监张玉柱王常贵交来……波罗漆都盛盘四件……系年希尧进。传旨:着送至圆明园交园内总管太监收……。”,“进贡紫檀边菠萝漆面心圆桌。”等记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代犀皮漆方型倭口笔筒

由此可见,明清是传统犀皮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由于犀皮漆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历代漆器艺人密不外传,加之晚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战争连年。因此,在各种不利的因素影响下,犀皮漆在清代中期至民国期间多次失传。

文章来源:林 岩 《【文化遗产】心有灵犀再展新颜 ——徽州犀皮漆的传承与发展(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漆语漆缘官方QQ群|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漆语漆缘-漆器漆艺爱好者社区-漆器收藏头一站 ( 晋ICP备2023015989号 )

GMT+8, 2025-5-5 03:54 , Processed in 0.0602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